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生接到通知:廖耀湘将为他们上课。引起众人激烈拒绝:怎么能让败将为胜利之师讲课呢?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廖耀湘是刘伯承将军亲自点的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军事领域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刘伯承元帅主动请缨,在南京成立了解放军军事学院。
一个学校的成立,老师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可当时的新中国,教员非常缺乏,刘帅紧急从华东军政和华北军政抽调了一批教员,可这些教员大多数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真正上过战场,能传授的只有一些理论知识,而那些打仗厉害的将领,要么去参加了抗美援朝,要么大多数都是野路子出身,能打但是不会教。
在这种情况下,刘帅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请廖耀湘为大家讲课。廖耀湘本人是黄埔军校出身,毕业后又被蒋介石送到法国有名的军校学习,他本人曾跟随远征军入缅作战,歼灭敌军无数。
既有系统正规的理论学习,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人也不像国军一样腐败贪财,相反,他艰苦朴素,爱戴士兵,刘帅觉得廖耀湘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可廖耀湘却拒绝了,连他自己也觉得,败军之将怎么能给胜利的人去讲课呢?这不是班门弄斧吗?刘帅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告诉他,有一些内容只能廖耀湘来讲,别人完成不了。
其实,刘帅非常认可廖耀湘丰富的实战经验,希望他能给大家讲一讲小部队作战方法,以及他发明的森林作战法;还有辽沈战役中他的总结和双方的优缺点。
听完这些,在刘帅的鼓励之下,廖耀湘才接受了这次授课的请求。
但是这一决定遭受到了学生们的拒绝,这些学员并不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新兵蛋子,而都是身经百战的指挥官。
在廖耀湘之前,就有一些国民党将领来给大家讲课,但是效果很不好,甚至还出现了学员课上顶撞老师的情况。
面对大家的抵触心理,刘帅亲自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不要因为人家是国民党的,就觉得不配来给我们讲课,我和朱老总曾经还都是军阀呢,只要一心向着革命,那就是我们的战友!”
这话说完,大家的情绪就已经慢慢平复下来了,“更何况,这些教员也是经过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批准,才来给我们讲课的,他们身上一定有过人之处,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
听到这里,学员们已经理解了刘帅的良苦用心,不再抵触廖耀湘。
初到课堂时,本来廖耀湘还有一些紧张,但是讲到缅甸战争的时候,他进入了自己熟悉的领域,紧张感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了,随着廖耀湘动情的讲述,学员们也听得津津有味,仿佛亲自参加了战争一样。
一个个经典的军事案例与枯燥的理论相结合,廖耀湘深入浅出,讲得通俗易懂,赢得了学员们的认可,课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员们受益良多。看着学员们聚精会神的听课,廖耀湘内心升起一种成就感,这是比他打了胜仗还要骄傲的成就感。
授课结束后,廖耀湘回到了功德林继续改造,1961年得到特赦。
正是刘伯承元帅的慧眼识珠,知人善用,追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才使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发展的越来越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也使廖耀湘找到了内心更有意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