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仁肇(林仁肇)将外,乔(陈乔)居中掌机务,国土虽蹙,未易图也。——陈乔
上回说道“南唐三忠”(刘仁赡、皇甫晖、姚凤),的故事,此三人皆是南唐一时之雄杰,也是南唐所以周旋纵横江淮的骨干力量。然若论对南唐的影响,对北方特别是后周和北宋之威胁,则以上三人还稍逊一筹,此人便是南唐第一名将林仁肇。今天就来讲一讲林仁肇的故事。
林仁肇,建阳(今福建南平)人,原系闽国(今福建)将领,南唐灭闽国后,林仁肇亦归顺闽国。南唐中主李璟很看重林仁肇,对其委以重任,丝毫不介意其降将身份。林仁肇对李璟的知遇之恩也非常感激,遂兢兢业业为南唐效力。
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世宗柴荣发动攻打淮南的战事,周军攻势凌厉,迅速攻取淮南诸州县,并围困淮南重镇寿州(今寿春)。李璟遂征发南唐境内诸路军马救援寿州,林仁肇亦奉命率偏师救援寿州。当年八月,唐军与周军战于寿州城外,唐军大败。周军名将张永德欲乘胜全歼唐军,危难之际,林仁肇独率1000死士断后,遏制住了张永德的进攻,掩护唐军主力安然撤出战场,保全了唐军的有生力量。
寿州一战,林仁肇名动天下,柴荣和赵匡胤(后来的宋太祖)感慨地说,林仁肇一日不除,南唐一日难下。不久后,李璟提拔林仁肇为镇海军节度使,后又改镇武昌,成为南唐抵御后周(以及后来的北宋)的“移动长城”。
建隆元年(960年),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同年,后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发动叛乱,赵匡胤以大军平定淮南,而后赵匡胤站在柴荣的肩膀上,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赵匡胤将主攻目标放在的巴蜀,暂时停止了对南唐的用兵方略。
开宝三年(970年),林仁肇建议南唐后主李煜趁宋军主力西进无暇东顾之际,率军袭取淮南。这本是南唐最后的机会,如果不趁机收复淮南,一旦宋军平定天下,南唐势必难以独存。可惜懦弱的李煜害怕因此激怒赵匡胤,遂否决了林仁肇的提议,并改任林仁肇为南都(今江西南昌)留守、南昌尹,让其远离江淮防线,以避免林仁肇擅自出兵引发大战。
林仁肇在南昌依然厉兵秣马,时刻关注江淮局势,且林仁肇与士兵同甘共苦,又特别能打,在唐军中威望很高,这在无形中引起了李煜的猜忌。赵匡胤深知只要林仁肇不除,宋灭南唐就要增许多困难。于是,赵匡胤利用李煜猜忌忌惮林仁肇的心理特征,设计了一出巧妙的反间计。开宝五年(972年),赵匡胤将李煜派往汴京(今开封)朝贡的使者李从善,带到自己的密室,密室中悬挂了林仁肇的大幅画像,并高调对李从善说,林仁肇与自己关系有多好多好,并说将来平定江南后,要以林仁肇镇守江南等等。
李从善回到金陵(今南京,南唐的都城)后,将所见所闻汇报給李煜。李煜本来就对林仁肇忌惮万分,再加上皇甫继勋、朱令赟等人又诬陷林仁肇在南昌暗中招兵买马,准备与宋军一起夹攻金陵。于是,李煜派人到南昌毒杀林仁肇,一代名将未死于战阵,而死于猜忌,诚可惜哉。
当林仁肇死讯传到汴京,赵匡胤高兴地差点跳起来,3年后,宋军攻灭南唐,俘虏李煜,南唐灭亡,李煜终究为自己的猜忌买了单。
清人吴任臣评价道:孟坚、陈诲、林仁肇,皆闽故将也,先后归唐,行间效力,岂非所云楚才晋用邪?然诲以功名显,坚以血战亡,而仁肇倾心谋国,反用间死。夫固有幸不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