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灭高句丽是唐朝灭国之战中最难的2任皇帝用了24年为何这么难
创始人
2025-07-05 12:03:14
0

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来看,也是出类拔萃的,在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中,李世民领导的战争无一例外是战不无胜、攻无不克的,当上皇帝之后,唐太宗领导的唐征高句丽之战是唯一没有达到战略目标的战争。

唐征高句丽之战虽然攻拔十座城池,迁移人口7万,消灭对方十余万军队,但仍然没能达到灭亡高句丽的战略目标,在此战之后,唐太宗还想继续发动大规模战争,但被大臣阻止了,大臣们建议以偏师袭扰为主,等待时机成熟再发动大规模灭国战,唐太宗同意了。

此时唐朝对高句丽的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暂称为骚扰战,其战略目标是:派偏师进入高句丽境内,轮番袭扰其疆域,使其国人疲于奔命,耽误农耕时节,用数年的时间造成高句丽粮荒,进而从内部对其造成土崩瓦解。

唐太宗在位的后期,唐军针对高句丽的袭扰战一共有2次,分别是:

唐太宗李世亲征高句丽

1、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三月,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右武侯将军李海岸为分正副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军万余人,从山东烟台出发,沿着海岸线进入高句丽境内,攻破石城(今辽宁庄河西北)与积利城(今辽宁宽甸县南的鸭绿江北岸),斩首两千余级。

太子詹事李世勣、右武卫将军孙贰朗分为正副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三千人从营州(今辽宁朝阳)出发,经新城(今辽宁抚顺)进入高句丽境内,其战绩不详,因为是袭扰为主,兵力并不需要太多。

2、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五月,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右卫将军裴行方分为正副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军三万余人,渡海进入鸭绿江百余里,到达泊灼城(今辽宁丹东东北),泊灼城主所夫孙率步骑万余人迎战,被唐军击败,所夫孙被斩,高句丽派出大将高文率领乌骨城、安地城士卒3万余人来支援,再次被薛万彻击败。

唐军后期以袭扰高句丽为主

公元648年,也是唐太宗在位的倒数第二年,唐太宗认为袭扰战术得当,应该再次发动大规模战争灭亡高句丽,发动民众建造大船,扩充水军,同时积极进行各项战争准备,准备在第二年征发30万大军一举攻灭高句丽,可惜在第二年春天,唐太宗就生病了,随后就一病不起,直到去世。

其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在群臣的压力之下,放弃大规模征兵攻打高句丽的计划,继续改为袭扰战术为主,在唐高宗时期,唐军先后3次继续袭扰战术,还有一次准灭国之战,分别是:

1、公元655年,高句丽联合百济、靺鞨入侵新罗北境,攻占共33城,新罗王急忙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军从陆路攻打高句丽,唐军渡过辽水,斩杀高句丽军千余人后返回。

唐高宗李治

2、公元658年,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率军深入高句丽,攻打赤烽镇(今辽宁海城境),斩首400余人,俘虏100余人,高句丽派大将豆方娄率军3万支援,程名振以契丹兵击败高句丽军,斩首2500余级。

3、公元659年,薛仁贵在横山(今辽阳市华表山)打败高句丽将领温沙门率领的高句丽军。

4、公元660年,唐朝和新罗联军灭亡了百济,同年12月,唐高宗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兵分四路攻打高句丽。

到次年正月,唐朝向平壤道、镂方道行营增兵4.4万人,同时以鸿胪卿萧嗣业为扶余道行军总管,率领回纥等兵增援前线,围攻高句丽都城平壤,这一战唐高宗甚至想模仿唐太宗亲征,但被武则天制止,唐军出动十余万大军,这一次明显目标是灭亡高句丽。

唐征高句丽

苏定方在浿江(今朝鲜大同江)击败高句丽守军,率先攻入平壤,契苾何力在鸭绿江击败渊盖苏文之子渊男生,斩首3万人,随即准备向平壤进发,由于唐军沃沮道总管庞孝泰部在蛇水之战中全军覆灭,庞孝泰与其13个儿子全部战死,再加上寒冷的天气,导致苏定方攻久平壤不下,唐军无奈只得撤军,这场接近灭国之战的战役持续了一年零三个月。

