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西方文化差异:同样是航海家,为何郑和没能发现新大陆?
创始人
2025-07-05 08:32:07
0

众所周知,东方的郑和与西方的哥伦布都为世界航海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他们的贡献不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政治大家,却也做到了名垂历史,1405年7月11日,郑和奉明成祖命令率领海船队伍开始了远航之路,这一段旅程中,郑和总共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地区的友好往来,也就是当下我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

可以说,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里程碑,正如冯梦龙所言:“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郑和的旅程,更确切的是中国外交事业的一部分,对国家发展影响深远。而后中国便开始了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与郑和同一时期的西方航海家哥伦布通过远航发现了新大陆,这一发现也将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基于此番对比,便有人提出问题,郑和与哥伦布作为同时期的航海家,为何没能先一步发现新大陆?

一.东西方传统文化底蕴差异-航行意义不同

1.西方:“黄金梦”风靡一时

如果说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不同点,其中最突出的就要数航行意义的不同,而这一点与东西方的传统文化底蕴差异密切相关。对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做一个总括的话,就是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而单单这一点,便与哥伦布航海意义相去甚远。实际上,地理大发现不可避免地要有现实动因,哥伦布进行远航的原因之一是欧洲经济的刺激。

在十三世纪时,西方国家的商人和冒险家的野心被《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书中描绘的东方绚烂财富宝藏让当时西方的许多国家都心生向往,“黄金梦”风靡一时。就当时的世界局势来说,通往东方的地中海商道被土耳其帝国控制,另一条海路也被阿拉伯人占有,一时之下,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路迫在眉睫,这也就是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推动因素。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之下,西方的统治者还要富商纷纷出资支持航海事业的发展,而在此时,哥伦布才觅得机会,出发前往黄金之国。

2.东方:封建经济“自给自足”

反观东方,与之不同的是,当时郑和下西洋目的并不在经济发展。处于明朝时期的中国经济实力雄厚,农业发达,综合国力强大,并且当时明朝盛行的思想便是理学,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所以说从根本上郑和下西洋缺乏了经济动因。郑和下西洋更多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担任的是“和平使者”的角色。

郑和通过远航各国,推行明朝的怀柔政策,尤其是在改朝换代以后,皇帝更需要这样一个契机去昭告天下,耀兵异域,显示中国强大的实力,于是与哥伦布远航目的性满满,针对性十足不同,郑和下西洋要平和随性许多,这与当时东方推行的“一人之身,居要者心也。而心之神明,散寄于五藏,待感于五官。”蕴于内心的思想有关。当然这一政策的成果显著,郑和下西洋之后,许多国家纷纷前来,进献异域特产,明朝外交一时间空前繁荣。

与东方求“仁”的儒家思想,西方更加追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的发展思想,因此在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之后,西方各国开始了猛烈的海上殖民侵略。正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思想影响,才造就了远航截然不同的目的,也使得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之后,西方的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欧洲各国斩获了巨额利益。

郑和下西洋以后,使得明朝国库空亏,这是由于郑和每次下西洋都要装载宝物,香料等大批量东西,而当时明朝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根基弱,封建经济比不得西方资本主义的雄厚,历经七次下西洋之后,政府再无力担当。

二.东西方世界认知理论差异-地球形状说

1.东方:“地平说”盛行

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远航的主体都是航海家,也就是郑和与哥伦布这样的航海家,因此,决定远航结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航海家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思想信奉,就以与郑和同时期航行的哥伦布来说,催使哥伦布远航的重要思想就是他对地圆说的信奉,不光是哥伦布,西方的大多数冒险家,航海家都对地圆说深信不疑。

同时期的中国则是地平说根深蒂固,尤其是郑和所处的明朝时期,地平说更是传播范围极其广。很多人对此有所质疑,认为在当时明朝还有一个学说传播甚广,就是浑天说,不少人将浑天说与地圆说混为一谈,认为他们都是信奉地球是圆的,实际上这两种学说是有本质上的不同,浑天说认为地球分两半,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地上,然而水中一半并非人类所处地,因此二者永不会相连,从这一点上来说,浑天说实际上就是意蕴更丰富一点的地平说而已。

2.西方:“地圆说”盛行

地圆说是航海事业的知识基础之一,这一学说是在古希腊形成,后在西方广泛传播。实际上在明代之际地圆说并不是没有在中国传播,只是由于在小农的封建国家之中,这一思想的传播便显得艰难异常。根据相关的记录,地圆说最早在中国传播便是十三世纪是由西域的天文学家扎马鲁丁向忽必烈进献的天文仪器中便有地球仪,这一器物便可佐证当时中国便已经有地圆说传入。

然而在之后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历经几个朝代,地圆说在中国的天文学说中仍然没有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在《元史》中对地圆说有所记载,但是也仅仅只是寥寥数笔,当时的中国人依旧没有地圆说的概念,哪怕之后出现了“木为圆球”等说法,这一学说仍然没有被认定为中国的官方学说。

