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杜聿明与孙立人在东北:孙说杜不会指挥,杜说孙嚣张,真相如何
创始人
2025-07-06 01:02:18
0

在1947年4月,孙立人从新一军调离,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上司为杜聿明。然而,孙立人作为副长官的地位颇为尴尬,因为另一位副长官郑洞国才是杜聿明真正的助手,自从蒋军入驻东北以来,孙立人与杜聿明和郑洞国之间的关系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新一军的首位军长并非孙立人。

关于郑洞国

孙立人所领导的新一军,其实是从原有的“新一军”中分离出来的。1942年10月,驻扎在印度的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和新22师(师长廖耀湘)合并编成了新编第一军。最初军长的人选是邱清泉,他因提前得知了这一“内幕”信息,甚至已经决定了军部班底的人选。

但考虑到邱清泉的性格,蒋介石担心他在印度与英军、美军的关系可能处理不佳,在杜聿明等人的推荐下,由稳重老练的郑洞国出任新一军的首任军长。

到了1944年,新一军经历了重大调整,首先新30师被空运加入新一军序列,随后,新22师作为基干部队组建了新6军,廖耀湘被提升为军长。

在新22师离开后,新空运加入的50师并入新一军,形成了新的“新一军”编制,主要领导有军长孙立人,新30师师长唐守治,新38师师长李鸿,50师师长潘裕昆。其中,唐守治和李鸿是孙立人的老部下,而50师则来源于原54军,该军属于“土木系”。

在新一军在缅北的反攻战役中,大部分的战绩是在军长郑洞国、师长孙立人、廖耀湘等人的指挥下取得的,且在表现上,廖耀湘指挥的新22师并不逊色于孙立人的新38师。孙立人在缅北的表现虽佳,但不少网络文章不公平地将大部分功绩归功于孙立人,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1946年3月,孙立人的新一军进驻东北。到了4月中旬,当蒋军攻击四平,四平保卫战愈发激烈时,郑洞国以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的身份在前线直接指挥新一军作战。

郑洞国为何指挥新一军?因为当时孙立人还在国外,他最初前往英国伦敦接受勋章授予,随后赴美国参加军事参谋团会议。蒋介石对孙立人的不在场表示极大不满,连续发出多份电报,催促孙立人尽快回国指挥新一军。

在1946年5月15日的夜晚,孙立人急忙抵达了新一军的军部,并从郑洞国那里接管了指挥权。此时,四平的战斗已经持续了超过一个月,新6军和52军在攻克本溪之后,也加入了四平的战斗中。由于杜聿明调配出了更多的兵力,东北民主联军于5月18日夜撤离了四平。

蒋介石的军队占领四平后,在接下来的作战中,孙立人与杜聿明和郑洞国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冲突。

杜聿明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以缺少88师的71军的主力作为左翼,向西推进,占领郑家屯(现双辽市);新1军、新6军及71军的88师作为中路,沿着中长铁路推进至公主岭,并继续前进以占领长春;而青年军的207师和52军的195师则作为右翼,推向辽源和梅河口。

显然,杜聿明的重点是中路,但在三路军中,新一军的行动最为缓慢,杜聿明多次电令催促,而孙立人回应称,“部队伤亡过重,迫切需要休整”。

作为杜聿明的副手,郑洞国一直在前线督促蒋军各部前进。杜聿明在东北期间,曾因肾病严重入住北平的中和医院治疗,这段时间内郑洞国临时代理了长官职务。因此,在东北的蒋军将领中,郑洞国具有较高的威信。

杜聿明频频拨打电话询问新一军为什么迟迟不进发,郑洞国只能坦白回答:“新一军的孙立人军长不接受调动,我无法指挥他,而新六军和88师已经动身,新一军主力却仍然原地不动。”

根据郑洞国的回忆,得知此事的杜聿明大怒,立即驾车前往郑洞国指挥部,两人进行了会谈,随后一起前去找孙立人。

作为蒋军在东北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尽管熊式辉担任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名义上掌握军政大权,实际军事指挥权全权交给杜聿明),以及新一军前任军长的郑洞国,尽管二人反复劝说,孙立人仍然固执己见,坚持部队已消耗严重,无法快速行军。

谈话持续了超过一个小时,但没有任何结果。最终,杜聿明怒不可遏,断然说道:“孙军长,新一军必须按命令迅速前进,否则若长春未能攻下,后果需由你负责。”

面对这种情况,孙立人面露愤怒之色,尽管郑洞国在一旁劝解,孙立人虽口头上答应,但在杜聿明和郑洞国离开后,新一军的行进速度仍未加快。

到了5月23日,蒋军已经攻占长春,而新一军的部队还在半路上,这使杜聿明异常愤怒。

谁对谁错?

