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宜,胧月,灵犀,是《甄嬛传》中的公主,为了下文能清晰的找出与历史的对应关系,有必要先回顾剧中的设定:
温仪公主是曹贵人所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雍正独女,故被百般宠爱。但是曹贵人和华妃多次利用孩子争宠,也让温宜吃了不少苦,被喂食过木薯粉,还喝过安神药。最终雍正因为忌惮曹贵人为人狠毒绝情,遂将她除去,改由端妃扶养。
胧月公主是甄嬛第一个孩子,怀着她的时候后宫专宠,但临近生产,甄嬛和皇帝决裂,胧月来到世界的第一天就交到敬妃手中了,而她娘,去了甘露寺。
灵犀公主是甄嬛和果郡王的女儿,当然,这个秘密几乎没人知道。之所以叫灵犀,取意“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想的也是果郡王,可是雍正总觉得是在说自己。
好了,下面来看看在历史中,这些可爱的小公主是否真的存在过。方法也简单:雍正亲生女儿不多,一个个拉出来,用排除法。
1.长公主,公元1694年出生,此时刚刚康熙三十三年,而雍正呢,也才17岁。长公主的母亲是懋嫔,是最早入府陪伴胤禛的人,身份低下,只是一个“格格”,这在清代非常多见。雍正后宫众多人里面,只有她一个最终既是嫔位,又是汉人,所以可以理解为曹贵人(最后是襄嫔)的原型。但是呢,这个孩子根据历史记载是早亡的,还没有活到有封号,所以不是温宜、胧月、灵犀中的任何一个。
2.二公主,和硕怀恪公主。既然能等到封号,那么必定不会早亡,历史中老二活到了二十三岁,出嫁以后才死的。但是也与电视剧对不上号,一来她生于康熙三十四年,彼时雍正尚年轻。二来,她的母亲是齐妃。对…就是《甄嬛传》里蠢呼呼惨兮兮的齐妃,她是有女儿的!不仅有女儿,齐妃一度非常非常得宠,给雍正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公主。大封后宫时,只排在皇后、年妃的后面。
3.三公主,这个孩子的生母也是懋嫔,如果我们能接受此人是曹贵人的原型,那么这个女儿该是温宜了吧?很可惜,也不是。通过《甄嬛传》雍正刚刚登基而公主还在襁褓中,我们可以推测,温宜生在公元1720年以后(因为皇帝是1722年登基的),可是历史中的三公主,生于1706年,而且早亡,夭折。
4.四公主,就是雍正最后一个女儿了。首先,通过史料可以知道出生在1715年,嗯…还是对不上,不过接近了。很可惜,四公主没有等到封号就死了,不得不感慨,雍正儿女缘分真的很弱。另外呢…她的母亲是敦肃皇贵妃。这位皇贵妃就是电视剧中的华妃!在历史中,华妃生育次数相当多,称得上“宠冠后宫”!奈何......身体孱弱,生一个,去世一个,最终推测,年妃都没有活过三十岁,便香消玉殒了。
下面来做一个总结吧:
虽然《甄嬛传》中,雍正有过不少女儿,温宜,胧月,灵犀,还有眉庄的静和,但是这些人于历史通通对不上。
历史中,雍正有过四个女儿,只活下来一个,那就是齐妃的二公主。除此以外,还有三个养女:和硕淑慎公主,来自于废太子胤礽;和硕和惠公主,来自于十三弟胤祥,母亲是福晋兆佳氏;和硕端柔公主,生父是十六弟胤禄。这么算来,雍正的女儿不多不多少刚好四个,但是......毕竟不是生于嫔妃呀。
甄嬛的原型是孝圣宪太后,我们都知道,她一生中只有乾隆一个孩子,生育次数少,可能也是她长寿的重要原因。那么,结论便是,《甄嬛传》的四大公主,没有一个有历史原型。
后记:
虽说,历史是历史,电视剧是电视剧,大家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能把电视剧当历史来看!”。但是吧,雍正后妃、子女,本就不是一个很普世的知识点,这不像顺治的儿子是康熙这样人尽皆知,有人通过影视作品的了解,没准真的会认为雍正就有过如此多的公主,所以拿出来考究一番,还是有它的价值的。恰逢周末,无心严肃话题,以剧情入手,以历史结尾,权当放松。
本文参考资料:《清史稿》
本文图片来源:《甄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