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
自从在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受到丞相穰侯的推举,当上了秦国的将领后,数十年来为秦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韩、魏、赵、楚等国都抵挡不住白起的进逼,失去大片领土,每次战役死亡的士兵都以数万甚至十几万来计算。
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楚国甚至被逼得失去国都郢城,避走陈县。此后,楚国的郢都被秦国纳入国土,列为南郡。
白起逐年加官晋爵,从最初的左庶长,历任左更、国尉、大良造,直到攻下楚国郢都,获封武安君。
秦昭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64年),白起率兵攻打韩国陉城,夺下五座城池,斩首了五万人。隔年,白起又率兵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让它无法通行。
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白起攻打韩国野王城。野王、上觉对外的通道因此断绝。
上党郡守
冯亭
和老百姓商量:“通往韩国国都郑城的道路已经被切断,韩王顾不了我们了。秦国军队日日逼近,我们不如把上觉献给赵国。赵国要是接受了,会因此激怒秦国,秦国必然攻打赵国。赵国被袭,一定会亲近韩国。韩、赵两国联合起来,就可以挡得住秦国。”
决议既定,冯亭便派人去通报赵国。
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两人共商此事。
平阳君说:“千万不要接受。一旦接受了,灾祸将大于所得到的好处。”
平原君不同意平阳君的看法,他说:“只要接受了,赵国就能平白得到一个郡啊!”
赵王于是接收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长平之战,白起活埋四十万赵军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
hé)
攻打韩国,夺下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驻扎在长平的赵军接受了上党的百姓。同年四月,王龁以此为借口,出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去指挥长平的部队。
赵国的部队和秦国的侦察部队一接触,就折损了一名副将。
六月,秦军打败赵军,拿下两座城池,掳获四名校尉。
七月,赵军修筑围墙加强防御。秦军强攻,俘房了两名校尉,攻破阵地,夺下西边的营垒。
廉颇坚守阵营,与秦军对峙。秦军数度挑战,赵军都不回应。赵王多次责备廉颇不出兵。
就在这个时候,秦国范睢见机行事,派人带千金到赵国行使反间计,到处散播:“
秦国只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来领军,至于廉颇,倒是很容易对付,而且他马上就要投降了!”
赵王原本就恼怒廉颇损兵折将,打了好几次败仗,且又坚守营垒,不肯出战,如今,再听到秦国散播的反间之言,便以赵括取代廉颇,打算出击秦军。
秦国风闻赵括将要取代廉颇,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当上将军,以王龁为副將,并下令不得泄漏武安君出任统帅的消息,违者论斩。
赵括一到长平上任,立刻发兵攻打秦军。
秦军佯裝败走,却安排了两支突袭部队截断赵军的后路。
赵军乘胜追击,直至秦军的营垒,但因营垒十分坚固,久攻不破。
秦军两万五千人的突袭部队已经截断赵军后路,而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也突袭到了赵军的营垒之间。
赵军被一分为二,粮道断绝。秦军派轻装部队出击。赵军迎战失利,只好修筑工事,坚守营垒,等待救援。
秦王听说赵军的粮道断绝,便亲自到河内,赐百姓爵位各一级,征调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统统送往长平,以便拦截赵国送来的救兵和粮食。
九月,赵军断粮已经四十六天,饿得互相残杀,吃起人肉。赵军逼不得已,只好进击,打算突破重围。赵军分成四队,轮番攻击了四五次,还是冲不出去。赵括将军亲自率领精锐与秦军搏杀,没想到自己却被秦军射杀。
赵括死后,四十万士兵向武安君白起投降。
白起心里盘算着:“先前,秦军攻下了上党,上党百姓不愿意归顺秦国,情愿归顺赵国。赵国土兵反复无常,若不折草除根,恐怕日后作乱。”
于是白起心一横,使了诈骗伎俩,把赵国的降军全部活埋,只将两百四十个年纪尚轻的士兵,送回赵国。
长平这一仗,赵军前后死了四十五万人。消息传来,赵国上下无不惊恐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