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9年,叛军打到金陵,顺治让孝庄躲回奉天。可孝庄却说,当初多尔衮都没躲,顺治一听立马怒吼,“您就是忘不了多尔衮!儿子都没他重要!”
说完腾地起身,撩起龙袍就走了。
孝庄见状,满脸忧虑地摇了摇头。
当时情况紧急,叛军打到金陵,南京城里只有3000守军,洪成筹等将帅远在云贵,来不及增援,清军大抵要败,打到北京也要不了几天。
顺治皇帝福临担心母亲的安危,哪知孝庄一句多尔衮都没躲,直接触及儿子的逆鳞。
也不管孝庄说什么,骂骂咧咧就走了。
之后,顺治就提出要御驾亲征平叛,大臣们纷纷下跪劝他收回成命。
哪知顺治竟拔出剑直接将旁边座椅劈成两半,说谁再劝就形如此椅,群臣吓得再没人敢吱声。
孝庄听到消息立马慌了,拉着苏茉儿立马就去了。
顺治看见孝庄上了大殿,更来气,直接宣布退朝。
众臣见此,纷纷退下。
孝庄拉着儿子说起软话,“是皇额娘误解了你,如今江南情势还没那么遭,你就在京城指挥吧!”
顺治却依然强硬,你不是说我不如多尔衮吗?我就给您看看我和多尔衮哪个更厉害!
孝庄也不恼,继续跟儿子服软让他别亲征,只差没跪下了。
顺治终了留下一句,君无戏言,甩手离开。
岂料,刚出殿门就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
这个人就是董鄂妃,顺治一看是她,立马关切地问,“爱妃怎么来了?撞疼了吗?”
董鄂妃摇摇头说,“听说陛下要御驾亲征,臣妾实在着急,怕再也见不到皇上了。”
说着说着就要哭出来,顺治心疼不已,当下就觉得世界上只有董鄂妃一人真心牵挂他,心疼地握着她的手说,说出去的话不好收回去。
董鄂妃一听就哗哗流泪,断断续续说,不如……就以……体谅……太后之心,群臣……谏言……为名……收回……成命。
顺治想了半天,点头答应了。
那时候的董鄂妃刚失去儿子,顺治本就心疼得要死,自然不忍心再让她伤心。
而顺治与董鄂妃在殿门口说的话,孝庄也都听见了,顿时觉得自己老母亲一番苦心,比不上儿媳妇的眼泪。
其实,董鄂妃的到来是孝庄安排的,她知道能劝动儿子的只有董鄂妃。
可这如她所料的结果,却让她伤心不已,她不禁想到,若是多尔衮在该多好!
然而,多尔衮却是孝庄与顺治母子失和的关键。
顺治始终记得多年前那个雷雨夜,多尔衮闯进孝庄的房间,雷电划过,8岁的他站在门口的,看清了母亲脸上的惊骇,从此发誓要向多尔衮报仇。
因此,在多尔衮死后58天,顺治下诏说他谋逆,将曾经给多尔衮母子的封典悉数夺回。
于是,多尔衮的宿敌一拥而上,将他从陵墓中拖出来,狠狠地鞭尸,斩首,最后挫骨扬灰,而这一切都是在顺治的监督下进行的。
然而,等他报完仇,却发现母亲孝庄心里装着的都是多尔衮,而没有自己,这才有了后来一次又一次的叛逆。
遗憾的是,母子俩的误会直到顺治染上天花,将要亡故时才得以解开。
孝庄含泪向儿子坦言,她爱多尔衮,但更爱自己的儿子。
江山是多尔衮打出来的,但为了孝庄他让出来了,多尔衮要娶她,福临不同意,她没嫁,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她对多尔衮既牵制又重用。
听到这些,福临终于承认是自己错了。
只可惜母子解开误会的第四天,顺治福利便驾崩了。
【九仙月】
作家龙应台说,多少父母和儿女共处一室却无话可说,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承认,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的确,也许父母与子女之间差的是敞开心扉的交流。
倘若孝庄母子俩人能早早敞开心扉的谈一次,也许孝庄不用那么累,顺治也不用那么处处与母亲作对。
只可惜没有如果。
那么,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