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冯自根:朱老总当年的警卫员,膝下有2个重孙
创始人
2025-07-05 03:32:50
0

“祖爷爷!祖爷爷!我想听你跟我们讲打仗的故事,可以讲讲吗?”小孩奶声奶气地期盼道。

“好!好!祖爷爷给你讲故事。”老爷爷摸着小孩的脑袋,眯着眼睛说道。

这位104岁高龄的老爷爷,正是曾经在朱德总司令身边当警卫员的冯自根。一个百岁老人,经历了跨世纪以来的各种变故和改革。而其中,每当冯自根说起自己在朱德总司令身边工作时,就激动不已,因为那是组织对自己为人和工作态度的认可。

一、得到认可,成为朱德警卫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冯自根带领手下的战士们在七亘村一战成名,一同抗日的战士们也深受鼓舞,特别是黄崖底和广阳一战,更是冯自根的成名战,在当时,只要提到这两场战争,就能想到冯自根在战场上的英姿飒爽,并且还会竖起大拇指。

对于冯自根来说,用这点伤能击溃这么多日本军队,是非常自豪的。即便能与日本军队肉搏气壮山河,心中也有无尽的悲伤。经历无数战争的冯自根,身上也留下了不少痕迹,再加上战场的医疗条件只能做到简单处理伤口,经常是半夜疼得睡不安宁。

组织了解冯自根的情况之后,也立马派人和他沟通。来做他思想工作的同志看到冯自根的态度,内心五味杂陈。

可以说,冯自根这种无私无畏的勇敢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同胞,但是,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本着这个理念,上级也是再三劝导:

“想要革命,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你先去陕北休养一段时间,等伤好了再打鬼子也不迟。再说,这么好的同志,只怕组织上会亏待你,连朱德总司令发话了,还有新的任务交给你呢!放心!”

冯自根一听,朱德总司令都发了话,便连忙答应了下来。他深知,能让朱德总司令知道自己的名字,并且还有特殊任务交给自己,就说明这是得到了组织和朱德总司令的肯定,这种无声胜有声的鼓励,就是最好的嘉奖!

其实,朱德总司令早就听说过冯自根,特别是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就深受朱德喜爱,得知他要被安排到陕北休养,更是当场决定,要留下冯自根,让他来自己身边当警卫员。

1938年,身体有所恢复的冯自根来到山西洪洞,正式来到朱德总司令身边担任警卫员。

俗话说,优秀的人到哪里都能闪闪发光。冯自根能见到朱德总司令的时候不多,但是,只要安排给他的任务,都能很好地完成。正因为如此,冯自根很快就当上了警卫班的班长,任务也是一件接着一件凶险。

想要保障朱德总司令的安全并不容易,一定需要有过人的智慧和观察力,并且需要随时保持高度警惕,甚至还有人试图想要收买冯自根,来打探朱德总司令的行踪,也被他统统抓起来严刑拷打,查出万恶之源。所以,每次敌人还没行动,就被冯自根抓个正着。

朱德总司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来都不需要怀疑自己身边会出现叛徒。冯自根不仅能让朱德放心身边的人,去洛阳等地参加军事会议也一定会带上冯自根。

有一次,朱德总司令需要从洪洞前往延安参加会议,化名为“同心号”,一路上提防国民党特务和土匪武装,特地乔装成农民,并且认真规划行程路线,规避可能遇到的危险,对应的解决方案,保证在会议之前能顺利赶到延安。直到将朱德司令平安抵达延安,而后又平安归回,冯自根才稍许放松警惕,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战士该具备的素养。

在保护朱德总司令的期间,正巧当时组织在计划培养骨干人员,朱德总司令认为冯自根这样的人才值得培养和深造,于是,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冯自根有了离开洪洞,去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机会,进行系统性军事理论学习。

冯自根知道,能够得到这个学习机会就非常不容易,所以十分珍惜,经过两年的苦读,冯自根无论在军事指挥上还是政治素养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也不再是从前那个心里只有打打杀杀的年轻人。

