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在历史上,秦始皇都是非常厉害的存在。单单从秦始皇一统六国来说,秦始皇都是无人替代的,从这一点来看,后世皇帝也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不过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让汉朝史官开始对他发动“攻击”。
在历史上,秦始皇都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毕竟是他第一个统一了中原大地,也正是他,让中原王朝走入了大一统时代。秦始皇在39岁的时候一统六国,建立了秦朝,从此之后,秦始皇就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那么秦始皇成为皇帝,就需要一个信物。
这个信物就是后人熟悉的传国玉玺。时至今日,对于传国玉玺的下落仍然是未知的。传国玉玺是历代正统皇帝的凭证,有了传国玉玺,这位皇帝才是正统的,否则就是没有真正权力的皇帝。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次为了传国玉玺争夺的事情。
正是因为传国玉玺代表了皇帝的正统,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传国玉玺都是非常在意的,为此不惜发兵抢夺传国玉玺。公元前228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这时候的秦始皇需要一个信物,就是代表皇帝的权力。于是秦始皇想出了铸造一个东西。
说到传国玉玺,就要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楚国有个采石的人叫卞和,此人是个采石人,要知道在两千多年之前,想要采到石头是不易的。卞和在荆山采到了一块玉,本来以为这块玉没什么特别的价值。后来卞和将这块玉献给了楚厉王。
可是当时负责雕琢玉的玉工没有看出这是一块传世之宝,于是就告诉楚历王卞和愚弄他。结果卞和倒霉了,楚厉王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即使是到了之后的楚武王时期,这块玉仍然被卞和献给了楚武王。可是楚武王的玉工仍然没有看出这块好玉,于是卞和被砍去了右足。
楚文王继位后,卞和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当时的卞和已经不可以行走了。不过卞和仍然想去献宝,楚文王知道此事之后,派人接来卞和,于是玉工进行打磨。也就是在这时候,玉工发现了这块玉的真正价值。玉工对此形容为“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由于这块玉是卞和所献,所以这块玉取了“和氏璧”的名字。之后秦始皇一统六国,李斯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后将其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圣物,由此传国玉玺正是出现了。从秦始皇之后,传国玉玺就一直存在。
到了东汉末年时期,汉献帝被迫禅位,在这样的情况下,魏文帝曹丕接受了禅位。这时候传国玉玺仍然在曹丕手中。到了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此时的曹魏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晋武帝司马炎同样效仿了曹丕,出现了三次禅位。
于是司马炎成为了传国玉玺的掌管者。东晋十六国时,当时的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拥有传国玉玺。石勒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从乱世之后,到了隋文帝杨坚时期,传国玉玺仍然是存在的。唐朝建立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在传国玉玺的上面刻上了“受命宝”、“定命宝”等字。
唐末时期,天下大乱,这时候的传国玉玺消失了。天祐四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昌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这还没完,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
就此传国玉玺消失在了历史上。时至今日,人们对传国玉玺的下落都是非常好奇的。从唐末之后发现的传国玉玺都是伪造品,至于秦始皇铸造的传国玉玺到底去了哪里,人们是不得而知的。在元朝时期,曾经发现了传国玉玺。
不过这个传国玉玺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到底是不是一个,存在争议。元朝史籍资料对此记载为“面有篆文八字,刻画捷径,位置匀适,皆若虫鸟鱼龙之状”,这块传国玉玺后面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与当年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相同。
从唐末之后,传国玉玺就彻底失踪了,在之后所有发现的传国玉玺中,都是仿冒品。唐末之后出现的传国玉玺虽说都刻有上面的字,但是制造年代完全不是秦始皇时期的,都是后人为了弥补丢失的传国玉玺所仿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