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7日,南京江东门外行刑场,蒋介石看着眼前被手铐束缚住的国民党30军军长黄樵松冷冷地说道:“你知道你错哪了吗?”
跪倒在地的黄樵松冷哼了一声:“我何错之有,错的是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
黄樵松的话让蒋介石脸色微变,当即下令处死黄樵松。
当看到屠夫的砍刀高举的那一刻,黄樵松脸上露出了无畏的笑容喊道:“南京解放万岁!毛主席万岁!”
说罢,欣然赴死。
黄樵松究竟是什么人?身为国民党军长的他又为何要高呼“毛主席万岁”呢?
少年志气
1901年,黄樵松出生在河南省尉氏县,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不过靠着家里的几亩良田,黄樵松总算不用受到旧社会的压迫,至少温饱不成问题。
等到黄樵松长大以后,他的父亲还将他送进省城里让他读书。
最开始黄樵松心中也没什么抱负,只想着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工作补贴家里。
但是在省城读书的时候,学校边上有一个岳王庙,老师组织黄樵松和其他学生去岳王庙凭吊了一次。
在老师的口中,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让黄樵松感动不已。
之后他便成为了岳王庙的常客,每逢节假日必然会来到岳王庙参拜。
等到二十一岁那一年,黄樵松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报考了冯玉祥的学兵团,想要在部队中实现报国救民的志愿。
但遗憾的是,当时的黄樵松虽然已经二十一岁,身高却依然不符合征兵的标准,让黄樵松遗憾落选。
走出征兵处的黄樵松只感到天旋地转,这位从小到大没掉过眼泪的男子汉,竟然对着征兵处外的一棵大树捶胸顿足,放声痛哭了起来。
黄樵松心中报国救民的志愿无从实现,好像自己这数年的努力都毫无意义。
想到这里,黄樵松狠狠一拳打在大树上,竟然打掉了一大片树皮。
当天中午,冯玉祥吃完饭出门遛弯,惊讶地发现大树边的黄樵松。
当他看到路边被打落的树皮,以及黄樵松手上沾着的鲜血,他不禁感到有些好奇,走上前问道:“年轻人,你在这里做什么?”
黄樵松回头一看,看到了一个冯玉祥。当时的他并不认识冯玉祥,只把穿着华丽军装的冯玉祥当做普通军官,于是便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冯玉祥。
冯玉祥惊讶于黄樵松精忠报国的精神,破格将黄樵松收入学兵团中。
此后的几年,黄樵松一直在冯玉祥手下当兵,从大头兵一路做到了营长的位置上。
等到1926年北伐开始,冯玉祥在共产党人的劝说下加入国民联军,黄樵松又跟着冯玉祥一同打赢了北伐战争。
与此同时,冯玉祥也将一大批共产党人留在了自己的队伍里工作。
在这段时间,黄樵松与无数共产党人畅聊心中的抱负,逐渐被先进的思想所吸引。
当时间来到1930年,黄樵松又参与到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的战斗当中。
但是这一战,最终以冯玉祥的失败告终,黄樵松只能就此转入蒋介石的手下。
此后的几年,黄樵松没有等到什么机会,就仿佛没有了这个人一般。
破茧重生
黄樵松一向对中国共产党没有什么偏见,相反,他在中国共产党里还有很多的朋友。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以后,他就一直不支持对共产党的“围剿”,始终不愿意参与任何一次“围剿”。
但是在蒋介石的命令之下,黄樵松还是只能去江西进行“剿共”,这让他感到十分痛苦。
等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黄樵松叹息了一声说道:“外敌当前,我们却依然要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这实在是军人的耻辱。”
也是因为毛主席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黄樵松对自己参与的“剿共”事业更感耻辱。
同年12月赵博生和董振堂在宁都起义,黄樵松原本想要参与其中,但却没能赶上。
在此以后,黄樵松几乎完全放弃了“剿共”,呆在江西啥也不干,清闲了几年。
这几年中,其他与他同阶级的人都靠着“剿共”平步青云,只有他没有做出什么“功绩”。
一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他才有了升官的机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时任26陆军27师79旅旅长的黄樵松,跟随大部队一同挥师北上。
这一次,他终于等到了精忠报国的机会,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驻守疆土。
在国共合作以后,黄樵松参加了蒋介石在洛阳召开的会议。
在这一次会议中,黄樵松见到了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高层,并与他们畅聊了这数年来自己的心路历程。
这一次会议让黄樵松受益良多,尤其是在他看到朱德等人身上破旧的衣服时,他更是感动不已。
国民党的军官穿着华丽的军服,底下的士兵甚至连一件御寒的衣服都没有。
与共产党上下级待遇相同的思想境界,他们国民党实在差得太多了。
也是因为这样的差距,黄樵松在会议结束之后,为几位中共高层拍摄了照片。
后来因为战争缘故大多数照片都丢失了,只剩下一张彭德怀的半身照,一直留在黄樵松身边,被他视作珍宝。
为了表明抗日的决心,黄樵松给妻子王怡芳写信说:“此次挥师北上与日军决战,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在与日军的作战中,黄樵松无数次带领队伍击退日军,在好几次小规模作战中全歼日军,还曾经击落过一架日军的飞机。
这一次北上的途中,黄樵松几乎是破茧重生一般,对于带兵打仗有了别的体会。