二、无奈再次负伤,退伍回乡

1942年,冯自根被组织安排到太岳军区,担任八路军营长。重回战场后的冯自根,此时更懂得什么叫知人善用,短短两年,带领全营的战士在晋城以及长治等地区,伏击日本军队,主攻日本军队根据地,立下的大功无数。

即便冯自根打仗柔和了不少,作战方针也更加合理,但是,常年位居前线,战场上炮弹无眼,再小心翼翼也难免会有失手的情况。

1944年,为了攻打日本军队在高平县的据点,冯自根奉命率领武工队配合军区的主力部队联合进攻,但日军的火力太过猛烈,战士们被压着打,根本就找不到突破口,战争陷入了两难的局面。

就在这时,为了鼓舞士气,只见一个身影挺身而出,拿着刀,高声呐喊:“跟我冲!弟兄们,跟小鬼子拼了!”

这人便是营长冯自根,战士们也毫不犹豫,听到号令就跟着冯自根猛冲猛打,很快敌人就顶不住了。五天后,武工队再次重创日本军队,日本军队被击败了,武工队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英雄团,唯独冯自根身受重伤。

当时,一颗不知从何方来的流弹突然击中了冯自根的右肱骨和左臂,瞬间失去平衡,倒在地方,血流不止。这一倒,冯自根便再也不能扛枪。

医疗兵发现冯自根的时候,就已经意识模糊,幸亏紧急将他抬到野战医院,及时治疗,才得以从鬼门关拉回来。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受伤,导致落下了终身残疾,这让冯自根难以接受自己的伤病,一直在想办法回到战场。

从他15岁加入红军队伍,11年过去了,已经对这个大家庭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割舍掉,直到医生坚定的一番话,彻底打碎了他幻想的最后一道防线:

“你现在是落下了终身残疾,根本不可能恢复,再加上你之前过雪山时引起了角膜受伤,经常性的怕光、流泪、视线模糊等症状,正是眼疾,也叫雪盲症,它会给眼睛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现在视力已经在逐渐衰弱,严重点还有可能永久失明,再也看不清任何东西。就这样的情况,你还怎么上战场?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养病。”

现实很残酷,同样很骨感。既然没有办法上前线作战,披荆斩棘,那么就退居到二线,帮助牺牲的战友们见证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代替他们好好活下去。

冯自根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手术后的恢复也非常漫长和痛苦,却从未抱怨自己的不满,甚至还安慰前来探病的战友们。即便如此,心中那股抗日的热情依旧没有消散。

1945年,出院后的冯自根没有回到家乡四川清华村,而是让组织将他就近落户。冯自根到达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杏花村后,了解到有户人家的儿子是在抗日中不幸牺牲。他看到老人在家中白发人送黑发人,于心不忍。于是,改名换姓,跟着老人的姓氏,随便取了个名,并且主动提出想赡养老人的后半生,让老人留他当养子,这样老人的晚年生活才能有保障。正是因为这个契机,冯自根便将名字由原来的昝长林,改名为现在的冯自根。

这一扎根便是一辈子,冯自根在杏花村结婚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村子里的人看到他家里摆放着武器和衣服,只知道他曾经抗过日,杀过很多鬼子,至于其他的也无从打探,冯自根也从不提及这些事。

几十年来,也是一直保持的军人的姿态,村里的小孩看到冯自根也不关心别的,就爱缠着他,听他讲述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难和困苦,次数多了,冯自根便经常去附近的学校给孩子们描述革命时期的艰苦,一方面,是在怀念过去跟战友一同的峥嵘岁月,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故事中有所收获,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体会到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三、受邀接见,再度投入公益

2005年,已经87岁的冯自根受北京邀请,参加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大会,此时他是长征以来,为数不多的一位高龄红军战士,作为山西的唯一代表第一次来到北京参加这样的活动。

去北京前,冯自根还特地将一张发黄的纸揣进口袋里,那是唯一一个能够证明他从军十年的退伍证书,他要带去北京,就像带着牺牲的战友们的遗愿,替他们看看这伟大而又昌盛的祖国!

