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中,这位国军名将做了件亏心事,至今仍被人唾骂
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5月-10月间,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等省发生的一场新军阀混战,最后以蒋介石大获全胜,对以后的局势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次战争中,蒋手下的黄埔“八大金刚”功不可没,我们今天要说的顾祝同就是其中之一。
顾祝同,字墨三,江苏涟水人,他军事才干平庸,有“庸将”之称,但对蒋极为忠诚,从来没有不满情绪,一生封官拜将,是“八大金刚”和“五虎上将”之一。
中原大战中,他担任第2师师长,担任讨伐阎、冯的主攻。他突然发起猛烈攻势,一举占领归德,迫使守军万殿尊、石振青两个师投降,并乘胜急进,攻下兰封。
但在中原大战中,他做了一件亏心事,至今犹被人唾骂。
他的第2师在固守商丘时,因战场工事被大雨冲毁,部队只好撤出阵地。商丘、民权乃蒋介石指挥中心,他坐在装甲列车上调兵遣将,全靠周围部队保卫。蒋介石听说顾祝同的部队撤出阵地,气得两眼冒金星。
蒋当面问顾祝同:“谁先撤出阵地的?”
顾祝同回答说:“第8团团长赵强华最先撤离的。”蒋说:“立即枪毙!”
顾祝同明知全师都撤离了阵地,竟把责任推到赵强华一人身上。
这实乃帅才之耻辱。
既然不敢为部下承担责任,又有什么资格去领导别人为他拼命?
赵强华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字东屏,广东儋县(今海南省)人,作战勇敢,为人正派。大雨滂沱,前线战壕进水,他为了爱护官兵身体,随友军同时暂撤,不想竟成了死罪。
顾祝同不敢辱命,又不敢面见赵强华,只得命师部副官处办了一桌酒席,请赵团长赴宴。
赵问:“为啥这样客气?准备这样好的酒席为什么?”
副官处长说:“咱们是老同事,应该。”
这时赵强华才感到情况有些不对头:师长为何不来?副官处为何准备酒席?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于是赵强华又问副官处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该处长不好告知真实情况,最后才慢吞吞地说:“你给家中写封信吧!”
赵强华这才意识到随友军撤出阵地竟会招来的杀头之罪。然而这冤何处去申?于是他强忍愤怒,马上说:“我革命成功啦!”立即给家人寄了一封绝命书。
为了推诿责任,顾祝同就这样不惜嫁祸于人,让赵强华当了替罪羊。
后来黄埔同学知道真相后,都不愿在他麾下供职,知道顾祝同是一个真小人!
给顾祝同一个的论断其实并不过分,多年后,他又做了一次真小人,其一手制造了“皖南事变”轰动国内外,给我军带去巨大的伤害,这样的人是该被唾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