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克林顿首次访华的时候,点名要见农民杨志发,杨志发是谁?
创始人
2025-07-05 02:02:02
0

1998年6月,克林顿首次访华,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后,点名要见农民杨志发,谁知对方不肯,几经劝说,两人终于见了面,却改变了杨志发的命运。

这不免让人疑惑,一个只关心夏收的农民,克林顿为何执意要见他,还要他的签名呢。

只因杨志发曾挖出过一样东西,惊动了全世界。

1974年,退伍军人杨志发回到西杨村,一个距离秦始皇陵仅1.5公里的山村,恰逢大旱,世代以务农为生的村民叫苦连连。

经勘察,杨志发决定带领村民去村西南打一口井,用井水灌溉农田。

但因那里是坟场,迷信的村中老人一致反对,仅有几人愿意跟着杨志发前去挖井。

他们奋力挖了一上午,才挖了1米深,滴水未见,黄土竟变成了焦黄色,像被烧过一样,坚硬如石,用尽全身劲儿一铁锹下去,双臂发麻,地面却只有一道浅痕。

几人越想越不对劲,有人提出换个地方再挖,当即被杨志发阻止了。

为了赌口气,杨志发表示得挖下去,堵住村里人的闲言碎语,让他们看不了笑话。

然而,一连挖了3天,井下出现的仍不是水迹,竟是厚而硬的红土层,像是火烧过的,再次加大了挖井的难度。

但他们没时间多想,埋头继续硬挖,挖了一周,才将红色泥土挖穿。快4米时,铁锹挖到什么东西,发出刺耳响声。

几人凑过来一看,以为是“瓮”,但当杨志发摸去泥土后,发现竟是个陶制的人头,还有颈脖,吓得倒退几步,大气不敢出。

等回神后,他们又壮着胆子定眼一瞧,发现像极了供奉在庙里的两个陶俑人——“瓦王爷”,小心翼翼地抬往一边。

可因这人头怒目圆睁,吓坏了井上的村民,误以为是在祖先坟墓里挖出鬼头,拔腿就往村里跑,还大喊:“杨志发挖出了鬼,村里要倒大霉了!”

井下几人齐刷刷望向杨志发,而受好奇心驱使,杨志发想继续向下挖,就鼓励道:“别怕,再挖挖,看看究竟是个啥。我就不信这世上有鬼,兴许它是一尊完整的泥菩萨。”

就这样,他们发现这东西越挖越大,且向井的东南方向延伸。此时土也明显变松软了,毫不费力就又挖出了同真人大小的陶俑,有手脚、躯干。

这时,村里老人蹒跚而至,一看到陶俑,跪地就喊:“不得了,这是瓦王爷啊!咱村要完了!”

西杨村一直有个传说,瓦王爷是地下神灵,掌管大地旱涝,一旦惹怒了他,就有大旱。

其他村民一听,也朝着“瓦王爷”跪拜,祈求瓦王爷的原谅,能早日降雨。转而,怒视杨志发,说他是村里的灾星,挖断了“瓦王爷”的头颅,给村里带来晦气。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杨志发挖出“瓦王爷”一事,火速传遍了十里八村,还惊动了县文化馆馆长赵康民。

为了确定它的身份,一直对陶俑有所研究的赵康民,简单拼接了这些碎片,发现这个俑竟是个一米七八左右的大个头,又经过井下铺的秦砖,以及西杨村所在位置,猜测这是兵马俑。

随后,用车将陶俑载回文化馆,并奖励了杨志发等人30元。

在此后2个月中,赵康民日以继夜修复陶俑,终于秦朝“武士俑”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了,身高一米七八,身穿战袍,腰系束带,腿扎行藤,栩栩如生。

与此同时,一名当地记者将此事写成报告上交,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经国家批准,一支考古队1974年7月15日进入西杨村。

一铲一铲钻探了一个半月,初步判断俑坑深约6米,面积10000多平方米,并定其为“一号坑”。

最后在动用军队,挖掘1年之久,才探明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为14000平方米,埋藏两千年的兵俑才重见天日,震惊中外。

