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都有得上厕所的。这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上厕所每天都得用到卫生纸,纸作为我大中华四大发明之一,早在东汉时就被发明出来,可很多人估计不会知道我们现在用的卫生纸是上世纪初期美国人发明的。但把纸作为手纸则是一直到元朝时期才慢慢得到应用,那么古人上完厕所后用什么擦屁股呢?
唐朝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卷第十三之“感应录”记载:“吴时于建邺后园平地。获金像一躯。讨其本缘。谓是周初育王所造。镇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汉魏未有佛法南达。何得有像埋瘗于地。孙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厕处令执屏筹。”此事若为真,则是三国时期就使用厕筹的明证。
厕筹又称厕简和搅屎棍。
简单来说,就是削光滑的木条或竹片,一般长约10—23cm,宽约一两个手指头,放在厕所里,用来刮粑粑的。用完以后清洗干净再放回去,供下次如厕的人使用。电视剧《寻秦记》有这样一幕:穿越回战国时代的项少龙,夜宿赵国民居,内急之下,问老翁要卫生纸。老翁问了半天,才知道是擦屁屁的东西,老人家在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注意,这块竹片是插在地上的),这块竹片就是厕筹。
事实上,在蔡伦造纸之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依然使用厕简。直到元朝,纸才被运用于人们最实际的生活:如厕。后人揣测,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所以才使得厕纸进入人们的生活。
说道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虽然我国直到东汉才有了纸张的出现,而用纸擦屁股的时期可能要更晚,但是西方国家却还要比这个时期再晚上一千年左右。因为直到十二世纪造纸术才传到了欧洲,十七世纪才传到了美洲,那他们是怎么解决擦屁股这件事的呢?根据相关记载,法国皇宫的厕所中,使用的乃是一根悬挂在屋顶上的粗麻绳,完事之后就将其像是锯木头一般在下身来回拉拽,通过摩擦除掉秽物。
中国古代文字精美,古人们连擦屁股都称为拭秽。厕简在中国历史上可谓陪伴中国人最久远的生活必需品了,直到元朝时期都是中国广大群众上厕所必备之物,即便是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在一些偏僻的经济落后的地方,人民群众还是用着老祖先留下的玩意儿解决新时期的擦屁股需求的。厕简被中国人用了很长时间重要原因是古代时期造纸工艺不发达,而且纸品很珍贵,而厕简可以就地取材,加工难度较低,方便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