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东六国为何仇恨秦国,却能坦然接受汉朝的统治
创始人
2025-07-09 13:02:40
0

公元前210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嬴政暴毙。六国贵族纷纷开始复国,秦王朝一时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仅仅又过了四年,秦公子子婴出降,标志着秦朝正式在历史上覆灭。

有意思的是,热衷于反秦事业的六国贵族在西汉建立后,却变得十分温顺。这些六国贵族为何对秦汉两个政权有如此大的态度转变呢?

六国贵族经过长时间战争,实力大大被消耗

在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六国的实力本就遭受了重创。根据史料记载,单单是秦将白起就斩杀了一百余万六国士兵,可以说六国在与秦国的战斗中,各国的生力军不说被消灭殆尽,也是损伤惨重。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六国贵族虽然心有不满,但也是空怀复国之志,根本毫无复国的能力。

此外,六国的君主在秦国统一战争中,几乎惨遭灭族或流放,韩王安、魏王假、荆王昌平君被诛杀,赵王迁、齐王建在流放中病死,燕王喜、楚王负刍、代王嘉下落不明。因此,那些六国贵族即便想要复国,一时间也找不到宗室后裔,这样一来,复国就失去了正当性。

然而这些问题在秦始皇去世后,根本算不上什么难事。秦始皇暴毙后,六国贵族纷纷开始复国,一时间,世界仿佛要重新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秩序。

不过,很快从楚国走出来的两股势力却让这些新兴的六国贵族再次遭受了灭顶之灾。公元前206年,项羽成为秦末时期的最高领导者,他主持分封了将包含六国在内的十八个诸侯。

原本的六个国家突然被划分成了18个区域,这就意味着部分国家的原有权益必然要受到侵害。于是在项羽绝对的武力震慑下,以刘邦为代表的反对势力逐渐集结到了一起。项羽分封仅仅一年以后,刘邦就平定了项羽用来封锁他的三秦大地。此后,刘邦开始顺势东出与项羽决一死战。

此时的六国贵族不得不分成了两派,魏国、韩国、赵国、齐国纷纷背叛项羽,联合刘邦进攻项羽。然而刘邦虽然声势浩大,但在彭城之战中,60万人马反而被项羽三万人击溃。

看到这里,一些诸侯国当起了墙头草,开始依附于项羽,掉头攻击刘邦。然而很快,这群诸侯就发现自己又站错了队,等待他们的是汉军压制性的报复。楚汉交战后期,魏王豹、赵王赵歇、代王陈馀、齐王田广等人悉数被韩信率军攻破城池后诛杀,而带领楚国走向巅峰的楚霸王项羽,最终也被韩信逼到乌江江畔,自刎而亡。

六国中唯一站对了队伍的韩王信却在汉朝初年因勾结匈奴,被刘邦派兵剿灭。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六国势力在经历了秦朝统一战争以及楚汉战争这两次大动乱后,已经不再具备六国初灭时期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旧六国已经成为了历史,不可能再在新的政治舞台上粉墨登场。当然,六国贵族们对于秦汉两个政权的不同态度还和刘邦与秦始皇这两个统治者息息相关。

秦国的政治转变过于激进

从历史上来看,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室的政权统一,然而这种统一的外表下,却是诸侯国争相攻伐,互相兼并。这个问题直到汉朝初年,还一直影响着中央政权的稳定,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制度的根深蒂固。

秦朝建立以后,关于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讨论从未停止,争论的结果以秦始皇确定郡县制结束。

然而从分封制一下子跨越到郡县制,如此跨越性的改变,就意味着秦朝会遇到史无前例的旧势力反对,这些反对者最为明显的代表就是各国王室及贵族。

本来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下面有封地百姓供养着自己,然而眨眼间,自己就成了庶民一个,还要自己种地寻求生路。这种强大的落差让曾经的贵族根本无法接受,然而面对秦朝绝对的武力威慑,他们却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对于大多数底层百姓而言,一个统一的王朝肯定会带来诸多的便利性。然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些六国遗民们受到时代的局限性,是无法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待六国一统的。因为此时他们还没有建立对秦朝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他们打心里认为自己分别属于各自的国家,自己有必要为了国家免受侵略而拿起武器战斗。这也是为什么秦国在统一过程中,不断遭遇六国势力反抗的原因。

统一就意味着本国独有的文化习俗会被逐渐取代,然而这种经过数百年建立起的国家意识,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就彻底消失的。因此说,六国统一从历史角度来讲,绝对是进步和积极的,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形成,然而这种武力的被迫融合在当时却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那么,为什么这些问题在汉朝初年没有大规模爆发呢?

