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崔主任的提议,由陈司令员负责招安众位好汉。整个过程蔡太师不参与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是出现这样的情况老蔡他们的脸就丢大了。本来属于老蔡管辖范围内的事,却在自已没有参与的情况下由别人处置,只能说明他们能力太差属于可有可无的角色。如果别人能把工作干的更好,要你何用!失去了利用价值,皇帝老儿自然不再重用。当时的官员一旦失势别人立马就会揭他的老底,很快其他人都会爬上头拉屎拉尿。
担心陈司令阴奉阳违,蔡太师和高太尉分别安排亲兵张参谋和李参谋跟着上山,明里说帮助事实上监督,真正的目的是干扰不让老陈成功。县官不如现管,皇帝老儿虽然同意招安,但当朝最有权势的两个大佬坚决反对。陈司令员怎么办!只能处处受限无功而返。
来到济州府,太守张叔夜设筵款待。太守大人认为招安是最佳的选择,建议陈司令员上山后注意言行礼貌待人,“用甜言美语扶恤了众人,好共歹,只要成全大事”。并说梁山上有几个性如烈火的汉子,说话时要注意分寸。两个参谋听了很不高兴:“太守,你只管教小心和气,须坏了朝庭纲纪”。张叔夜一听他们两个是太师打发来的,就知道此行肯定无果,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如果朝庭能够倾全国之力剿匪,肯定也能打败这些贼寇。但真要用战争的手段消灭他们,代价不会小。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灭了梁山这把大火,还国家太平让百姓安宁,这是最终目的。为了达到目的各种手段皆可用之,态度面子什么的都无所谓,谦恭一下亦可。该妥协时就让步,妥协也是一种很好的斗争策略,不能将妥协等同于软弱。
蔡太师以为梁山贼寇全是无能之辈,朝庭大军一到全都鸟兽散,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知已知彼百战不怠,小宋王朝最有权势的蔡太师之流糊涂透顶,最后结果只能是一团乱麻。
朝庭派人上山招安,宋江非常高兴安排专人接待。
吴用认为暂时不宜招安,过一段时间后再做决定:“这番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斯引将大军来到,教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时机还不太成熟,要和朝庭打几次硬仗,让他们知道梁山的厉害然后再谈。和平是战争换来的,自已底气足说话才能有份量,谈判桌上才能要回更多的好处。
林冲出身官场,对朝庭彻底失望,认为这些官员们来梁山肯定不会有好事。
关胜以前是政府军官,也认同吴用的观点,认为目前时机不成熟,朝庭不会遵重梁山“诏书上必须写着些唬吓的言语,来惊我们”,诏书上肯定写着一些吓唬他们的话语。
宋江不在山下迎接,张参谋认为没面子有损朝庭威仪,准备和陈司令员中断行程掉头回朝。好在宋江安排相迎的人态度特别好,装出一副低眉顺眼的孙子样。谱摆够了、面子赚足了,他们才同意上山。
宋江将他们迎上山,来到忠义堂,陈参谋开始宣读诏书:“近为尔宋江等啸聚山林,劫掳郡邑,本欲用彰天讨,诚恐劳我生民,今差陈太尉陈宗善前来招安,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朝庭本来准备灭掉他们,考虑到战争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才决定暂且休战。特意派遣陈太尉前来招安,房子都拆了其它东西就地封存,梁山众人前往朝庭领罪。如果执迷不误,天兵到日鸡犬不留。
根本不是招安,是让梁山无条件投降。
李逵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从萧让手中抢过诏书扯的粉碎。
第一次招安宣告失败。
送走陈司令员,宋江回到山上责怪众人不讲武德。吴用笑着解释,目前条件不成熟,双方意见差别太大。只有打痛了,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才能招安。到那时他们才会让步,也才能为梁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宋江虽然贵为老大但他并不独断专行,经常主动听取大家的意见。允许鼓励众人说出自已的真实想法并能及时采纳。梁山集团内部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有时甚至激烈反对宋江的意见。每遇大事共同协商、尖锐的批评都能摆到桌面,会上可以骂娘、砸桌子,也可以扔杯子。虽然表面乱糟糟,但一旦决定全都无条件服从,最后的结果是事半功倍。
反观小宋王朝,开会的时候谁都不敢提反对意见,大家全都揣摩上级的心思,想方设法顺着领导的意见说话。提出正确意见的崔主任被打入大牢,剩下的全是听话的奴才。会上不说会后乱说,阴奉阳违表面叫好背后使绊子。朝庭决定下来的事,执行起来打折扣,最后的结果是事倍功半。
陈太尉一行狼狈而归。来到太师府,哭诉了经过。蔡太师大怒,请高太尉、杨太尉、童部长到太师府机要室议事,商讨梁山贼寇相关事宜。
陈司令和两个小参谋加油添醋说了一大堆梁山坏话,杨太尉首先发难:“这伙贼如何主张招扶他?当初是那一个官奏来”。谁出的主意,讲和就是投降,此人是汉奸。既然解决不了问题,就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高太尉也不同意招安,喝了一嘴茶后开始自吹自擂,当日自已刚好有事不在朝堂,要是在现场不可能发生这种事。童贯更是牛气冲天:“何足虑哉!区区不才,亲引一支军马,克时定日,扫清水泊而回”。梁山贼寇不足虑,他主动请缨带领一支人马前往剿灭。
大家意见一致,坚决反对招安,都认为不能妥协应该继续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