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讽刺小短文《拿来主义》用来讽刺当时的政府只会愚蠢地“送去”或被迫地“送来”。
“愚蠢地送去”是讲当时的政府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经验用来强大自己,而是拿中国一些所谓的国粹送出去来取悦国外所谓的专家,实际上于国于民用处很小,只能麻痹自己的国民。
“被迫地送来”是指自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通过多轮的军事侵略和文化侵略将以鸦片为代表的外国“毒产品”送来中国,中国政府却无力抵抗,只能逆来顺受,任由自己的国民受此摧残。
同时鲁迅先生在这篇讽刺短文中提倡“拿来主义”,“拿来主义”就是提倡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礼仪,把先进的外国经验拿来中国,为我所用。
此过程中不要拘泥于“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桎梏,要坚持凡是于我有利者皆可属于我,为我所用。
正如鲁迅先生在文章之中写的那样:“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当今中国很多政策和做法就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想相一致,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拿来为我所用,进而仿制它成为我们自己的成果。
其实在明代,当时的明朝士人就开始践行“拿来主义”了,如明代的“佛朗机”与“红夷大炮”就是明代官员践行拿来主义的成果。
一、火药的产生及其衍生物的影响
1、火药的产生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闻名全球,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今天的现代化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造纸术的发明让历史记载、知识储存的成本大大降低,为文化的代代相传提供了地基。活字印刷的发明让知识的传播更加便利,降低了知识获取的成本,让普通大众得到了获取先进知识的机会。
指南针的发明为十五世纪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了人类文明整体的进步;而今天的主角——火药的发明则让人类的军事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而打破了冷兵器时代的各种地域桎梏,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火药的发明时间为公元7世纪初左右,唐初的医学家兼炼丹家孙思邈在著作“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载:“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
唐中期的清虚子在“伏火矾法”中记载:“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这两个制药方中都记载了原始火药的制作方法。
火药的第一个发明者为何人现在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发明者的身份应该为炼丹家。
魏晋南北朝时,中华大地上的贵族阶层之中开始弥漫起一股玄学之风,当时的掌权者在年老时几乎都会追求长生永生。
在这种社会总体氛围下,炼丹家大受追捧,其物质基础也得到了较高的提高。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当时的炼丹家基本上没有现代的化学知识体系去为他们的实验做支撑,但因为有大量的实验做基础。
他们也取得了一定的化学方面的成果。如在化学方法领域,其已掌握了基本的蒸馏法、燃烧除杂法等;在化学仪器领域,当时的炼丹家发明了类似于现代化学中烧瓶,鹅颈烧瓶等仪器。
玄学之风一直到唐中后期都一直盛行,著名的唐中兴之主唐宪宗就在晚期沉迷于长生炼丹之中,最后摄入重金属过多而亡。
火药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的炼丹家在偶然的状况下制成了火药。但当时的火药还未有具体的应用。
2、火药的现实应用
火药在武器方面的应用始于唐末期,在唐昭宗天佑元年,当时的唐代军队在围攻豫章时首先使用飞火围攻豫章城。
这是史料记载得比较早的火药应用于战争。在五代时期,由于战争比较频繁,火药的应用发展因此加速。
在北宋时火药的应用已经被中央政府所重视,在北宋初年,中央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改进了火药武器,出现了霹雳炮、震天雷等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
