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有一些曾是当年的国民党将领,他们虽有段时间站在了我军的对立面,但是最后为解放大业做出贡献,还是被授予了军衔。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陈明仁,他曾在四平与我军进行激战,给林彪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换句话说,他的手上是沾染过共产党员鲜血的。
但是陈明仁后来在湖南率部起义,让解放军减少了很多伤亡,并且他一心拥抱人民拥抱革命,所以对于那些往事,中央没有追究,1955年时陈明仁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这些都能体现我党的胸怀仁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其实当年还有一个人也曾大力反共,让我党在早期遭受了重大损失,以至于毛主席致电于他时,他深有顾虑。不过毛主席却大度地表示:前嫌勿虑,个人恩怨是小事,国家的事是大事。
后来新政协会议后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当选政府主席,他与朱德、宋庆龄等6人当选为政府副主席,他的名字叫李济深。
李济深1885年出生于广西梧州,家境虽然贫寒但他的志向很远大,从小明白改变命运还是得靠读书,所以他的成绩非常优异,1909年被保送到设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又留校任教。
后来北洋、民国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他的学生,比如晋军名将徐永昌、广西省主席黄旭初等等。
1920年,李济深南下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担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此后他都是粤军的重要人物。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李济深担任军长。
在北伐战争中,第四军的表现极其出色,像汀泗桥、贺胜桥等很多重要战役都是第四军打的,因此第四军也获得了“铁军”美誉。
第四军中有一个著名的独立团,团长是大名鼎鼎的叶挺。不过在1927年,军长李济深与团长叶挺分道扬镳。
1927年4月初,蒋介石在上海召开反共会议,李济深也是与会人员之一。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残杀中共党员。4月15日,李济深回到广州也进行了同样的举措,查封革命团体、解除工人武装,杀害了邓培、萧楚女等两千多名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
叶挺则走上一条相反且正确的道路,在同年接连参与领导了南昌、广州两次起义。李济深对于昔日旧部没有丝毫留情,南昌起义军进入潮汕后遭到了他的重兵围剿。这段时间李济深是蒋介石的亲密战友,也是深深伤害我党的人。
但李济深毕竟是地方实力派,有兵有权,很多事情他与蒋介石都有不同意见。如果是在有相同目标时双方还能安然相处,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双方就很快反目了。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李济深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关系不错,所以前去南京调停,想让蒋介石停止分裂,在话语间就没几分尊重。
这让蒋介石勃然大怒,将李济深以“伙同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扣押,并宣布“永远开除党籍”,这是第一次。
事实证明,蒋介石的“永远”还是有时间期限的,九一八之后李济深被释放,同年11月又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不过李济深经过被囚禁的日子,已经看清蒋介石的为人,所以对这种示好视若未见,不久便离开南京继续反蒋。
1933年,李济深、蔡廷锴等人因不满蒋介石的内战路线,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动了“福建事变”,期望能一致抗日。
李济深知道光凭十九路军势单力薄,无法抵抗中央军,于是派人与我党联络。当时我党的处境也很危急,如果双方联手,情况会好转很多。
但当时我党由王明等人为主,他们认为李济深也一样是军阀,所以对合作并不感兴趣,最终事情就未能成行,毛主席事后评价“痛失良机,良机痛失”。
没有红军支援的十九路军以一省之力当然无法与中央军对抗,福建事变不到两个月就失败了,并且在事变中,蒋介石召开了国民党中常会,第二次将李济深开除党籍。
对于蒋介石的举措,李济深没有在乎,事变失败后去往香港继续宣传反蒋抗日。
李济深因为门生众多很有威望,所以渐渐也形成一股势力,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碍于他的影响,又一次任用李济深、恢复其党籍。
不过李济深的心已经慢慢偏向了我党,新四军成立之初他本想把麾下一些地方武装部队编入新四军战斗序列,得到叶挺的大力欢迎,可惜蒋介石没有批准。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又一次挑起内战,李济深对他失望透顶。
1947年李济深全家迁往香港,到了以后就在报刊上刊载文章,里面的内容特别直接,他号召国民党内每一个对国家负有责任感的人,都应勇敢地站出来改正党内反动派的错误政策。
蒋介石看后气愤地再一次将李济深开除党籍,还怒言要全国通缉他。对于蒋的话语,李济深没有理会,实际上他在赴港之前就准备再建立一个民主派组织,到了以后全力着手此事。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在香港成立,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是名誉主席,李济深担任主席,此组织的宣言就是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让中国实现独立和平。
从此之后,李济深与我党遥相呼应,为祖国的和平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利用自己的人脉瓦解、策反了很多国民党的抵抗力量,配合了我党的解放战争。
1948年4月30日,毛主席发表著名的“五一”号召,希望各民主党派参加新政协,一同建立新政府。毛主席亲自致函李济深,与他商讨召开新政协会议的事宜。
这一点在电影《建国大业》中也有表现,电影中毛主席多次致电“表老”、“任公”共同组建新政府。表老是张澜(字表方),民盟主席;任公是李济深(字任潮),民革主席。
最开始李济深是有顾虑的,主席一番话让他看到了共产党人的豁达,于是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
对于李济深能成为副主席,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周总理出面给这些人做了工作,总理说,李济深虽然杀过我们的人,但是他在辛亥革命时是有功的,后来也一直反对蒋介石的独裁,与我党有过多次亲密合作,有他的加入,更显得我们的大度,让那些摇摆不定的人早日放弃武器,为国家迎来和平。
这才让众人心悦诚服。
客观的说,李济深虽然曾经站在我党的对立面,做出一些错事,但他后来能够拥抱人民,长期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并且在抗日的紧要关头全力促成民族统一抗战,这些方面又是对国家有功的。
建国初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更有利于时局的稳定,只有时局稳定了,才能说发展,这是毛主席的智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