电视剧《大决战》中的杜聿明与郑洞国角色

为了逆转战局,东北民主联军启动了鞍海战役,采取“南拉北打”的战略,于5月25日攻克鞍山,并在28日向海城发起进攻。

当时驻守海城的国民党部队为滇军第60军的第184师,师长潘朔端不断向杜聿明发送求援电报。杜聿明紧急电令孙立人救援海城,但孙立人再次拒绝,称部队需要三天时间休整。

此时,蒋介石正好视察东北,位于沈阳,孙立人便直接绕过东北保安司令部,向蒋介石提出“申诉”,蒋介石听后,同意新一军休整三天。

当新一军休整完毕准备救援海城时,潘朔端已经在海城领导部队起义,成为东北蒋军中第一个起义的将领。

海城起义之后,杜聿明受到滞留东北的滇军将领责问,他们指责他见死不救。在随后的作战中,杜聿明与孙立人之间的关系大为恶化,彼此互相指责。最终,孙立人被调离新一军,潘裕昆接替其军长职务。

在东北的冲突中,杜聿明与孙立人在各自的回忆录中坚持自己的观点,杜聿明称孙立人任性,不服从指挥;而孙立人则批评杜聿明指挥不当,“畏首畏尾,因此失去许多良机”。

作为第三方和旁观者的郑洞国,在其回忆录中为杜聿明辩护。尽管有人质疑郑洞国的回忆,认为他与杜聿明关系亲近,可能言过其实。

然而,从郑洞国的性格来看,他的回忆录的可信度较高。他是少数几个诚实的蒋军将领之一,在抗战初期他曾在关麟征部担任师长,遭受排挤和不公待遇后,愤而离开关部寻找其他发展机会,尽管对关麟征有所不满,但在其回忆录中,郑洞国对关麟征在台儿庄会战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郑洞国的回忆录中对人和事通常评价公正平和,而在谈及孙立人在东北的表现时,却罕见地表达了批评。

1947年8月,孙立人在名义上担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几个月后,终于离开东北,前往南京就职,他与杜聿明的恩怨也随之画上句点。

相关内容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
马斯克近日宣布“美国党”成立,这一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轰动。马斯克...
2025-07-06 08:37:44
福州将新增3条转机航线
福州即将迎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将新增 3 条转机航线。这无疑为...
2025-07-06 08:37:27
原创 ...
在江苏兴化举行的2025年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个人)于3日圆满落幕...
2025-07-06 08:37:02
U19男篮世界杯-张博源2...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7月5日消息,2025年U19男篮世界杯在...
2025-07-06 08:37:00
原创 ...
1889年,19岁的光绪花了500万两白银大婚,同年宣布亲政。慈禧...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最近,有一部名为《八佰》的抗战电影讨论很多,主要题材是淞沪抗战时期...
2025-07-06 08:33:48
原创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文武结合治理国家。在古代,有武将镇守边关,保卫...
2025-07-06 08:33:27
原创 ...
老蒋晚年痛斥:败局关键在二人! 恳请您在繁忙中花一点时间点击“关注...
2025-07-06 08:33:17
原创 ...
科举制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关键在于科举制度...
2025-07-06 08:33:12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重农抑商几乎是中国所有王朝的国策,不论是怎么时代,保护农民耕地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如何让农民安心种地,...
原创 4... 杜月笙和黄金荣,是旧上海两位赫赫有名的黑帮大佬,他们与另一位大佬张啸林并称为“上海三大亨”。在民国时...
原创 蒋... 一张照片,一个人物,一段故事。大家好,今天历史君要为大家分享一组蒋介石老照片。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原创 1... 1976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充满悲痛与转折的年份。这一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因病逝世,全国上下沉...
原创 他... 他是清朝最成功的大臣,别人提心吊胆他却如鱼得水,看他为官秘籍 现实生活中,校园中的生活还是比较轻松快...
原创 1... 1954年春天,毛主席在杭州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在忙碌的工作之...
原创 1... 1930年10月,毛主席一边忙着工作,一边忙着给他老乡周以栗找医生治病。 他的这位老乡时任长江局军委...
原创 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相近的明朝和清朝被一起称为“明清”。对于这两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的两个...
原创 红... 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1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博得“黄埔三杰”之一的美名,同年11月...
原创 1... 前言 “那段时间,除了净光外,鬼都不登我家的门”。这是开国大将粟裕的妻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