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后,重开科考,这日殿试,赵构发现有一张考卷答得非常好,就大笔一挥圈定为探花,并命人将这名考生叫上来。
谁料上来的竟是一个73岁的老者,赵构定睛一看不禁吃了一惊:“怎么是你?”随后凄然泪下:“把朕那30岁的妃子赏你了!”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自幼勤奋好学,诗词文章十分精通,他还天生神力,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弓箭,如此文武全才,在诸皇子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然而,赵构的拔尖并没有为他迎来父皇的青睐,宋徽宗喜欢绘画,赵构的所长都没有踩在宋徽宗的点上。
再加上赵构的母亲韦氏不得宠,因而按照正常路线发展,赵构终其一生也也当不上皇帝。
可是命运就是那么诡秘莫测,就是这个不可能成为皇帝的人,命运却给他打开了通向皇位之门。
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下,所过之处如入无人之境,直抵东京,宋徽宗吓破了胆,直接将皇位让给了儿子赵桓,宋钦宗仓皇上位。
无奈宋钦宗也是个软弱皇帝,在和金兵交战几个回合就软了下来,主动向金国求和。
金人狮子大开口,不但索要了大量金银财宝,还要求大宋送个皇子过去做人质。
满朝上下鸦雀无声,宋钦宗眼睛在诸皇子中来回扫视,随后落在赵构的身上,赵构此时19岁,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有勇气,他朗声道“臣弟愿前往。”
令赵构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一次的英勇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赵构来到金营,一路见识各种严酷刑法,但他毫无惧色,吃喝住行都坦然自若。
赵构的这种反常行为引起了金人的怀疑,在他们的认知里,宋国皇子都是胆小怕事的,而赵构显然不符。
金人邀请赵构和他们一起射箭,没想到,赵构“三矢一连中”,打败了很多金人,这越发加重了金人对他皇子身份的怀疑。
为保险起见,金人命大宋重新选个皇子送过来,而赵构则被遣回。
就这样赵构毫发无损的回到了大宋,而且还落了个忠勇的好名声。
经过这次死里逃生后,赵构很是后怕,他知道自己这次能够活命纯属于运气好,但这样的好运气不可能次次都被自己遇上。
因而,在他回来不久后,宋钦宗委派他去和金人谈判,他就耍起了滑头。他能拖就拖,拖不过就向北逃命去了。
也是赵构的命好,在他逃命期间,大宋国都东京陷落,徽钦二宗和宗亲被金人掳走,大宋没了皇帝。
国不可一日无君,赵构这个wei一一个留下来的皇子,顺理成章地就被拥立为皇帝。
赵构登基之后,一面派大将攻打金兵为议和增加筹码,一面紧锣密鼓地和金人议和。zui终接受屈辱条件,议和成功。
赵构定都临安后,就重开科考,为国家招揽人才,赵构对这次科考尤为在意。
这一次殿试上,赵构qin自把关,他一一看过考卷,对其中一个叫陈脩的考生的考卷十分满意。
特别是考卷上那两句赋“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他越读越觉有味道。
这两句赋大意是希望大宋早日光复,皇帝一定能封禅泰山之巅。这太符合他此时的心境了,这简直就是为他写的。
赵构命人将陈脩叫上来,他要亲授“探花”之名。
可待陈脩走上大殿时,赵构愣住了,来人竟然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赵构满腹狐疑:“卿就是陈脩?”
老者答道:“是的。”赵构随即让他吟诵考试之作,直到老人一字不差的背出那两句赋,赵构才相信。
赵构继续问道:“卿今年多大年纪了?”陈脩答:“臣七十有三。“赵构一听,心生感慨,想这老人一辈子都在科举,一定吃了很多苦。
可这年纪已无法做官,就让他的儿子来做吧。于是便问道:“卿有几个儿子”
答曰“尚未娶妻,也无子。”赵构听后不禁吃了一惊,这老人为读书竟然不娶妻生子,苦读一辈子。可七十多岁的老人即使考上了还能做什么呢?
刚考上就退休,对这样一个可怜的老人十分残忍,赵构于心不忍,他决定赏赐给他点什么以嘉奖他科考之苦,思来想去,高宗决定把自己不宠爱的一个妃子赏给他。
这个妃子年龄也大了,30多了,在皇宫无宠就等同于孤独终老,配给陈脩也算是cheng人之美。
佳期过后,有好事者打趣陈脩:“新人若问郎几何?五十年前二十三。”
宋高宗把自己的妃子赏给了新科进士,无形中鼓舞了天下读书人。后来陈脩被送回老家安享晚年。
像陈脩这样的读书人,不管是死读书还是读出了本事,就冲他这个执着劲,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