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众所周知,除却璀璨的文化结晶,中华民族巍峨深邃的编年史,是由一场场惊心动魄、精彩绝伦的战役所构架而成的。
狼烟无情,战局变幻莫测,往往一阵淅沥小雨亦或一场凛冽之风便能带来莫大的变数。纵览古今,有多少智珠在握、胜券在手的战役因为一些小的变动迎来逆转?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是任何霸主枭雄将领都明白的真理,战场无情,许多事都能原谅,唯有一点无任何人能够容忍,那就是:背叛。
中华民族最忌背叛小人。
大丈夫可以站着死,不能跪着苟且偷生。
背叛,是古往今来最为人所不齿的事,没有之一。
而笔者今天要讲述的,就是因为一场叛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张云逸临危受命、挺身而出的故事。
张云逸其人
张云逸,1892年出生于广东,因其出生在动荡年代,年少便有丰富阅历与高远志向,1909年正式加入由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其后曾先后参于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及辛亥革命等重大经典运动、战役。
张云逸年少时便与孙中山先生结下不解之缘。其先进思想更是由孙中山先生启迪,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年发迹后更是成为邓小平先生的战友,与其一起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
作为最早参加辛亥革命的有志之士,张云逸本身的见识与知识底蕴必然不俗,而其本身不仅有先进丰富的理论知识,带兵打仗也是一等一的好手,是颇有一番声名的领头人,也正是这样的人,才能做到像出师表陈述的那样: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背叛者
事情的一切起因都源于一场荒唐、不可理喻的叛变。
时值1933年,第五次反对国民党军围剿战役,当时战火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并于其边界交界地区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彼时战局焦灼反复,通信科技手段也并不发达,其中,由贺龙同志率领的第二军团已失联许久。
经过党中央多次讨论分析,1934年8月7日,一诏指令迅速下达,党中央调兵遣将,决策由时任湘赣边区省委书记任弼时,率红军第十七、十八两个师的精锐战力,自湘赣根据地奇袭突围西征,力求快准狠,不拖泥带水,尽量争取打开局面,最好能找到失联许久的第二军团,并与之会师,并流成一股强大锐不可当的力量,一举拿下重大战果突破。
战备紧锣密鼓地进行,党中央雷厉风行,红军部队执行力机动性强大,本来一副尚且还算不错的局面,却被一个身居高位的背叛者毁了。
此人便是当时的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孔荷宠。
孔荷宠其人
孔荷宠,1896年湖南出生,192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正式窃取情报叛变,被后世称为红军第一叛徒。
照理说,其身居高位,又是早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起战斗的“元老”,理应坚定立场、与国家、党和人民并肩奋斗才是,奈何其却因思想觉悟远远不够,并于1932年11月犯下盲动思想错误,因此受到党中央与朱德总司令的批评。
孔荷宠身为军长,思想觉悟不到位还触犯原则性问题,这注定是比较恶性的事件,党中央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经多轮研究决定,下令将孔荷宠撤职,撤职后进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并安排相应课程,重新学习,重新建立思想觉悟。
犯下原则性错误仍被网开一面,并允许孔荷宠重新学习,这是党中央鉴于其之前的功绩能力,所下达最为宽厚的处理,奈何孔荷宠好像并不买账,他甚至都不觉得自身有问题,在校重新接受学习期间不接受党中央的处置与批评,推诿责任,思想高度一落千丈,直接“自暴自弃”,对革命与抗争持悲观心态,整个人不复往日军长的意志和气魄。
还没有经历再而衰,三而竭,只是单纯被批评,孔荷宠就失去了希望,心气劲全部被消耗透支殆尽。