《金史》中记载:“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无踪迹,甲铁皆透。”,这时的火药武器虽然威力巨大,但距离近代火器的雏形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南宋时期,开始出现以火药爆炸威力为推动力的武器,这是火药武器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南宋的突火枪、元代的铜铸火铳等新式火器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巨大威力进一步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在明朝之后,火药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时候不仅在中华势力范围内火药武器在进步,火药在欧洲也开始了武器方向的应用。
且得益于欧洲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欧洲的火药武器应用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这时候出现的“弗朗机”、“红衣大炮”等武器已经可以左右战争的走向,将战场的主角从冷兵器转为火药武器为代表的热武器。
火药除在战争方向的应用外,还在现实娱乐和科学探索中有所应用。宋代时,火药就被制成了烟花,用以在节假日时庆祝所用。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关于杨过用烟花为郭襄庆生的情节并非空穴来风。明朝时的伟大探索家万户乘坐捆绑有47枚火箭的椅子上探索太空的事件则是火药应用于科学探索方面最早的记载。
3、火药对人类历史走向的影响
火药对历史走向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火药武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在南宋末年钓鱼城之战中蒙古大汗蒙哥汗被当时钓鱼城的守军用火药武器所伤,不久之后去世。
蒙哥汗的死亡对世界历史的走向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的蒙古西征军队在旭烈兀的带领下刚刚占领巴格达,灭亡了阿拉伯世界的王者黑衣大食,进而欲进攻埃及与西欧。
但其闻蒙哥汗战死之后,其率军东返,助其兄忽必烈继承汗位。非洲与西欧得以幸存,钓鱼城也被阿拉伯文明与西欧文明誉为圣城。
千年帝国东罗马帝国也是依靠其火药武器“希腊火”才得以多次抵抗中东地区各国的攻击,幸存千年。
后金雄主努尔哈赤在宁远被守将袁崇焕用火器所伤,数日之后死亡。这改变了建州女真在东北亚的发展历史并且使后金对火器重视起来,直至松锦之战之后后金在火器领域领先于明朝。进而为清军入主中原打下了物质基础。
二、明代火器的发展及其在相关领域的“拿来主义”
1、明代火器的发展
明代初期火器基本继承于元代,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进的地位,如在郑和下西洋时期明代的宝船上都配备了当时的最先进的火炮,让明代军队在各地无往不利。
但在明代中期之后,明代火器逐渐落后于西洋火器,原因有很多,但在大航海时代之后,西欧的基础科学的发展为其至关因素。
在明代君臣见识到西洋火器威力的巨大之后,他们没有将其视为“奇淫技巧”,而是采用拿来主义,积极引进改进先进的西洋火器。这种做法提高了明代火器发展的整体水平,也促进了中国火药应用的发展。
2、明代在火器方面的“拿来主义”
明代一直被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内敛自省的时代,这确实不错,明代的政策与文化风格都偏向于内敛和自省。
但不应错误地将明代的朝代性格内敛与自省理解为明代时人们固步自封,不接受外来事物,实际上明代对于外来事物的总体政策是比较开明,这从明代对于西洋武器的引进就可以看出。
明代最早接触西洋火器是源于与葡萄牙人的争端,明代时,葡萄牙人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在与葡萄牙人的战争之中人们认识到了西洋武器的威力巨大,并且在战胜葡萄牙人之后也缴获了一些新式武器。
葡萄牙人在明朝廷降下“圣恩”允许葡萄牙人在澳门定居后,除了每年向明廷缴纳岁贡之后,为了拉拢明廷,葡萄牙人还向明廷进献新式武器。
除此以外,明朝获得西洋新式武器的方式还有:一、依靠外部汉民获得——“先习佛朗机之术,而后贲之以归,仿拟制作,渐而行于民间。”二、依靠外国传教士。毕方济、阳马诺等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明朝廷依靠上述方式获得了许多新式的西洋武器,“佛朗基”、“鸟铳”、“红衣大炮”就是其中的代表。
明代人在获得这些新式武器后没有简单地照搬照用,而是仔细研究,进而仿制,在仿制之后加入本土的创新技艺,发明了超过原有型号的本土型号。
如明后期仿制红衣大炮所得的各类“大将军炮”,徐光启、赵士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总结
火药起源中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的母国中国却在火药应用的发展中落后了,这启示我们要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
在落后的局面下,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明代开明士人的“拿来主义”也应受我们后辈钦佩与学习。
我们要积极学习外部先进技术与思想,并且要与本土的原有思想相结合,变其技术为我所用,为我拿来!
参考文献
《明清之际西方火器引进初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