进入天安门广场那一刻,冯自根内心说不出来的感动和遗憾。鲜艳的国旗缓缓升起,冯自根的目光也随着国旗一点点向上,然后缓慢地抬起一只手,向国旗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当冯自根面对领导人的关切问候时,他眼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不用担心!我现在过得很好,生活也好起来了,身边也是子孙满堂,在这么好的时代活着,我真的很高兴,很幸福,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其实,此时的冯自根在生活上已经不愁吃穿,每个月国家都会发放相应的生活补助,除此之外,还有数万元的伤残补助会定期发放。也就是说,这些钱,足够让他在杏花村的生活宽裕。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铺张浪费,而是将积蓄都存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直到2015年,国家再次对这些老红军的补助做了全新的调整,每年可以拿到8万元的各项补贴,还能收到国家寄给他的纪念徽章,上面赫然醒目几个大字: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或许这对别人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品,然而,对他来说,却是一个历史见证,让他更加明白,生在华夏,此生无悔!

冯自根看到村子里有很多家庭没有多余的钱拿来给孩子读书,就同家里人商量,将多余的补贴来资助附近的贫穷家庭,供一些孩子上学读书。

如今,104岁高龄的冯自根,除了身上的旧伤,身体依旧很硬朗,儿女事业有成,还有两个重孙围在冯自根身边缠着他,听他抗日战争的故事,这才是万人眼中的圆满和睦。文章的最后,衷心祝这位百岁老人能健康长寿,向英雄前辈致敬!

相关内容

原创 ...
往往是最普通的人,最终成就了历史上的种种伟大事件。耶佩尔市的老一辈...
2025-07-05 12:33:53
原创 ...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二战史》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
2025-07-05 12:33:38
原创 ...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世界的各项能力都得到...
2025-07-05 12:33:34
原创 ...
俗话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当强势的希腊王后弗里德里克与西班牙...
2025-07-05 12:33:28
原创 ...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德国纳粹党党卫队的重要成员之一...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话说罗成枪挑十二太保,靠山王杨林败退二十余里,收拾起残兵败将,正欲...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早在西汉时期,一代名将霍去病率军千里奔袭,在漠北之战重创匈奴人,饮...
2025-07-05 12:33:02
原创 ...
1842年大家都知道这个日子,也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我国的国门就这...
2025-07-05 12:32:54
原创 ...
贾诩,东汉末期至三国曹魏的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三...
2025-07-05 12:32:52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传说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通晓古今之事,是一位神奇的风水大师。当时,他的许多预言都应验,人们...
原创 同... 我们都知道,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角,前期好汉聚义,最终因为愚忠被朝廷借刀杀人,落下喝毒酒自尽的下场...
原创 秦... 一部《满江红》让秦桧陷害忠良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那些前赴后继且以命相搏的人,不会平白为了岳飞的“遗言...
原创 荆... 荆王朱见潚:明代第一位被皇帝亲口赐死的亲王,他究竟身犯何罪? 在明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荆王朱见潚...
原创 抗...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名将,曾经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地抗击了清军。可在崇祯三年,袁崇焕因勾结后金、...
原创 朱... 明朝是朱氏家族的天下。朱元璋本来是一位目不识丁,不学无术的少年。家中贫穷常常吃不上饭,所以朱元璋便开...
原创 《... 水泊梁山上的108位好汉在未接受招安前,在山上吃肉喝酒好不快活,可惜宋江的功名利禄之心未消,为了在北...
原创 历... 正所谓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中国华夏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充满了诸多的奇闻趣事,一起来看看那些有趣的...
原创 明... 姚广孝,人称道衍和尚,是“靖难之役”的策划者,燕王朱棣一生最大的贵人。他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智谋...
原创 北... 宋朝在后人们的眼中大多是弱宋,其实宋朝一点都不弱。只不过在后人的眼中宋太祖制定的崇文抑武的国策导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