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雨飘摇,长夜漫漫的旧中国,有多少劳动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又有多少劳动人民天天在死亡线上挣扎忍受着苦难的折磨。但是,残酷压迫人民,敲骨吸髓的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他们却仗着权势,大量侵吞民脂民膏,过着骄奢淫佚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古诗不啻为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那孔祥熙作为民国首富,他到底是怎么捞钱的呢?他为何能控制中国经济长达半个世纪呢?
01、尊孔读经与信奉基督
孔祥熙字庸之,山西太谷人,生于1880年。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麻痹人民的意志,一直以尊孔读经作为国策,有意识地把孔丘提到“大成至圣”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孔祥熙与孔丘同姓不同宗,本无瓜葛,但孔祥熙有鉴于当时的社会风尚,便主动联宗续谱,合全国孔姓为一家,并替散居全国各地的孔氏子孙制定了支派名称。孔祥熙自称他是孔子第七十五代世孙。自从与孔子联宗续谱以后,孔祥熙在与别人谈话或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演说时,总喜欢引用几句《论语》《孟子》,以显示自己才是中国儒家的正宗。
孔祥熙除了尊孔读经,经常诗云子曰之外,还十分信奉基督教等。他在通州协和书院(燕京大学前身)毕业后由教会介绍赴美留学,在美国欧柏林大学经济系研究经济理论,学成后,于清末宣统年间归国,就任山西太谷铭贤学校校长。原来满脑子封建伦理的孔祥熙,至此又戴上了一副西洋镜,这就为他后来在行政院长任期内推行一整套封建买办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
孔祥熙在山西铭贤学校的办学方针就是既主张尊孔读经,又提倡学习西方文明,就连铭贤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校长要求我们:四书加圣经,中西相结合,姓孔也姓洋,时来好入阁。”一语道破了孔祥熙的本质。
孔祥熙留学美国期间,其前妻韩氏已去世,回国后续娶宋蔼龄为妻。从此,孔祥熙与孙中山先生结成了姻亲,这也就为他后来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创造了一定的政治条件。
02、大发国难财
抗战初期,孔祥熙深得蒋介石的宠幸,身兼行政院长、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要职。其大权在握,便滥用权力,大发横财,千方百计地贪污自肥。孔祥熙的手法之险恶,实属罕见。
滥发通货。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除乞求美援外,对内大量发行公债。孔祥熙曾公开地告诉部属:“发行公债真麻烦,付息、还本,还弄不到多少钱,不如印发钞票,简单得多。”
当时在重庆和香港的几个印刷所,为了滥发纸币,机器开足马力,工人日夜加班,大量印发钞票,致使通货恶性膨胀,物价一日数涨。孔祥熙等人却可以乘机操纵市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囤积居奇,以廉价购进,以高价卖出,从中牟取暴利。
贩毒走私。抗战时期,孔祥熙曾勾结法籍商人奥迪南不知从何处运来一百多吨鸦片,分别存在贵阳和涪陵等地,准备转手向国外倾销,从中大发横财,但因此事关系重大,容易引起民愤,影响国际关系,所以在谈判价格、验货和运输问题上,均由孔亲自作出决定。后来对方又要求将鸦片运到云南边境老街交接,孔对此先是十分踌躇,唯恐泄密,最后直接勾结戴笠,由戴派人护送。
侵吞美金公债。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国民党政府向美国乞求到五亿美元贷款。蒋指示孔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支配方案。孔祥熙召集其亲信协商,决定以三亿元向美购买黄金,存入美国银行;一亿元作为发行美金储备券的准备;一亿元作为发行美金公债的准备;当时国民党法币与美元的汇兑率为:法币20元合美金一元。公债开始发行时,购买者寥寥无几。但随着五亿美元贷款的消息逐渐传开,人们便争相购买美金公债。
