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成就霸业者必有过人之处,始皇帝奋六世余烈气吞山河一统华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终灭强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风易制才得以强赵。但是历史却总有例外,汉高祖刘邦看起来平平无奇为何能从霸王项羽手中夺得天下建立汉朝?要知道“王不过项”,项羽神勇,千古无二,刘邦能胜过他肯定是有着过人之处,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平庸,但是比起认为刘邦雄才伟略,大多数人更倾向于是项羽本身犯下了太多错误才导致他输给了刘邦;
毛主席就曾一针见血地评价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他犯下了三个致命的错误。那么项羽到底犯了怎样的错才丢了天下呢?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看看历史中的霸王和他的致命之错。
一错鸿门走沛公
项羽犯得第一个致命失误就是鸿门宴放跑了刘邦。我们都知道项羽和刘邦同为秦末反秦义军的领袖,自从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招降章邯,坑杀二十万秦卒后,大秦就已经气数已尽,危如累卵,刘邦却趁着项羽进军关中之时先入了咸阳,并且约法三章。项羽怒极,其谋士范增也劝说项羽,认为刘邦本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去了咸阳却对百姓以及秦宫珍宝秋毫无犯,绝对是有着更远大的志向,当尽早诛杀,项羽也心中有气,因此诏刘邦前往其驻军的鸿门觐见赴宴,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鸿门宴。
刘邦本就惧怕项羽,不愿赴宴,后经张良劝说才不情不愿前往鸿门。在鸿门宴上,刘邦绝对算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惹得项羽动怒,那样自己的命就全握在项羽的手里了,那么项羽是怎么做的呢?在宴席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直接动手随便寻个由头杀掉刘邦,但是项羽压根不为所动,那项羽为何没有理会范增的建议?
一是因为刘邦与项羽同为反秦义军,刘邦虽然先入咸阳,但是也算是破秦有功,诛杀有功袍泽是为不仁不义,二是因为项羽心高气傲,年少有为,名震天下,刘邦此时已是中年,且无论是魅力、武力、军略、年龄都远远不如项羽有优势,项羽打心底里就不认为刘邦可以对他造成什么威胁,因此对这种弱者他不屑挥动屠刀,三是项羽刚愎自用,对于下属的建议他本就不愿意听取也懒得听取,他只信任自己。
范增眼见项羽没有表示,就让项庄以舞剑为名刺杀刘邦,却又被已经被收买的项伯挡下,随后樊哙入帐搅闹,刘邦尿遁,就此快马逃离鸿门宴。我们都知道面对威胁,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把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项羽却因为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而错过了消灭刘邦的最好机会,也难怪刘邦逃走后范增会喟叹:“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而伟人也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到:惧怕一时的不良的政治影响,就要以长期的不良影响做代价!这与项羽在鸿门宴放走刘邦之举不谋而合!
二错楚都定彭城
项羽犯下的第二个错误就是定都彭城而非咸阳。鸿门宴后项羽领军入咸阳,杀子婴,屠百姓,烧秦宫,生灵涂炭。将咸阳珍宝劫掠一空后项羽分封各路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打算定都彭城。此时有人劝谏项羽应该定都咸阳而非彭城,彭城地处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而咸阳却易守难攻,有崤山,函谷关拱卫;
贾谊在《过秦论》中就说过“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咸阳具备天然的军事优势。然而项羽却觉得咸阳已经被自己付之一炬,重建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精力,而且自己也想要衣锦还乡,因此拒绝了定都咸阳的建议,一意孤行以彭城为都,还因受到辱骂而烹杀了向他劝谏之人。
后来的事实证明,项羽定都彭城错得离谱。韩信领兵南下直取彭城之时,彭城既无关隘也无险地,韩信迅速攻陷彭城,兵锋直指楚军侧翼,与刘邦本部形成两面夹击之势,直接为项羽最后的灭亡天平添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兵法有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项羽身为一代名将,神勇霸王,却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放弃咸阳如此兵家必争之地去定都彭城,舍本逐末,其失败也是可以预见的。而对于项羽不能集思广益听取他人意见建议,一意孤行的行为,伟人在1962年中共扩大会议上指出:“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有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三错霸王重协约
项羽第三个致命错误就是太过信任签下的一纸协约。公元前203年,刘邦曾向项羽遣使议和,项羽同意刘邦的求和,双方以鸿沟为界,西为汉,东为楚,互不侵犯,并在之后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归还汉军,史称《鸿沟之约》。项羽签订完《鸿沟之约》后便引兵归楚,却不承想刘邦在项羽警惕性最低的时候断然撕毁协约,派遣大军偷袭项羽,同时由韩信,彭越策应,夹击楚军,就此导致项羽兵败,围困垓下,虞姬自裁,一代霸王最终也在乌江之畔迎来了自己的穷途末路。
假如项羽是个普通人,那么他光明磊落,恪守信约的性格肯定是极为优秀的品格,可是他不是普通人,是西楚霸王,是楚军的领袖,是一位将领,兵者,诡道也,项羽确实有霸王之质,却缺王道,无诡道,行兵打仗本就虚虚实实难以捉摸,项羽行军作战之勇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可领兵不只是要靠个人武力,更需要奸诈和欺骗。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便是说的项羽!
如此单纯信任一纸文书便能带来真正的和平和互不侵犯,只能说是有些天方夜谭。刘邦此举固然阴险狡诈,反复无常,实乃小人行径,可兵无常势,为了胜利不择手段正是他能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总结:项羽就像我们理想中的男人模板一样:胸怀大志、英武不凡、光明磊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此完美的他最后却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这和他犯下的错误是分不开的,这些错误有些是因为他刚愎自用,有些是因为他心高气傲,有些是因为他不够奸诈,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即便是刘邦最后赢了,历史中记载的项羽依然是气吞山河,想必其真正的形象更是顶天立地,但这更是让我们警醒,如此人杰都会因为犯错而万劫不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当听取他人建议,不可刚愎自用,心高气傲,才能避免自取灭亡。#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