公元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去世,其子内讧,导致高句丽分裂,渊盖苏文的长子渊男生被两个弟弟赶走,转而投降唐朝,唐高宗认为灭亡高句丽的良机到来,遂征发十余万大军准备再打一次灭国之战。

唐高宗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率伯安陆、郝处俊、庞同善、契苾何力、薛仁贵等将领攻打高句丽,李勣率军首先攻破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随后攻破辽东16座城池,高句丽在辽东的防线崩溃。

惨烈的攻城战

李勣率军继续攻克大行城(今辽宁省丹东市西南),兵临鸭绿江,击败高句丽守军,又攻破了辱夷城(今朝鲜永柔境),直逼平壤。

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从辽东半岛北进攻入松花江流域,攻克重镇扶余城,薛仁贵还击败了渊男建率领的高句丽主力,斩首5万人,兵临平壤。

数路唐军包围平壤城,此时的高句丽再也无力应战,其主力尽数被唐军歼灭,高句丽王高臧派渊男产及大臣98人出降,但渊男建仍闭门拒守,几天之后,高句丽僧人信诚开城迎降,唐遂占据平壤,至此,高句丽正式灭亡,这一年已经是公元668年了。

唐朝灭亡东突厥用了5个月,灭亡吐谷浑用了10个月,灭亡高昌用了8个月,这还是把路上的时间都算上,如果从唐太宗亲征高句丽算起,唐朝灭亡高句丽用了24年,如果从隋文帝攻打高句丽算起,隋、唐两朝灭亡高句丽用了70年,那么问题来了,高句丽为何如此难打?

攻城器械

1、后勤补给及运输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后勤补给与运输问题,唐朝在统一战争之时,打的是国内战争,后勤补给及运输好解决,唐朝在统一之后打的是周边政权,尤其是游牧民族,比如突厥、吐谷浑等,都是用骑兵对骑兵,以求速战速决。

游牧民族没有城池,不需要携带攻城武器,只需要带上口粮,依靠骑兵轻装上阵,快速突袭,唐朝灭东突厥就是这样的战略,但是高句丽不是游牧民族,跟中原一样是农耕民族,依靠城池来阻止唐军的攻击。

唐朝想要灭亡高句丽,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逐个攻破,步步推进,也就是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攻,这样最稳,不需要担心补给线被敌人切断,但缺点就是时间慢,万一遇到个难打的城,打上几个月也无法攻破,这仗就没法打,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就是因为安市城攻不下来,而被迫退兵的。

唐征高句丽地图

二是派出奇兵,只取都城,这个风险比较大,有孤军深入的风险,而且随时担心后路被切断,隋炀帝第一次攻打高句丽就是如此,他派出9支军队合计30.5万人攻取高句丽都城,结果被高句丽人包围了,30多万人只剩下2700人活着回来了。

想要攻灭高句丽其实这两个办法在短时间都不能实现,第二个办法一旦遇到高句丽城池坚固,就算包围了都城,也不一定能攻下,况且还有天气寒冷的因素,比如苏定方那次围城。

高句丽离唐朝太远,严重影响后勤补给及运输,如果从双方边境算起,到高句丽都城,距离超过了2000里,而且中间还有辽水、长城、鸭绿江等天险来增加运输的难度,还有个一片水网的大辽泽,很难运输。

如果靠水路运输,还得担心天气,另外船只运力有限,还得建立据点才能接收,那个年代很难通讯的,完全靠人力来联络,难度也非常大。

唐军水军

2、天气寒冷。

跟高句丽打仗,还需要担心天气问题,高句丽地处北方,冬天的天气非常寒冷,零下几十度是常事,唐太宗亲征高句丽那一次,10月份就要上冻了,唐朝士兵多是南方人,无法容忍这样的严寒天气,除非能速战速决。

所以唐朝跟高句丽打仗时间一般都是在当年2月到9月之间,唯一有一次特殊的是在661年,持续一年多,虽然这一次苏定方兵临平壤,但由于天气寒冷,无法攻克平壤城,这种严寒的天气,即使你到了城下,也攻不下来,高句丽人只需要躲在城中,唐军就受不了要退兵,这仗就无法打。

