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穿着破旧衣服上朝,被朱元璋赞为清官的张昶,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创始人
2025-07-05 10:02:44
0

张昶仕明,累官中书省参知政事,有才辨,明习故事,裁决如流,甚见信任。自以故元臣,心尝恋恋。会太祖纵降人北还,昶附私书访其子存亡。杨宪得书稿以闻,下吏按问。昶大书牍背日:“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太祖乃杀之。——《明史·张昶传》

短短百字,概括了张昶的一生。张昶是何许人也?为何明太祖朱元璋最后要下令处死张昶呢?

张昶,字文舒,是元末明初时期宛平(今河北宛平县)人。公元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冬,时为元朝户部尚书的张昶被元顺帝安排了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到江南去招安朱元璋。

冬十二月,元遣尚书张昶航海至庆元,授太祖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不受。《明史.太祖本纪》

元顺帝为何不直接派兵消灭朱元璋,而要进行招安呢?这是因为当时全国红巾军的势力主要分布在南方的长江和淮河一带,红巾军名义上虽是由小明王韩林儿统领的,但实则上是各个势力割据一方、拥兵自重。

朱元璋盘踞在应天(今南京),北面是韩林儿与刘福通,东面是平江(苏州)的张士诚,东南是浙东的方国珍,南面是元军,西面是武昌的徐寿辉。但不久,徐寿辉的部下陈友谅便杀掉了他,自立为帝。陈友谅见朱元璋势力扩大,就联合东面的张士诚共同夹攻朱元璋。元朝当然喜欢看到红巾军窝里斗了,那样的话,他们就能坐收渔人之利了。

于是,元顺帝派户部尚书张昶去应天招安朱元璋。朱元璋当然深知元顺帝的别有用心了,但他也知道,虽然自己身在四战之地,但是最终的任务还是以推翻元朝为主。所以,朱元璋没有接受元朝的招安。

但几次接触下来,朱元璋就发现这个张昶却是个难得的人才,他“智识明敏,熟于前代典故”。于是,朱元璋有意要将张昶留下了为己所用。张昶也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心想如果就这样未建寸功回去交差的话,自己在面子上一定挂不住,还不如留在朱元璋的身边,也好偷偷为元朝做事,所以表面上就假装答应了朱元璋的话。朱元璋也很器重张昶,经过几次升迁,张昶做到了参知政事的官职,相当于副宰相了。

为取得朱元璋的信任,张昶也着实卖力地表现了一番。他与朱元璋的臣僚杨宪、胡惟庸等友善交好,还积极参与国家建置制度,史载他“凡国家制度,多出其手,裁决如流,事无停滞”,也因如此,张昶得到了朱元璋的倚重。

更为奇葩的是,张昶每次上朝都穿着同样一身破旧的衣服,朱元璋给他的赏赐他也以各种理由婉言拒绝,朱元璋很高兴,逢人就说:“元朝送了个贤人给我,张昶乃天下“清官之首”,大家要以他为楷模,做一个清廉的官。”

当时,留在朱元璋身边出谋划策的刘伯温就感觉到了张昶的不同寻常,他就对朱元璋说张昶这样做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元朝啊,他这是为元朝守节呢,这样的人留不得,应该趁早杀掉才是。但朱元璋爱惜张昶的才能,认为没有十足的证据,所以作罢。

张昶的计划是分这样几步走的:

首先,张昶通过一系列的实际行动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直到被朱元璋授为参知政事,张昶实现了接近朱元璋的第一步。

其次,在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兼并了最大的竞争对手陈友谅后,张昶对朱元璋是极力地称赞和讨好,他上书先是对朱元璋歌功颂德一番,然后就劝朱元璋应当及时享乐。

好在朱元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就对身为太史令的刘伯温说:“张昶这是要当赵高啊。”赵高原是秦始皇身边的内侍红人,秦始皇死后,赵高独揽大权,让二世胡亥整日在后宫享乐,政事交由自己全权处理,结果搞得民生哀怨、天下大乱,秦朝也灭亡了。

刘伯温就说:“正如大王你说的一样,如果那样的话国家就亡了。”朱元璋就斥骂了张昶一顿,将他的上书给焚烧了。

最后,在制定《大明律》的刑法适用的轻重方面,张昶主张用重典,他又劝朱元璋“重刑法,破兼并之家,多陈厉民之术”,而刘伯温等人认为应轻刑法,笼络人心为主。

如果这话是说给张士诚的,或许还管用,但是朱元璋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已看出了张昶的用心,这是让他失去民心啊,这不是在反面帮助元朝吗?所以,朱元璋不仅没听张昶的话,还将他狠狠训斥了一顿。

