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弘昼打劫了运钞车,乾隆大为震怒,却在不久后赏了他一堆金银
创始人
2025-07-04 19:33:42
0

“皇上不好了,你弟抢钱了。”这天,弘昼打劫了运钞车,乾隆非常生气,却在不久后赏了他一堆金银珠宝。

这是为何?一切还得从弘昼本人说起。历史上的弘昼是怎样的一个人?

有人说弘昼是荒唐无度的人,他甚至敢打劫运钞车;有人说弘昼目中无人,他当众殴打大臣;有人说他装疯卖傻,放飞自我。

也有人说他是大智若愚,保住了荣华,是个好运气的人;有人说他看似荒唐,实则聪明至及,是韬光养晦。

为什么一个皇子能有如此多反差大的评价,让我们通过他一生的三个阶段,来看看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弘昼和弘历年龄相差不大,按理说两个人也是皇位的争夺者,但是弘昼却能平安一生,这恐怕不是简单的“运气”二字所能概括的!

少年时代:生母地位低与弘历关系亲密

弘昼出生于1711年,是雍正的第五个儿子,和四儿子弘历只差三个月,他的生母耿氏地位不高,耿氏是汉人,家族也没有什么实力,而且耿氏只生过弘昼一个孩子,可见也并不受宠。

从生母的角度看,弘昼从一出生就几乎无缘于皇位了。但是弘昼有一个养母,为什么会有养母,清朝的皇族子弟中很多人都有养母。

一来满洲皇族为了避免生母家的外戚干政,会在孩子出生后给孩子找一个养母,以便让有血缘的母子不亲近,亲近的母子之间没有血缘,孩子长大后不容易被外戚摆布。

另外一个有时候因为生母地位低,也没有资格养育自己的亲生孩子,都要送到地位比较高的母亲那里。

由于弘昼生母地位低,所以就把他送到了熹贵妃(钮祜禄氏)那里,熹贵妃同时也是弘历的生母。这对弘昼来说,也是他的好运气,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钮祜禄氏的关系,亲生儿子弘历和养子弘昼兄弟两个人的关系从小就特别好,特别亲近。

兄弟从小如果能和睦相处,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事实也是如此,两个人由于一起长大,从小到大,年龄相差小,几乎没有闹过什么矛盾。

这一点弘历后来的回忆中也写过,他们两个人从小到二十岁,几乎都是形影不离,亲密无间,这样的感情几乎是连同母的亲兄弟都难以比得上的。

后来随着两个人的地位发生变化,弘昼自觉地退居一旁,心甘情愿当起了绿叶。

爷爷康熙皇帝偶然见到过几次弘历之后,就喜欢上了这个聪明的小孙子,并寄予厚望,后来弘历还一度被康熙带到宫里生活,亲自加以培养。有很多说法都觉得是康熙喜欢弘历才传位雍正的。

对弘昼来说,传位哥哥弘历的迹象,已经很明显,无论他心里是什么想法,他只能坦然接受。

从一些史料中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弘昼也是比较聪慧的,但是由于四哥各方面都比较优秀,胜自己一筹,而且是爷爷喜欢、父亲寄予厚望的,所以相比而言,他并没什么优势,就主动放弃了。

青年时代:无意皇位主动退让

眼看着他们兄弟两个已经成年,需要明确立太子了,雍正在位时并没有明确谁是太子。他想尝试选贤任能,所以一直对他们处于考察期。

雍正一共有十个儿子,除一个幼时夭折外还有九个,成长的过程中,有几个也是早殇,而到了真正继位的时候只剩下四位皇子。

这四位中间有一个太小,另外只有三个,就是弘时、弘历、弘昼。其中弘时最大,他的母亲出生尊贵,他一开始也有意争夺皇位,私下里便拉帮结派,小动作不少,他结交的密友中还有雍正的政敌。这让雍正很是不满。

后来雍正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和耐心,等他触碰到了雍正底线之后,雍正毫不留情地将他消除宗籍,之后弘时仅24岁就郁郁而终。

最后人选就剩了弘昼和弘历两个人了,而弘昼一点也没有展现出对皇位的觊觎,反而主动退让,成全弘历。

两个人20岁的时候,分别都出了本集子,互相为对方写序言。在弘昼给弘历写的序言中,他十分夸赞哥哥的才华,说尽管他们俩同龄,又是一起读书,但是论心思、文采、水平,他远远比不上哥哥。

当时出的文集,弘昼的200多页,弘历的多达500多页,比弘昼多了两倍。弘昼在序言还说,哥哥的诗词简直比得上诗经,事实上当时很多人写序,只是象征性地夸夸,并不像弘昼一样极尽溢美之词。可见他有意识地抬高弘历,有心退让。

这样的退让也让雍正看在眼里,雍正即位后,也明显地对弘历更高看一等,封弘历为宝亲王,封弘昼为和亲王。不要看简单的两个字,其实很有深意,宝毫无疑问就是“珍宝”,和的意思为“两者相安”,所以雍正也期待着这兄弟俩能够以和为贵,也蕴含着对弘昼的期待,希望他能退让。

事实证明,弘昼也没有令他失望。这时候的雍正也觉得弘昼比较省心,因为他一直把重要的事务都交给弘历来办,对弘昼有所忽略,他心中也是有些愧疚的。

后来雍正担心他死后,弘历会对弘昼心存戒心,就写了一份遗诏,大意就是以后弘历千万不能对不起弘昼,否则就违背了祖宗的恩泽和父亲的教诲。

为了能让父亲和哥哥放心,弘昼也是一直置身皇位争夺之外,明哲保身。他那时候起就开始做一些荒唐的事,来让大家觉得他是一个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有特殊嗜好的纨绔子弟。