讲到这里,笔者也觉得唏嘘和离奇,一个出生在新老交替动荡年代,并很早加入共产党且成为一区军长的人物,志气与尊严说泄就泄,确实有些离谱。
精气神与心气全部消失后,心理防线和革命立场也是说没就没,孔荷宠以快到离谱诡异的倒戈速度,于1934年7月叛逃,其借助新职位外出巡查的大好机会,盗窃搬运了许多党中央的情报,再加上其本身就对国民党的行动路线有所了解,叛逃后迅速面见了蒋介石,并向国民党彻底投诚。犯了错党中央宽容以待,学习复职后仍有可以外出巡查的职位,这是中央多么质朴纯粹的信任啊。
然而这样的信任和待遇孔荷宠竟然还不知足,在剿灭国民党的战争中,向国民党投诚。笔者真的不能理解如此的思维。
孔荷宠泄露的情报于国民党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和及时雨,彼时国民党已经极为吃力吃紧,孔荷宠立刻得到重用,其小人得志的嘴脸一览无余。
对于背叛不仅毫无廉耻心,反而洋洋自得的供出相关战事地区各方政权组织的排兵布阵和后勤物资情况,并且直接参与帮助国民党军制定“反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计划,耍尽阴招后,甚至恶意抹黑党中央,宣传“反共”和“剿共”思想,令人百般生厌,恶臭经久不散。
临危受命
如此情况,党中央对于根据地的局势极为头疼,本来战局还算明朗,可孔荷宠横插一脚后,天平无疑有了一定的波动,此刻急需一个理论与实际结合、知行统一的大将力挽狂澜、稳定军心。
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党中央最终确定了这个人选,就是张云逸。
周恩来与朱德同志甚至与张云逸促膝长谈,讲明了当下的局势与两大利与三大弊。
利在人与地形,弊在背叛者、失联的第二军团和兵力不足。
张云逸认真分析研究了局势,没有惧怕也没有觉得麻烦,反而坚定立场,宣誓必然坚决服从党中央安排,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将革命进行到底。
就这样,带着党中央配备的无线电台和相关人员,张云逸临危受命,不惧险阻困难,快马加鞭地踏上了战斗之路。
而另一边,猖狂得意的背叛者孔荷宠没有高兴多久,在其盗窃的情报全部流出后,他本人被国民党直接边缘化,这是理所应当的,党中央对孔荷宠如此厚待他都能背叛,这样的人从根上就是烂的,又有什么信誉可言?君不见,自古以来所有的叛徒都不会被真正的信任和认可,这就是原因。
叛变,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以身践行《出师表》
张云逸的行军路是艰难的,战事吃紧,他一刻都不敢多耽搁,哪怕夜里也会行军,奈何天有不测风云,陈济棠集团无意间捕捉到了张云逸部队的踪迹,饿虎扑食般紧追不放,张云逸部队且战且避,一路被逼进丛林甚至山里,最困难时配备的无线电设施也彻底遗失,这下可麻烦了,整个部队陷入失联状态,无法与党中央联络请求支援,可以说真正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党的突围军团直接冲破了陈济棠集团,顺利与张云逸会师,战事也迎来了转机。
蒋介石并非浪得虚名,他已经发现了党中央的行军模式和目的,并做出了相应调整,此时若让张云逸按原计划与大部队会师的话,必定会迎头撞上国民党部队,于是张云逸部队借助山区执行了隐蔽游击战计划,不直接面对国民党军,保存实力,打一枪换一个位置,以动制静,消耗国民党部队的精力和体力。
张云逸不仅完美完成了任务,还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完美践行了《出师表》的自述,临危受命,不惧条件艰难凄苦。精进勇猛地完成了目标和任务,令人钦佩敬仰。
小结:
第五次反“围剿”后,原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叛变,张云逸临危受命,圆满完成党中央下达的任务,体现了华夏儿女顽强拼搏与坚守的精神,为革命之光与星星之火贡献了力量。
孔荷宠犯了错毫不悔改还推诿责任,张云逸接了“烂摊子”却毫无怨言一心为党和人民,这是多么鲜明的差距和区别。
张云逸的故事为中华儿女留下了太多馥郁芬芳,勇敢不怕事,有责任感有担当,这就是中华儿女之根,中华儿女之魂。
叛变是真真正正的懦夫和小人行径,中华儿女血脉中最骄傲的意志就是坚守与担当。
张云逸,无愧担当,党中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愧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