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5月,解放军工程兵某部在河北省满城县附近的陵山上执行一项工程任务。但在施工的过程中,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洞穴。几个战士壮着胆子进入洞穴后,发现洞里不但阴气袭人,地上还散落着许多铁器、陶器。战士们意识到,他们可能是挖掘到了一座古墓。
于是,这一情况迅速被上报给了相关部门。不久之后,河北省组织了考古专家进洞考察。经过专家的考察结果发现,这个异常的洞穴是一座规格非常高,而且未被盗墓贼光顾过的古墓。那么这座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谁呢?
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批示,考古人员开始正式对这座古墓进行发掘,著名考古专家郭沫若也亲自来到陵山指导发掘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掘,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考古专家从部分文物上留下的资料推断得出结论,这座古墓的主人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之兄,中山靖王刘胜。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在创业初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乃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口中所说的这个中山靖王,就是这座古墓的主人。也就是说这次意外的考古发现,结果是挖到了刘备家的祖坟了。
中山靖王墓系凿山为陵的大型崖墓,东西全长51.7米,南北宽37.5米,最高处6.8米。墓室结构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其中后室分为门道、主室和侧室三部分。墓内有排水设施,墓道口以土坯封门,中间浇铸铁水。
墓室有大量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和纺织品等陪葬品。其中尤为珍贵的要数“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和“长信宫灯”。
金缕玉衣穿在墓主人刘胜身上,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玉衣上的每块玉片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错金博山炉,高26厘米,足径9.7厘米。炉身似豆形,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座把呈透雕三龙出水状,龙首顶托炉盘。整个博山炉工艺精湛,装饰华美,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长信宫灯,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其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中山靖王墓的发现,为我们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工艺技术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