专家们更是兴奋得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却被卡住了,要发现者签名。

而一直受尽村民冷嘲热讽的杨志发,一口否认了自己是发现者。

原来,自考古队进村,杨志发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为了保护文物,西杨村集体搬迁。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村民,将气全撒到杨志发头上,怪他不同意换个地方打井,才害得村里鬼怪多,要搬迁。

不管杨志发走哪儿,村民都会指指点点,他不得不带家人,躲到离村较远的荒地,搭棚子住。

得知他的遭遇后,专家立马宽慰他:“你没错,你这是立了大功!”

杨志发一脸不可置信,说:“那给我个奖状吧,证明我不是晦气的人。”

后来,专家亲自向村民解释,说出杨志发的贡献。

听到这里,被震撼的克林顿深思良久,突然提出一个奇怪要求:和发现世界奇第八大奇迹的人见面!

这就有了开头那一幕,杨志发因农忙不肯见,但又碍于领导派人前来,只得来见。

克林顿一见杨志发,又是握手又是拥抱,甚至索要签名,留作纪念。

而正是克林顿这个简单的要求,彻底改变了杨志发的一生。之后,一跃成为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月薪8000元,每月仅需坐馆10天。

有人说,杨志发只是个普通农民,承受不起这份厚待。

但要不是这位在24年里不被人记得的发现者,代表着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象征和名片的秦兵马俑,怎能早早重见天日,怎能弥补这个断裂文明的缺失,又怎能承载后人无限的遐想与迷思?!

作者:吃鱼的老龙猫

相关内容

原创 ...
往往是最普通的人,最终成就了历史上的种种伟大事件。耶佩尔市的老一辈...
2025-07-05 12:33:53
原创 ...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二战史》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
2025-07-05 12:33:38
原创 ...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世界的各项能力都得到...
2025-07-05 12:33:34
原创 ...
俗话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当强势的希腊王后弗里德里克与西班牙...
2025-07-05 12:33:28
原创 ...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德国纳粹党党卫队的重要成员之一...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话说罗成枪挑十二太保,靠山王杨林败退二十余里,收拾起残兵败将,正欲...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早在西汉时期,一代名将霍去病率军千里奔袭,在漠北之战重创匈奴人,饮...
2025-07-05 12:33:02
原创 ...
1842年大家都知道这个日子,也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我国的国门就这...
2025-07-05 12:32:54
原创 ...
贾诩,东汉末期至三国曹魏的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三...
2025-07-05 12:32:52

热门资讯

原创 六...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对楚军发动总攻。大将项燕指挥楚军向东撤退,但王翦步步紧逼,...
原创 1... 1904年,浙江望族钱氏收到消息,九年前丢失的祖传宝贝突然现身了,竟然被一名浙江县令高价取得,心急火...
原创 项... 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情英雄项羽自刎在了乌江,一个时代虽结束了,但又却开启了一个千年话...
原创 商... 历朝历代的变法者,无论成功或者失败,结局都不太好。 因为所有的变法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丢掉利...
原创 山... 1937年10月,日本入侵山东。随即在山东大地上接连爆发了抗日起义,建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后来,各...
原创 此... 汉武帝元光二年六月,匈奴单于率领10万铁骑气势汹汹的朝着汉匈边境的马邑杀来。大军压境,马邑周边的汉军...
原创 此... 此人曾是春秋五霸之一,晚年竟被活活饿死,还无人收尸 春秋时期。齐桓公因为功绩卓越,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
原创 山... 太皞御气,句芒肇功。苍龙青旗,爰候祥风。律以和应,神以感通。鼎俎修蚃,时惟礼崇。——唐代《郊庙歌辞·...
原创 希... 希特勒家族后裔成员仅剩5人活着,他们选择不留下后代让血统终结 如果一定要追溯二战的祸首,那无疑是希特...
原创 最...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早期王朝之一,与后世的封建王朝不同,通过分封制管理天下,历代统治者被称为“周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