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的军旅生涯开始于叶挺24师教导大队,从那时起,粟裕大将一生戎马倥偬,奇迹般地与数字“三”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仅叙述其中一部分内容,希望以此缅怀这位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共和国大将。
一、粟裕大将的三大爱好
粟裕大将擅长打“神仙仗”,往往以少搏多、以弱胜强,他善于捕捉战机,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众所周知的“七战七捷”就是其经典之作。
但是,粟裕大将并不只对打仗感兴趣,将军有不少个人爱好,其中最大的爱好有三个,这就是骑马、开车和“啃”地图。
粟裕大将出生于书香门第,可将军从小就崇拜骑大马、舞长枪的英雄人物,所以,将军很早就学会了骑马,一有空闲和机会,将军就会出现在马背上。
那么,粟裕大将的马上功夫怎么样呢?笔者这里举一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就能想象得出粟裕大将的马上功夫究竟如何了。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粟裕长期在敌后与日寇周旋,长距离行军、频繁转移如同家常便饭,因此,粟裕大将的很多作战会议都是在马背上开的。
马背会议的画面有点搞笑,粟裕大将骑马在前,与会将领都骑着马紧随其后,与行军队伍保持相同的方向,只有粟裕大将这个会议主持人倒骑着马,面向将领们讲话,粟裕大将在马背上稳如泰山,道路崎岖,摇晃颠簸,这些丝毫不影响将军运筹帷幄、发号施令。
粟裕大将的第二个爱好是开车。
解放战争时期,“运输大队长”蒋介石给粟裕大将“送”来了不少美国汽车。有了汽车,粟裕一般情况下就不再骑马了。
相比于坐车,粟裕大将更喜欢自己开车。经专职司机言传身教,粟裕大将很快就能独自驱动汽车这个“铁疙瘩”了。
这下可把司机给“坑惨了”,外出时,粟裕经常兴冲冲地坐上驾驶座,让司机坐在一旁,开车就走。
这样的情景经常出现,为此,将军的司机没少挨其他首长的批评。好在粟裕大将都会及时过来解释,为司机解围,所以也就不会感觉有太多的委屈。
粟裕大将的第三个爱好是“啃”地图。
要说粟裕大将最大的爱好莫过于对地图的钟爱了,他不仅善于看地图、用地图,还热衷收集、收藏地图,据说擅长打仗的将帅都有这个特点。
每逢大战,粟裕都会在地图前站上很久,他自己说这是“啃地图”,他“啃地图”的最高纪录是对着地图看了三天两夜,直到把河流、桥梁、山脉和道路都烂熟于心。
粟裕大将曾经对麾下的高级指挥员说过这样的话:“地图就是军人心中的战场”。
全国解放后,粟裕对地图的钟爱一点没改,在他居所房间的墙上,先后挂过台湾地图,朝鲜地图,印度地图,原苏联地图和越南地图,当然,将军客厅的墙上也不会空着,自从粟裕大将住进去之后,这面墙就被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占据了位置,一直没变过。
二、对淮海战役,粟裕大将,有个“三不原则”
淮海战役是粟裕大将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军事历史之奇迹,粟裕大将指挥了歼灭黄伯韬、黄维、杜聿明集团三个阶段的全过程,期间曾经七昼夜没有合眼,以至于劳累致病。
与许多老干部一样,粟裕大将也曾经写过战争回忆录,但是,将军的回忆录中唯独缺少淮海战役那一部分,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粟裕大将只是偶尔跟他夫人楚青谈过那段历史,他曾经说过,有三场战役让他精神高度紧张,那种经历史无前例,那就是“宿北”、“豫东”和“淮海战役”。
粟裕大将还对他夫人楚青说,关于淮海战役,将军有个“三不原则”,即不看有关淮海战役的书;不看有关淮海战役的影视剧;不写有关淮海战役的文章。这是为什么?
笔者对此是这样理解的:
其一,淮海战役创造了60万打败80万的奇迹,也正因为此,一向谦虚、低调的粟裕大将不愿意过多宣传自己。
其二,后人在创作淮海战役题材的戏剧、电影和电视剧时,没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战役情况,以至于夸大甚至歪曲了淮海战役的历史真相,将军认为,凡此种种,对不起在淮海战役牺牲了的数万战友,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烈士们最大的不敬。
?其三,粟裕大将一生中打了很多胜仗,淮海战役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然而,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也有数万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在淮海战役中献出了生命,戎马一生的粟裕大将不乏“侠骨柔肠”,每当提起淮海战役,都会勾起将军对牺牲了的战友们的悲伤回忆……
因此,在粟裕大将留下的战争回忆录里,我们无法看到有关淮海战役的篇章,好在他的夫人楚青同志是个有心人,她对将军生前零零星星的口头叙述记忆犹在,经回忆、整理,发表了《粟裕谈淮海战役》,也算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让我们尊重历史,永远缅怀那些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不忘初心,为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而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