他开始学着朱德等人,与手底下的战士们同吃同住,处处关心着战士们的训练与生活,还总会与战士们讲形势、讲抗战。
久而久之,黄樵松收获了战士们的信赖,这在国民党中是比较特别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黄樵松的改变,他带领手下的战士们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功劳。
抗日名将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即将打响,黄樵松在孙连仲的命令下前往台儿庄,亲眼见证了山河破碎的场景,不禁吟唱出了“救国寸肠断,先烈血成河,魔王山河碎,岂能享安乐”。
台儿庄战役正式开始以后,黄樵松带领部队始终奋战在第一线,好几次带领奋勇队勇敢地冲进敌人的阵型之中。
最终在黄樵松等一众战士们的奋勇努力之下,台儿庄战役以我方的胜利而告终。
紧接着,在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之前,黄樵松奉命转移到河南叶县。
当时黄樵松的上司孙连仲接到密报,说27师有人密谋起义,于是便准备枪决团长陈扶民。
黄樵松当即准备进行营救,并将手下队伍全部调到其他地区。
虽然黄樵松此举救下了陈扶民的性命,但自己还是因这事儿,失去了孙连仲等人的信任。
紧接着1945年3月,即将投降的日军如同疯了一般,倾尽全力反扑。已然成为师长的黄樵松,收到任务死守南阳城。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南阳城一座小城成了风雨中飘零的孤城。
这一战双方实力悬殊,黄樵松几乎是必败无疑,让他守南阳城也只是希望他拖延时间。
因为这样的差距,黄樵松手下的战士们士气低落。
黄樵松见此情况,叹了一口气对战士们说道:“这一战我们恐怕很难获胜,将士们咱们可能要来生再见了。”
听到黄樵松这话,一众士兵们都低下了头颅,士气愈发低落。
紧接着,黄樵松拿出了一口棺材,手持毛笔在棺材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紧接着他大喊道:“这口棺材,就是我黄樵松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我们要把南阳变成中国的斯大林格勒,和日本人血战到底!”
在黄樵松此举的激励之下,无数战士心中都充满了决心,势要与日军在南阳决一死战。
在正式开战以前,日军主力被其他部队所阻拦,抵达南阳的只有一个小分队。
但这不意味着局势有所好转,在正式进攻以前,日军的飞机和大炮对南洋进行了狂轰乱炸,指挥部都被彻底摧毁。
黄樵松将一个酱菜店设为临时指挥所,与敌人进行了七天七夜的巷战。
最终在黄樵松和一众战士拼死血战之下,3000多名日军报恩诶全部歼灭,南阳守卫战以黄樵松的胜利告终。
这一战以后,黄樵松成为了抗日英雄,在国民党中也是平步青云。
赴死者
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以后,黄樵松奉命前往河北禹县。
当时蒋介石始终在国民党内部渲染内战的气氛,黄樵松不愿参与内战,甚至准备退伍养老。
但就在这个时候,胡宗南任命黄樵松为30军副军长,黄樵松无奈之下只能前往上任。
而他刚一上任,蒋介石便发动了内战。
此后的几年间,黄樵松多次与解放军作战,期间有输有赢,但黄樵松始终都生活在痛苦当中。
一直到徐向前建议黄樵松起义时,黄樵松的心态这才有了转变,当即表示愿意参与起义。
遗憾的是,黄樵松起义的消息,被手下戴炳南告知了阎锡山。
阎锡山当即设下鸿门宴,以军事会议为理由将黄樵松抓捕。同时还抓捕了黄樵松的其他部下,将他们全部关进了监狱之中。
与此同时,徐向前派来接应黄樵松的人还等在城外,一直等到第二天才得知黄樵松被捕。
对此,徐向前悲愤不已,他立下誓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定要让戴炳南付出代价。
11月19日,国民党宣判黄樵松等人死刑,8天之后,黄樵松在蒋介石的命令下被推上了刑场。
在刑场上,黄樵松脸上带着笑容高呼道“南京解放万岁!毛主席万岁!”,然后欣然赴死。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徐向前也成功活捉了戴炳南,将其判定为战犯,判处死刑。
三个月之后,戴炳南在太原被执行死刑,徐向前也完成了他的诺言,告慰了黄樵松的在天之灵。
其实除了黄樵松和他的几名部下之外,还有很多,比如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十三太保之一的李服膺。
李服膺在阎锡山的命令之下,先后参与了大同会战和雁山会战。
这两场战斗都是阎锡山保存实力的虚招,所以李服膺的队伍经过一番奋战之后,便在阎锡山的命令下撤退了。
在大同会战和雁山会战期间,李服膺率领部队与敌人进行了惨烈的战斗,几乎是打光了手底下的兵。
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只是阎锡山政治斗争中的一枚棋子。
在阎锡山因为大同会战和雁山会战而遭到社会各界谴责的时候,他将李服膺推了出来,作为替罪羊交给了国民党法庭。
最终李服膺因为抗战不力,而被判处死刑,但就连傅作义都知道,李服膺是真真正正的抗日英雄,他的死只是国民党内部斗争的一个部分。
无论是黄樵松还是李服膺,他们都在抗日战争中,体现出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血性。
而李服膺因为国民党的内部斗争而被处死,黄樵松因为不满国民党一心内战而被枪决,他们的死都很令人痛心。
从第一次国共破裂到皖南事变,再到后来的解放战争,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与孙中山先生最初建立国民党的理想背道而驰。
整个国民党,甚至都成为了蒋介石的胡作非为利刃,走上了背离人民的一条道路。
最终彻底失败,也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