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十六年,印度河河畔。
蒙古马蹄掀起的扬尘已然遮天蔽日,马蹄之声震天动地,蒙古帝国的军队黑压压的,已经将位于河畔的花剌子模残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形势剑拔弩张,一场厮杀即将到来。
这支被逼到了绝境的残军,已然是花剌子模最后的主力。而他们的领袖,则是花剌子模的新君——札兰丁。
此时此刻,在札兰丁率领的花剌子模残军的对面,正是由成吉思汗亲率的蒙古帝国主力。而这一战,将是花剌子模的国运之战,也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战……
花剌子模的发展
札兰丁出生时,花剌子模还是西辽王朝的附庸。而且,在1142年臣服于西辽之前,花剌子模也一直在各国之间辗转“认爹”,也正是因为这段“认爹生涯”,花剌子模在中亚势力互相倾轧的历史中才得以自保。
等到札兰丁父亲摩诃(hē)末继位时,花剌子模已经延传了七代君主,在这七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之下,花剌子模已经变得十分富庶,光是每年给西辽的贡品就达到了三万金币。
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花剌子模自然也想过一把“爹瘾”,加之西辽的盘剥愈发苛刻,于是花剌子模便在耶律大石死后开始对西辽时降时叛。
与此同时,花剌子模开始在中亚四处征战,到了1206年的12月,王朝已经据有阿富汗和三分之二的波斯地区。
1209年,花剌子模杀死了前来催贡的西辽使臣,以此反抗西辽的统治,并正式宣布独立。
与此同时,花剌子模吞并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取代了西辽在河中地区的宗主地位,还俘虏了从前帮助他们抗击敌国入侵的西辽将军。
到了1217年,随着摩诃末在波斯地区的凯旋归来,花剌子模的版图达到了极盛——囊括了大部分阿富汗,河中地区以及整个波斯。
在花剌子模王国四处征战的这十余年间,札兰丁也在战争中快速成长了起来,成为了摩诃末诸子中最骁勇善战,富有胆略的一个。
然而,宫廷的生活对于札兰丁这个年轻人来说却是极其苦闷的,因为其母亲并非钦察血统,所以札兰丁时常受到秃里罕太后的钦察势力的排挤。
而且,由于忌惮秃里罕太后一党的势力,摩诃末也不敢将没有钦察血统的长子札兰丁册立为太子,甚至还将札兰丁分到了贫瘠的帝国坟场——阿富汗山区。
虚晃的盛世之下,宫廷的扯皮似乎无休无止。直到1218年,一队东方使团的到来,终于彻底打破了花剌子模原有的平静。
未来,这支使团背后那位真正的世界征服者的后裔,将统治花剌子模直到清朝灭亡。
成吉思汗的反击
1218年,成吉思汗依旧专注于对金朝和西夏的战事中,为了解决军费的问题,成吉思汗派出450人的使团前往花剌子模王国,希望彼时控制丝路贸易的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可以实行和平贸易。
然而,摩诃末被丝路贸易的巨大利润所蒙蔽,他杀害了成吉思汗的贸易商团,侵吞了成吉思汗的财产,再转卖给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商人。
士可忍,孰不可忍。蒙古草原上那头年老的雄狮终究被激怒了!他倒要看看,那个西边的“世界征服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货色!
于是,1219年,在二十万蒙军的簇拥下,成吉思汗剑指撒马尔罕,发动了对花剌子模的战争。
而在蒙古帝国首次西征拉开帷幕之时,撒马尔罕的宫廷中,摩诃末也召集了众大臣与札兰丁集会,商议如何抵御蒙古帝国的报复。
也许是对对手知之甚少,摩诃末最终采取了分城据守的策略,硬生生地将花剌子模四十万主力分成了一盘散沙。而摩诃末错误的策略,也导致了他丧失了挽救国家最后的机会。
至于扎兰丁,虽然富有胆略,但他对于蒙古的入侵也显得十分懈怠。他认为蒙古军翻越帕米尔高原到撒马尔罕起码还要走上一年的路,到时候必定补给吃紧,溃不成军。
于是,札兰丁也没有主动出击寻求战机,更没有坚壁清野。
事实证明,整个花剌子模上下都错误估计了蒙古军的坚韧与就地补给的能力。
数月后,蒙古军出现在讹答剌城下并开始分道进击,花剌子模每一座城的城墙在东方神秘的喷火武器和投石机的攻击下宛如脆弱的流沙一般消逝。
眼见蒙古军的铁蹄轻而易举的撕裂了花剌子模王国,惊恐之余,摩诃末只好率领札兰丁等一众大臣和军队宛如惊弓之鸟一般逃出了撒马尔罕。
札兰丁继位,大败蒙古
公元1220年,里海。
一代雄主摩诃末,终于还是被穷追不舍的蒙古铁骑逼到了末路。
弥留之际,摩诃末终于清醒了过来,做出了人生中最为正确的决定——册立自己最优秀的儿子札兰丁为花剌子模国王,并让其他儿子立誓,以后一定遵从札兰丁的命令。
交代完后事后,曾称霸中亚,勇猛无比的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在满怀的屈辱和悲愤中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
彼时,花剌子模已经有一半的国土,包括首都撒马尔罕都沦陷到了蒙古军滔天的怒火之中。
面对已经扩充到40万规模的蒙古军,札兰丁随即率军回到了旧都玉龙杰赤。
彼时,秃里罕太后已经被蒙古军俘虏,玉龙杰赤一时无主,因此大家对新王札兰丁竭诚欢迎。然而,此时此刻,札兰丁身边剩余的钦察人却依旧一心内斗,甚至还想将其杀害。
札兰丁无奈只得辗转逃到哥疾宁,并在当地发表了充满激情的征兵演讲。
由于札兰丁文武双全,机智多谋,在花剌子模人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因此,在他的激情鼓舞下,各地势力纷纷踊跃加入,很快就聚集了近十万人马。
得到札兰丁出现在哥疾宁的密报后,成吉思汗便派出失吉忽图忽率三万铁骑前去攻打札兰丁。
两军最终相逢于八鲁湾,由于札兰丁军队在人数上占有优势,很快便将蒙古军包围起来。失吉忽图忽顿感大事不妙,急忙下令撤退,可惜为时已晚,最终三万蒙古军几乎被札兰丁军队斩杀殆尽。
八鲁湾之战,扎兰丁率领花剌子模人共同歼灭了近三万蒙古大军,是花剌子模王国自蒙古军入侵以来取得的最辉煌的战绩。最关键的是,胜利的消息传开后,整个花剌子模王国抵抗蒙古人的斗志更加高昂了。
札兰丁同样兴奋不已,随即写信挑衅成吉思汗,信中说道:想与我交战的话,我随时恭候大驾,时间、地点你随便挑!