直到清代,伴随着西方传教士的广泛入华,地圆说这一观点才被中国人广泛的接受传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圆说在我国的传播过程漫长而艰难。从这一点来看,郑和下西洋之所以没能够发现新大陆,归咎其原因在于东方传统的大地说,缺乏正确的天文学说观,即使郑和下西洋一百次也是徒劳。

三.东西方软实力的发展差异-科技发展

1.航海科技-设备储存条件

对于远航来说,必不可少的就是装备,拥有一套先进的航海装备能够事半功倍,这也是造就郑和与哥伦布同远航,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明朝时期的中国尽管科学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主要集中在农业,手工业等方面,尽管先后引进了西方不少的科学技术和相关思想,然而国家推行的主政策仍然是闭关锁国,所以接收效果并不佳。尤其是在像天文学这些方面发展十分缓慢,这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郑和未能发现新大陆的后果。

对于远航来说,航行的方向等都十分重要,因此有一份精确的地图,规划准确的路线极其重要,由于明代时天文学的落后,使得郑和下西洋的地图可信度不高,像经纬度,各个地区精度都没有,不仅如此,由于当时我国对于地球学说的错误认识,地图中甚至连最基本的地球投影都没有,以这样的一份航海图远行,根本无法到达确切的目的地,只能依据其它的地理特征进行大概的判断。

2.知识理论-科技发展氛围

想要发现新大陆,设备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要进行新大陆的开辟,还需要长期的科学猜测,当时明代并不提倡科技发展,更多的是八股取士,推崇儒学,这一政策很大程度上扼杀了科学家的积极性。明确一点说就是,当年郑和下西洋之时,并没有提出确切的要沿着太平洋到达西欧的设想。

郑和总共七次下西洋,但是全都是沿着中国和西洋的传统航线向西行,航线基本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发现新大陆。除此之外便是相关器具的完备程度,明代时用于航海的工具除了罗盘之外基本上别无他物,当时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罗盘的精准度并不高,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郑和发现新大陆。

与郑和下西洋不同的是,虽然当下我们认为郑和与哥伦布基本上是同一时代的航海家,但是具体推算,哥伦布所处时期要比郑和晚,大概在15世纪。恰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哥伦布航海时具备了充足的器具条件,因此航海效果自然要比郑和好得多。

结语

文化发展与科技同步,科技发展与现实同舞!综合来看,郑和之所以没能先于哥伦布一步发现新大陆是中西方多方面文化差异的作用结果。的确一个历史壮举的发生,往往天时地利人和,“内向型”明代政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于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导向作用,分析下来,郑和未能发现新大陆便是可以预见,能够理解的了。

相关内容

原创 ...
往往是最普通的人,最终成就了历史上的种种伟大事件。耶佩尔市的老一辈...
2025-07-05 12:33:53
原创 ...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二战史》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
2025-07-05 12:33:38
原创 ...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世界的各项能力都得到...
2025-07-05 12:33:34
原创 ...
俗话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当强势的希腊王后弗里德里克与西班牙...
2025-07-05 12:33:28
原创 ...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德国纳粹党党卫队的重要成员之一...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话说罗成枪挑十二太保,靠山王杨林败退二十余里,收拾起残兵败将,正欲...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早在西汉时期,一代名将霍去病率军千里奔袭,在漠北之战重创匈奴人,饮...
2025-07-05 12:33:02
原创 ...
1842年大家都知道这个日子,也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我国的国门就这...
2025-07-05 12:32:54
原创 ...
贾诩,东汉末期至三国曹魏的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三...
2025-07-05 12:32:52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在湖北黄冈,藏着一段跨越世纪的历史低语,它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被殷先生轻轻揭开面纱。这枚中华民国廿...
原创 江...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后主昏迷汉祚颠,天差邓艾取西...
党史百年天天读 ·7月5日 重要论述 1940年7月5日 《新中华报》发表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
原创 石...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最初始于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权力斗争。 这场斗争的结果是,杨秀清被韦昌辉杀害,而韦...
原创 湖... 在湖北孝感,有一位年逾六旬的余先生,他的手中珍藏着一枚极具历史价值的中华民国元年四川铜币军政府造当制...
原创 二... 梁山好汉们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之间也是分了派系的,比如宋江派、二龙山派、元老派以及降将派等等,而从大聚...
原创 基... 拜占庭帝国的前两位的君王,在位时期对宗教一直采用宽容政策,尤其对基督教的发展表示支持,给予基督教很多...
成都小李哥专栏:《​一本书换了... 一本书换了一件古董重回以物易物的时代 成都小李哥专栏 时光回溯到2000年左右的成都北门,那里有一家...
原创 朱... 前言 蒙古族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民族。他们善于骑射,号令天下。蒙古人曾经建立过辽阔的大帝国,占领过广袤的...
原创 翰... 如果狗咬了你,你一定要咬回去吗?答案是否定的。狗咬了人,是他的光荣,可人咬了狗,是他神经病。在韩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