当销售量达到5000万美元左右,而且黑市汇兑率已达法币100元合美金一元的时候,孔祥熙突然下令停止出售美金公债。所余5000万美元,只拿出其中万分之几由中央银行高级职员内部明分,其余全部被孔祥熙侵吞。
当时群情激愤,舆论哗然。以黄炎培等人为首的民主人士联名在参政会提出质询,但蒋介石最后以案情重大,须调查研究,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草率从事为由,一拖再拖,终至不了了之。
03、抗日声中的亲日派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党内不少要人与日本人暗中勾结;但当日寇大举进攻,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之际,亲日派中的不少人慑于舆论,便纷纷销声匿迹,而孔祥熙此时却通过各种途径与日寇秘密“和谈”。
1938年春孔祥熙通过铭贤学生某人与萱野的勾结便是一例。萱野是日本财阀的代言人,他在致孔祥熙的信中大谈“中日交战犹如豆萁相煎”,要孔出来“化干戈为玉帛”。
孔祥熙接信后喜形于色,并立即复书萱野,内容大致如下:兄为了两国的利益有志斡旋,弟甚感钦佩,惟解铃系铃还在于日本当局,如果兄能以百年利益为重,说动贵国当局早悟犯华之非,弟将呼应共襄此举。从“弟将呼应共襄此举”这一句,不难看出孔祥熙的真实意图,后因汪精卫叛国投敌,萱野终止了和孔祥熙代表的会谈。
与萱野和谈中断后,孔祥熙又千方百计寻找新的门路,终于通过汪伪政府实业部长王子惠,与侵华日军首脑板垣征四郎取得了联系。
1940年5月,板垣通过王子惠向孔祥熙提出“和谈”五项条件,其主要内容是:共同防共;中日经济合作,取消汪精卫政权;休战;撤兵。板垣表示如孔同意五项条件,他即亲自签名作为正式文件,然后约定会谈日期和地址。
对于板垣提出的五项条件,孔祥熙表示完全接受,并告诉联系人说:“蒋已令胡宗南屯兵数十万于陕甘宁边区,全力对付共产党”。但由于日寇对蒋政权采取政治诱降与军事进攻的两手策略,当时日本最高当局对与蒋长期和谈感到厌烦,遂于1940年6月间派日机连续数次对重庆狂轰滥炸,炸毁了孔祥熙在重庆范庄的官邸,同时绑架了孔祥熙在上海的管家姚某,封锁了港渝之间的空中交通线和滇缅公路,以致“和谈”彻底破裂。
04、用人唯“贤”
孔祥熙在执政期间用人行事皆自成系统,尤其喜爱用人唯“贤”。用人唯贤的“贤”,指的是山西太谷的铭贤学校。在孔祥熙执政时期,凡是从铭贤毕业的学生,不论学习成绩优劣,几乎都可以飞黄腾达,在国民党政府里身居要职,至少也可以在国民党中央银行或中央信托局里当一名专员。
这些人因为与孔祥熙是师生关系,自命不凡,高人一等。即便是一些碌碌无为的低能儿,只要是山西人并且在铭贤读过书,均可破格提拔。
1941年夏季,有一位在铭贤毕业的山西人陈某在重庆南温泉与孔祥熙邂逅相逢,自然免不了有一番寒暄。那天天气炎热,陈某一面替孔打扇,一面向孔请安,引出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陈:老先生,您好,今天天气可真热!
孔:唔,你也是山西人?
陈:是的。我是山西人,也是铭贤的学生。
孔:你现在哪里工作?
陈:上次蒙老先生栽培,派我去中央信托局工作。
孔:你在信托局搞什么差事?
陈:报告老先生,我在庶务科当练习生。
孔:你今年多大岁数,怎么还干练习生?
陈:我今年47岁。
孔:十七八岁才干练习生,你这么大年纪,又是铭贤的学生,还当练习生,浑蛋!
陈:是,是,请老先生再栽培一下!
谈话到此结束。孔祥熙回到别墅立即向中央信托局发出通知,将陈某从练习生提升为专员。
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中央银行、中央信托局里山西人多如牛毛,而且大部分是主任、科长以上的官职。有人便称中央银行与中央信托局是山西同乡会,孔祥熙闻后却反驳说:“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在英国,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在中国,最会理财的是山西人。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有理财的传统经验,不但现在要用,今后还要大量任用。”
其实,孔祥熙所用的山西人,除了孔家的亲友外,都是铭贤的学生,如何谈得上是一般的山西人民群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