3、高句丽以辽东为战略纵深。

想要灭亡高句丽,必先攻取辽东,辽东是高句丽的战略纵深,没有辽东,很可能隋朝就灭亡高句丽了,辽东就是如今的辽东半岛,这个地方伸入黄海、渤海之间,物产丰富,山林密布,高句丽在辽东建立了三道防线及数不清的坚固城池,用来抵御唐军。

辽东是高句丽的屏障

唐军想要绕过辽东攻打平壤,那么辽东的高句丽人就会切断唐军的后路和补给,前线的唐军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如果你不绕过辽东,就得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打,高句丽把很多城池建在山上的,依山而建,易守难攻,连唐太宗本人都攻不下来,就得一步一步来打,就不可能短时间灭亡高句丽。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那一次,几乎毁灭了大半个辽东,迁走了7万多人口,这对高句丽是重大打击,实力衰弱了,后面再攻打高句丽,就会容易多了,唐朝对高句丽的骚扰战大多是针对辽东,只要辽东衰败,高句丽就失去战略缓冲,唐军只要超过鸭绿江一个冲锋就来到了平壤。

唐太宗的亲征再加上后面几次袭扰,导致辽东地区人口稀少,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后来的仗就越容易打。

这个就跟蒙古人横扫草原很容易,但打南宋却很慢一样的道理,连蒙古大汗都在钓鱼城丢了命,因为蒙古人野外作战无敌,南宋全部是攻城战,推进非常慢,尤其遇到利用天险的攻城战,你再能打也没有用,只能靠时间慢慢消耗实力才能打败,唐朝打高句丽也是类似的原因。

唐军打的全是攻城战

高句丽军队的战斗力、兵器水平、战略战术均不如唐朝军队,那个时候的唐军技战术水平相当高,高句丽军队都是依靠坚固的城池才能抵御唐军,一旦在野外作战,高句丽几乎没有任何胜算,从历次双方交战也能看出。

唐朝打败高句丽,是靠不断地消耗高句丽的实力,剪除高句丽的盟友百济,最后利用高句丽内讧,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才灭亡高句丽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原创 ...
往往是最普通的人,最终成就了历史上的种种伟大事件。耶佩尔市的老一辈...
2025-07-05 12:33:53
原创 ...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二战史》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
2025-07-05 12:33:38
原创 ...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世界的各项能力都得到...
2025-07-05 12:33:34
原创 ...
俗话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当强势的希腊王后弗里德里克与西班牙...
2025-07-05 12:33:28
原创 ...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德国纳粹党党卫队的重要成员之一...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话说罗成枪挑十二太保,靠山王杨林败退二十余里,收拾起残兵败将,正欲...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早在西汉时期,一代名将霍去病率军千里奔袭,在漠北之战重创匈奴人,饮...
2025-07-05 12:33:02
原创 ...
1842年大家都知道这个日子,也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我国的国门就这...
2025-07-05 12:32:54
原创 ...
贾诩,东汉末期至三国曹魏的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三...
2025-07-05 12:32:52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在湖北黄冈,藏着一段跨越世纪的历史低语,它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被殷先生轻轻揭开面纱。这枚中华民国廿...
原创 江...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后主昏迷汉祚颠,天差邓艾取西...
党史百年天天读 ·7月5日 重要论述 1940年7月5日 《新中华报》发表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
原创 石...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最初始于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 这场斗争的结果是,杨秀清被韦昌辉杀害,而韦...
原创 湖... 在湖北孝感,有一位年逾六旬的余先生,他的手中珍藏着一枚极具历史价值的中华民国元年四川铜币军政府造当制...
原创 二... 梁山好汉们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之间也是分了派系的,比如宋江派、二龙山派、元老派以及降将派等等,而从大聚...
原创 基... 拜占庭帝国的前两位的君王,在位时期对宗教一直采用宽容政策,尤其对基督教的发展表示支持,给予基督教很多...
成都小李哥专栏:《​一本书换了... 一本书换了一件古董重回以物易物的时代 成都小李哥专栏 时光回溯到2000年左右的成都北门,那里有一家...
原创 朱... 前言 蒙古族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民族。他们善于骑射,号令天下。蒙古人曾经建立过辽阔的大帝国,占领过广袤的...
原创 翰... 如果狗咬了你,你一定要咬回去吗?答案是否定的。狗咬了人,是他的光荣,可人咬了狗,是他神经病。在韩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