后来,元朝派使到应天,张昶就偷偷地与元使联络,他还经常私底下说:“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张昶又写信给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想询问自己家人的情况,不料,正好杨宪前来造访,无意看到了张昶写给元使的书稿,杨宪就将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了以后大怒,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背叛他了,于是朱元璋下令大都督府按问张昶,张昶这时也供认不讳了,他最后还在犊案的背面写了8个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这时,刘伯温也细数了张昶的几条罪状:(张昶)以元之旧臣,“心常怏怏”;身为明臣,阴为元计;私通北元,是为死罪。

本来朱元璋也十分爱惜张昶的才干,但在看了张昶所书的这几个字后,深知他终不能为己所用,于是叹道:“彼决意叛矣,是不可赦。”

终于,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六月,在朱元璋手下做了五年事的张昶被诛杀了。

自己最信赖的人到最后却是一直在欺骗自己,这是朱元璋最不能忍受的事。加上朱元璋本就猜疑心重,所以在建立大明天下以后,朱元璋就借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大肆弑杀功臣,到朱元璋死后,明朝开国功臣的六公二十八侯已是所剩无几了,就连从小与朱元璋一起长大的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徐达也没能躲过一劫。

为监视手下官员,朱元璋还发明了历史上第一个特务机关——锦衣卫。锦衣卫神出鬼没,直接受皇帝的领导和指挥,就连大臣晚上吃的什么饭、跟哪位小妾睡觉都被摸得一清二楚。文武百官在朱元璋的监视下无不战战兢兢、朝不保夕。不能不说,这些都应该是与当年张昶做卧底时留下的后遗症是分不开的。

相关内容

田径世锦赛|活久见系列:美...
9月19日晚举行的东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00米栏决赛上演争议一幕。2...
2025-09-20 05:05:16
不开挖,如何为地下管道“悬...
当地面之下深埋的输油管道出现破损,若不及时察觉,便可能引发能源泄漏...
2025-09-20 05:04:41
看“最美公路”如何激发乡村...
□杨帅 俯瞰南粤大地,蜿蜒于山水之间的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2...
2025-09-20 05:04:01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英雄之一。他的故事起始于山...
2025-09-20 05:03:47
原创 ...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朱元璋的画像如此丑陋?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这...
2025-09-20 05:03:43
原创 ...
清代超品一等公与正一品大学士谁的地位更高、权力更大?这是后台一位读...
2025-09-20 05:03:25
原创 ...
好的,我会保持原意,适当增加细节,整体字数变化不大地进行改写: -...
2025-09-20 05:03:24
原创 ...
1937年底至1938年10月,周恩来在武汉度过了10个月的关键时...
2025-09-20 05:03:17
原创 ...
春秋时期,长达数百年的乱世局面,最终导致中国广袤的土地被七个强大的...
2025-09-20 05:03:17

热门资讯

FIBA排名:中国男篮第27 ... 9月20日,FIBA官方更新了男篮世界排名,中国男篮排名第27,上升了3位。 亚大区排名 媒体人@三...
原创 平... 作者:灵犀一墨 说到红娘我们马上想到跟之有关的词就是“媒婆”,据史料记载:红娘最早出现在周王朝,在后...
光绪皇帝如此窝囊,为何不策划刺... 1898年秋,紫禁城的深墙内风云突变。 年轻的光绪皇帝,不久前推动的改革戛然而止,而他本人,则被慈禧...
原创 列... 作为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列宁是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同时也是苏维埃政...
原创 庆... 1949年初,为了犒劳在战争中英勇作战的将士们,邓小平特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宴会现场,气氛热烈...
原创 多... 当然可以!我帮你对这篇文章进行语义保持不变的改写,并且加上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加丰富,整体字数也不...
原创 为... 为什么美国可以轻松打下硫磺岛,然而却拿不下上甘岭?原因简单! 美军能打下硫磺岛,而没办法占据上甘岭,...
原创 诸... 诸葛亮临终前的锦囊:刘禅如何百思不得其解?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亲自指挥蜀军发动了第五次北...
原创 广... 1927年,宁汉两支国民政府力量实现合流。然而,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党员及革命群众展开大规模屠杀...
重庆大足发现一处宋代摩崖造像 重庆大足龙水镇高坑村玉滩水库河畔发现的宋代摩崖造像。李东摄/光明图片 近日,重庆大足区发现一处沉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