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原名爱新觉罗·奕詝,他是清朝的第九代皇帝,但是如果按照定都北京之后算起,应该算是第七代,咸丰皇帝总的算下来也只能说算一个不太昏庸的昏君,清朝立国以来从康熙开始国家开始有了发展,一直到了乾隆时期出现了康乾盛世,虽说国家这个时期兴盛,不过到乾隆时期已经被乾隆挥霍的差不多,传到子孙手里也就是烂摊子一个,到道光时期更是到处都是漏洞,加上之前乾隆闭关锁国,造成了国内落后,列前用大炮轰开了国门,国内起义不断,算是内忧外患。
但是咸丰皇帝在父亲也就是道光皇帝一直在立储君这件事情上犹豫不决,本身道光是一个受传统文化熏陶很深的人,按照传统来说应该是要立皇四子咸丰为储君的,但是对于六皇子他也很欣赏,相比咸丰的软弱,皇六子更加有君王的睿智和威严。最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道光想出了通过考试来确定继承人,最终在他临终之前分别召见了皇四子和皇六子,询问对军国大事的看法。召见皇四子的时候,刚见面就是一阵痛苦,看到这个场景道光比较感动,终究是血浓于水,加上传统文化的熏陶,终归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之后道光又召见了皇六子,也就是奕,和咸丰不同,他对国家大事有自己的见解,回答上面也是很流利,同时道光皇帝对他的见解以及才能都很欣赏,频频点头,但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道光也是个比较多疑的人,他认为奕早有准备,是不是盼望着他早点死去。就这样,道光皇帝在这个问题上糊涂昏庸了,最终还是立皇四子咸丰为储君,咸丰性格懦弱,加上这个时候国家内忧外患,更是雪上加霜。
1860年的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打进了北京城,这时候的咸丰想到的不是百姓,不是国家,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逃命,当时的兰贵人也就是后来的慈禧都比他有骨气,坚持留守,但是终究是咸丰掌握大权还是得听他的,最后的决定是全体出逃,丢下全城百姓不管不问。最终在逃到热河的时候猝死与途中。
在他即位不就就爆发了席卷十八省的太平天国运动,当时咸丰帝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在朝堂上和大臣以泪洗面,竟拿不出一点主见以及办法,由此可见其治国方面是多么的昏庸无能。关于他的死,在史书上记载都是不详细的,基本都是一笔带过,不管是《清实录》还是《清史稿》都是一样,一般认为咸丰帝是病死的,其实不然,别看他软弱,他的三大嗜好要了他的老命。
其一,咸丰帝的第一个嗜好就是吸食鸦片,也许是他自己接手的江山是个烂摊子,人比较苦闷,所以抽大烟能够让他舒缓情绪,但是这样一来对身体损害非常大,不单身体还有精神上面。时间久了自然就垮了,也就成了他的催命符。
其二、咸丰帝十分好色,根据《十叶野闻》记载:“禁中蓄媚药数十种,以此为第一,即阉人服之,亦可骤生人道。与妇人交,药力弛则复其初。”也就是说咸丰帝在皇宫里面让太医大量的配置壮阳药,所谓色字头上一把刀,纵欲过度想不猝死都难。不过有过那么多女人,他做个风流鬼应该也是满意的吧。
其三,咸丰帝还有一个嗜好就是经常喝鹿血,这可是不得了的,《本草纲目》记载:“鹿血主阳痿、补虚、止腰痛。”可见鹿血是大补之物,但是咸丰帝本来身体就虚弱,大量喝鹿血之后就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不补还好,补了之后就真成了催命符。
由此看来,咸丰帝的猝死主要的还是因为他纵欲过度,后宫那么多美女,如果太过放肆之后肯定受不了,加上急忙出逃肯定很赶,心情急促,血液循环也就加快,加上天热突然猝死也就不足为奇了,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