16岁的时候,他让手下给他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自己指挥自己的葬礼,看到亲人们在旁边为他大哭,他自己坐在中间边吃边喝边欣赏。

那时候他不像弘历那样被父亲委派重任,而是整天跟着叔叔们一起学着打理大家族的事务,在这些事务中,他最喜欢的是跟着操办葬礼,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癖好。

如果长时间家族里没有人去世,他就自己给自己办葬礼,各种流程安排得好好的,自己边吃边喝,顺便看看热闹。听起来真是有些奇葩。

这样的葬礼他经常操办,曾一度被人传说:“弘昼喜好丧事”,很多人都怀疑他是疯疯癫癫,不是个正常人,这样也让大家对他放下了警惕之心。

他还有一篇代表作《金樽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无意争夺皇权,只是想做一个把酒言欢、喜爱热闹的闲散王爷,这就更是赤裸裸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所以在父母的保护下,在自己的主动退让下,弘昼彻底与皇位无缘了。到了弘历继位,两个人的关系是否有变化呢?

中老年时:放飞自我平安顺遂

雍正皇帝逝世后,弘历成为了乾隆皇帝,他对弘昼这个弟弟也是十分包容,极尽纵容。

登基之后,他就把父亲的雍亲王府及全部财产都给了弘昼,这一举动使他成为了清朝最富有的王爷,而且把一些重要的职务也安排给他。

面对着弘历的器重,弘昼变得傲慢任性、肆意妄为。一次,弘昼因为一件小事与乾隆宠信的大臣发生了口角争执,这位大臣叫讷亲,是康熙时期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孙,这个人平时非常严苛,家族势力大,几乎没人敢得罪。

偏偏弘昼不信邪,吵不过讷亲,就在朝堂上对他大打出手,讷亲看在皇帝的份上,没敢还手。事后,乾隆没有斥责弘昼,反而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这让大臣们有了忌惮,轻易不敢惹弘昼。

还有一次八旗子弟们考试,乾隆只找了弘昼一个人作为帮手,来监考。结果到了用午膳时间,考试还没结束。这时候弘昼让乾隆先去吃饭,但是乾隆考虑到考场秩序必须有两个考官在场,就拒绝了他的建议。

谁知道弘昼不分尊卑,当即对乾隆说,难道怕自己跟考生串通,好利用他们办事吗?乾隆听了一言不发,也没理他,回去之后,弘昼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不该那么对皇帝说。

第二天弘昼立即进宫请罪,乾隆则轻而易举地就原谅了他,以后待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其实这件事说大也大,要是有其他人说这样的话,株连九族都不为过,可见乾隆对他的这个弟弟也是很包容。

还有一次,弘昼发现造币局的运钞车经过自己府邸门前的时候,他竟然做出了惊人之举,那就是打劫了运钞车,他命人将车上的货币全部都搬运到了自己的府上。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乾隆耳中,他非常气愤,打劫运钞车这种事,性质太恶劣了,谁也不能如此放肆,乾隆决心狠狠惩罚弘昼一番,但是却只罚了几年的俸禄。

由于熹妃对弘昼非常宠爱,她对乾隆说弘昼想要尽孝心才会做出这样的糊涂事。如果有足够多的钱,就不会犯傻了。在熹妃的软磨硬泡下,罚俸禄也不了了之,最后乾隆竟然不得已又赏给他不少金银财宝,让他赚了一笔。

其实聪明如乾隆,自小一起长大,对这个弟弟也是非常了解,对他的各种行为包容也是觉得他无意争夺皇位,对他没有威胁,所以他也算护着弘昼了。

历史上,弘昼的养母钮祜禄氏非常长寿,活了85岁,可以算得上是清朝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太后了,一直到弘昼逝世七年后才离开。所以算起来,弘昼的一生都是在钮祜禄氏的保护之下的。

综合而言,弘昼的一生平安顺遂,得益于养母和哥哥的宠爱,很少有皇子跟他一样,能为所欲为而又备受宽容,他看似荒唐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自保,是大智若愚的表现,让世人看到他对皇权没有任何威胁,让哥哥对自己没有戒心,这样一来,他就能够做一个舒服的闲散王爷,快活又潇洒地过一生。

看来,大智若愚、难得糊涂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杯... 前言 所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千算万算,唯独漏掉赵光义导致江山易手,这叙事听着传奇,实则是一种对历...
原创 《... 在4000年前的氏族社会,流传了这么一个故事。传说大禹并非从鲧的腹中经过外科医生——刽子手剖腹产来的...
原创 我... 中华文化悠久绵长,历经五千年风风雨雨,期间涌现出了诸多家喻户晓的宗教信仰,其中佛教便是其中之一。佛教...
原创 为...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中国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爆发。这些起义虽然...
原创 1... 在上个世纪初,为了实现对中国的殖民统治,日本派出了许多探险家和学者,深入中国各地收集有关天文、地理、...
原创 清... 据史书记载,清朝共有114名状元,其中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他的故事在当时的北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大家称...
殷墟文物“打工人”组团“出差”...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杨之甜 殷墟文物“打工人”要组团到北京出差啦!5月8日,记者获悉,殷墟博...
原创 明... 明亡清兴战役,是影响整个东北亚甚至当时整个世界格局的大事件、 那个时候的世界,早已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
原创 她... 康熙在中国的众多皇帝中是享有一定声誉的人,他少年就有英才,而且一生在位时间极长,是中国皇帝中最长的一...
承载丰富历史的晋祠修缮,究竟藏... 太原的晋祠,这是一座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它的修缮工作承载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不仅是对古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