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福临,即清朝的顺治皇帝,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入关的首位皇帝。顺治皇帝六岁登基,但是二十四岁却突然暴毙。历史上,关于这位大清立国之君的生死,说法不一。这位皇帝真的是暴毙吗?还是如民间传说出家做了和尚?
幼年登基的顺治皇帝,在亲政以后也曾雄心勃勃,力图振兴国本,政治一新,但却力不从心,致使矛盾重重,疲惫不堪的顺治皇帝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开始接触和尚,成为佛教信徒。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接触佛学中的一些高僧。玉林琇就是顺治皇帝接触的一位高僧,顺治皇帝不仅封他为“大觉禅师”,并以禅门师长礼待玉林琇,自称弟子,并请求他起法名。顺治从玉林琇语录中发现茆溪行森偈语最好,特指名将其召来。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顺治皇帝最宠爱的妃子,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顺治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次萌生,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顺治皇帝决心出家,并准备剃度。这些似乎证明了顺治皇帝可能就是出家了。但顺治毕竟是一国之君,有许多的身不由己。
历史记载顺治(十七年)的十月十五日茆溪行森的师傅听说自己的弟子要为顺治皇帝剃度,顿时大怒,立即命令众人堆积柴火准备烧死茆溪行森。并极力劝说顺治:“如果以尘世之法论的话,皇上应该永远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圣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众安居乐业;如果以出世之法论,皇上也应该永久做君主帝王,对外可以保护操持佛法的人,对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顺治听了他的谏议,允许蓄发,暂时罢了出家的念头。
顺治出家没有成功,但是心思已经不在朝政上了,顺治帝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即吴良辅去悯忠寺削发,他本人也亲自前往观看。但是回来的当晚就染上了天花,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找来大臣口述遗诏,但是顺治皇帝的遗诏似乎又不像是遗诏,更像是罪己诏。罪己诏共罗列十四条罪过,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几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绩。传言这不是顺治本意,即这十四条是否顺治过目批准的已无从知晓。但却留给了后人诸多疑虑:遗诏公布前先奏知皇太后;遗诏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后对此守口如瓶。因此,人们有理由说遗诏出自太后授意,确实是母亲责备儿子的话。
皇帝既然已经死了,母亲为什么还要责备儿子呢?这就给后人许多的猜测,真的死了吗?还是再一次的出家了?现在都已无从考证,唯一能够确认的就是历史文献记载,顺治皇帝突染恶疾,不治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