然而,札兰丁虽然对成吉思汗口出狂言,但他心中十分清楚,此时此刻,保存实力才是上上策。若是此刻真的要与成吉思汗一决高下,以目前的现状完全没有再胜一次的把握。
而且,由于札兰丁的队伍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整个军队中并没有多少他的心腹。因此,就在八鲁湾之战结束后,如何分配获得的大量战利品引发了巨大的内部分歧。
最终,因为战利品分配不公,有几支队伍,将近四万多人直接抛弃了札兰丁,径自扬长而去。如此一来,札兰丁的军队又一次陷入了低谷,势力被极大削弱了。
另一边,成吉思汗在得知三万蒙古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暴跳如雷,连饭都无法下咽了。
冷静下来后,成吉思汗选择正视札兰丁,他立马下令全军迅速向哥疾宁靠拢,并决定亲征札兰丁,给予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一个机会,一个被他亲手击溃的机会。
公元1221年,在蒙古军一路的围追堵截之下,札兰丁率领着数万残军赶到了印度河畔,印度河战役正式打响!
生子当如札兰丁
虽然花剌子模残军早已经人困马乏,但札兰丁骁勇善战,是一位难得的猛将,他率领手下的将士忽东忽西,不断发起冲刺,虽然人数不占优势,但还是对蒙古人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身处重围之中,札兰丁本人身先士卒,没有一丝胆怯,他宛如一头怒狮般往来冲杀,身中数创仍不退缩,几度冲到成吉思汗面前。
然而,尽管札兰丁奋力厮杀,勇不可当,最终还是回天乏术,两翼先败,被蒙古军完全击溃。
在蒙古军包围上来的最后关头,札兰丁仍然不改英雄本色,他一声暴喝,随即拍马冲进了汹涌的印度河中,泅水而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成吉思汗也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慨:“生子当如札兰丁!”
成吉思汗当机断言,像札兰丁这样的勇士古今罕见。如果不将其彻底解决掉,将来肯定会整出不少乱子来。
数年后,果然如成吉思汗所预言,札兰丁经过一番重整旗鼓,又从印度杀了回来,并重新振作了花剌子模的旧日河山。
当时,札兰丁逃往印度后,在德里苏丹国的拉合尔聚集起了50余名残兵,并得到了德里国王的收留。
德里国王的本意是想通过札兰丁这个招牌吸引北方流落的钦察士兵前来印度为己所用。
然而,札兰丁岂是个安分的主儿,他始终不愿俯首称臣,并且还不合时宜地煽动印度的统治者们帮助自己复国,给予他本钱去抗争蒙古军。
最终,忍无可忍的印度统治者们在1224年下达了逐客令,并率军将札兰丁连同花剌子模的残余势力一同驱赶了出去。
不过,札兰丁也并非一无所获,他洗劫了印度西北部,然后便赶回了花剌子模故土。随即,他与后西辽形成了同盟,并依靠在印度洗劫而来的本钱迅速恢复了花剌子模在波斯的统治。
然而,也许是成吉思汗的军队给札兰丁留下的恐惧太过深刻,他患上了“领土饥渴症”,内心始终觉得只有波斯这点领土完全无法对抗蒙古军。
于是,他便将目光放在了西亚那些小国身上,秉承着“我打不过蒙古还打不过你们”的思想,开始对这些国家大加屠戮。
不久后,札兰丁穷兵黩武的行为遭到了周边所有国家的仇恨。因此,他的军队并没有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而是在一场场“豪赌”中越输越少。
公元1231年,成吉思汗早已死去,新继位的元太宗得知札兰丁正在作乱,为了避免花剌子模死灰复燃。元太宗决定再次西征,并派出蒙古三万大军朝着这位末王直扑而来。
而这一次,札兰丁已经无法聚集起任何有效的抵抗。尽管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札兰丁还是想要拼死一搏,但是,他手底下的花剌子模人可没有他那般无畏的勇气。
在札兰丁那帮部下看来,想要战胜蒙古军队绝无可能,因此,战事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吓得屁滚尿流,很快就一哄而散了。
事已至此,札兰丁也只好落荒而逃,但在蒙古大军的步步紧逼下,札兰丁在逃入库尔迪斯坦山中后还是被杀死了。
至此,花剌子模这一曾经的中亚强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被世人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