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最后几代帝王,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但要说1860年发生的大事,火烧圆明园绝对是头一件!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四国联军攻入北京,对中国的首都进行了残酷的破坏。他们最终选择了一座代表中国文化和荣耀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作为他们发泄怒火和报复的目标。他们用火焰和刀剑,将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和废墟。这绝对算得上是中华之耻!
圆明园的建造始于清康熙时期,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帝王的不断扩建和装饰,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风格多样、景色秀丽、收藏丰富的皇家园林。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正是这样一座园林,却成了英法联军的焚烧对象。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们是出于对中国的仇恨和嫉妒。自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就一直试图打开中国的大门,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市场,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中国人民对此十分不满和反抗,发生了多次抗击外敌的战争和起义。
英法联军就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而扩大他们在中国的利益,才发动了这场战争。他们看到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就想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嫉妒。他他们认为,只有摧毁了中国的象征,才能彻底打垮中国的精神,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看到圆明园内收藏的珍贵文物、艺术品和财宝后,这些没怎么见过世面的西方人,很多都闻所未闻,疯狂之下,他们想尽办法将它们抢走,运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卖给其他的国家,换取巨额的利润。火烧圆明园也是为了掩盖自己罪行,企图毁灭证据,逃避责任!
再加上,摧毁圆明园可以最大限度的击溃清朝皇帝的战斗意志,大有再不屈服下次就要烧紫禁城的态势。
在详细说说圆明园,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辽代。那时,辽国的皇帝就在玉泉山附近建了一座行宫,享受着这里的自然风光。到了明代,这里成了皇亲国戚们的私人庄园,有着许多精美的园林建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神宗的外祖父所建的清华园,它占地面积很大,有着优美的湖光山色。
清朝初期,康熙帝六次南巡,深深地爱上了江南的水乡风光。他回到北京后,就决定在清华园的旁边,仿造江南的园林风格,建造一座行宫。他把这座园林赐给了他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圆明园。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希望这个儿子能够明智而通达,圆融而中庸。
雍正帝继承了父亲的爱好,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美化。他把圆明园的中轴线向南延伸,建造了一些宫殿和房屋,仿照了紫禁城的格局。他还在圆明园的四周,增加了许多亭台楼阁和假山水池,形成了后来被乾隆帝命名为“圆明园四十景”的景观。
到了乾隆时,本来他就对江南的风光有着近乎狂热的迷恋。他登基后,就把圆明园作为自己的主要居所,开始了对圆明园的进一步改造和扩建。他在圆明园的东边和东南边,又建造了两座园林,分别叫做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园林,都由圆明园的管理人员负责,统称为圆明三园。
乾隆帝还在圆明园的四十景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创意和设计,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当时欧洲已经开始了大航海,清朝也已知道了欧洲的存在,1772年,乾隆邀请了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郎世宁,为圆明园设计和建造了一些西洋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是中国唯一的巴洛克式的宫殿建筑,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圆明园实在太过安逸,之后的皇帝们都不太喜欢呆在紫禁城里,觉得那里阴森沉闷,充满了不祥的气息。他们更喜欢住在圆明园,享受着那里的自然美景,也在那里处理着国事。即使是以节俭著称的道光帝,也不愿意放弃圆明园,只是撤销了其他一些行宫和避暑山庄的陈设,不断地为圆明园增添新的装饰。只是到了咸丰帝时期,清朝的国力已经衰落到了极点,圆明园也只能维持原状,没有新的建设了。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为了迫使咸丰帝屈服,他们放火烧毁了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
很多人以为,圆明园就是在这一次火灾中被毁灭了,其实不然。圆明园的规模太大了,周长有10多公里,一把火是无法烧尽的。圆明园里还有很多建筑和景物,没有被烧毁。同治帝登基后还想要修复圆明园,作为慈安和慈禧太后的养老之所,但是由于清朝的财政困难,修建了11个月就不得不停止了。
即使如此,圆明园还是保留了很多珍贵的花木和山水,还是皇帝的行宫。只不过此时的财政实在是困难,根本无力对整个园林进行维护,圆明园逐渐荒废,一些建筑也开始倒塌。
圆明园的第二次灾难,发生在1900年。那一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更加残酷的破坏和掠夺,把圆明园里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搬走或毁掉,甚至连建筑物也不放过,把石料和木料都拆卸运走。有些人说,这是八国联军的所作所为,但是也有些人说,这是周围的穷人和流氓趁机捞一把,甚至是一些太监和大臣的内部勾结,趁着慈禧跑路,把圆明园的财物私分了。不管是谁干的,圆明园从此成了一片废墟,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废墟也没有得到保护,反而被人们进一步的掠夺和破坏。一些珍贵的石刻和太湖石,被政府或个人搬走,用于其他的建筑或园林。一些石料和木料,被人们用来建房或卖钱。甚至有些工厂和生产队,也占用了圆明园的土地,建造了一些丑陋的建筑。直到1976年,海淀区才设立了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圆明园遗址进行保护和整治。
其实,在清朝的时候,老百姓对圆明园的毁灭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因为圆明园是皇帝的私人花园,和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
今天很多人把圆明园的毁灭当做国耻,但是清朝的老百姓不会这么想。因为国家和民众之间没有感情,没有利益,只有剥削和压迫。国家不关心民众的生死,民众也不关心国家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