这其实啊,和刘邦的施政方针有关。汉朝初年,一直奉行的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施政政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

对于那些历经统一战争、楚汉争霸还幸存下来的诸侯,刘邦依旧沿袭旧制对他们进行了分封,这些人的权益得到了保证。而对于跟随自己起来的功臣们,刘邦一样丝毫没有吝啬,也对他们进行了裂土封侯。刘邦尽管一直被人诟病市井气,但也正是这份市井气让他们明白,不分出去一些权力,弟兄们心里是不会服气的。

当然除了封侯外,刘邦还采取了郡县制,由中央政府直接统一管辖,这些地域可是要比周天子的王畿要大得多。通过郡国并行的政策,刘邦安抚了六国贵族以及新兴贵族。

而对于百姓,刘邦深知,历经几百年战争动乱的百姓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安心生产。此时,他们属于哪一个国家已经不重要了,吃上饭才是他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刘邦制定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温和的待民政策

要知道,在所有反抗暴秦的起义军中,农民出身的陈胜吴广是最先发难的,他们与上层的斗争也是毫无妥协的。因此,刘邦要想让这些六国百姓能听命于自己,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策略方法。

起初刘邦在率先攻入咸阳后,为了取信于民,他与咸阳百姓曾经约法三章,废除了秦朝以来严苛繁杂的法律条令,这无疑减轻了秦地百姓的负担。除此之外,他还把秦人拖欠中央丈夫的债款一并勾销,刘邦在咸阳的所作所为极大地收复了关陇地区的民心。

与项羽抵达咸阳后,焚烧宫殿,大肆劫掠的做法相比,孰优孰劣,已经不用明说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刘邦在东出攻打楚国之前,才能不费吹灰之力,从章邯、司马欣手中收回三秦大地。

后来,萧何坐镇陇蜀两地,为刘邦的大军筹措士兵以及粮草。为了提高百姓的生产效率,萧何将之前隶属于秦国王室的庄园赐给老百姓耕种,同时还在各个地方选拔教化官员,为刘邦东征不断做战争动员。

刘邦也因此没有了后顾之忧。

汉朝建立后,刘邦奉行无为自治,轻徭薄赋,充分解放了下层百姓的生产力,老百姓又怎么会愿意站在刘邦的对立面呢?

总结

总的来说,战国时期的六国在经历了秦国统一之后,已经毫无还手之力,而秦始皇急进的变分封为郡县暴露出的矛盾,让六国贵族有了可乘之机。历经楚汉战争之后,老百姓的大一统观念已经有了基础,因此,刘邦在最大程度上削减了六国贵族的影响力。

刘邦一方面启用新贵族压制旧贵族,另一方面则轻徭薄赋争取下层百姓的支持,靠着这些手段,他成功解决了旧贵族的势力。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所扶植的同姓王就在他去世没多久,就成长为了威胁中央政府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史记.高祖本纪》

《秦汉史》《析论中国历史:治乱因果篇》

相关内容

智元机器人拟“入主”上纬新...
7月8日晚,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
2025-07-09 08:40:22
两岸足球小将在榕以球会友
在榕城的绿茵场上,两岸足球小将们以球会友,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他们身...
2025-07-09 08:39:16
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名单...
近日,备受瞩目的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名单正式揭晓,令人振奋的是,...
2025-07-09 08:38:34
“中国体育彩票杯”中国·嘉...
7月5日至6日, “中国体育彩票杯”中国・嘉峪关第十六届国际铁人三...
2025-07-09 08:37:20
引入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 罗...
在罗源的矿山监管领域,如今迎来了智慧“千里眼”——无人机智能巡查系...
2025-07-09 08:36:30
原创 ...
众所周知,美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大多数地区处于亚热带以及温带季风气候...
2025-07-09 08:34:11
原创 ...
引言 邓小平生前的好战友不多,除了周恩来、刘伯承之外,当之无愧的就...
2025-07-09 08:34:00
原创 ...
长枪是最主要的冷战兵器之一,综合威力大,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四...
2025-07-09 08:33:39
原创 ...
在1949年爆发的金门战役中,我军遭遇了惨败,九千多人都牺牲在了战...
2025-07-09 08:33:39

热门资讯

走进延安,追寻红色足迹,聆听历... 上世纪30年代,一支起源于南方的新型人民军队,经万里长征后落脚陕北,一步步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站起来...
原创 清... 一百多年的光阴,只是历史长河中沧海桑田的一瞬。 然而在这短暂的岁月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出现过怎样...
原创 苏... 在北宋的文化繁荣之时,苏轼和王巩这两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因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相似的人生遭遇结下了深厚的友...
原创 淮... 淮海战役对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对于这场战役的真正指挥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
原创 人...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喜欢文章的话请点击上面的“关注”哦!可以的话当然也不要忘记点赞,小编在这谢谢大家...
原创 李... 古代的婚姻观念与现代大相径庭,注重血统的纯正与传承,甚至存在着亲上加亲的现象。在这个时期,皇宫贵族的...
原创 1... 1973年,邓小平回到了中央,毛主席为了给他铺路,特意主持了“八大军区”对调,还特意让王洪文“点名”...
原创 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一问三不知”,却鲜有人能说清这“三不知”是何指。其实,这短语起源于战国时期...
原创 卧...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三国演义》开篇首语,这部记述天下枭雄的演义小说,无一字不...
原创 建... 1945年8月15日,当得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时,全中国人民陷入到民族解放胜利的狂欢之中。 透过真实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