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度集权是每一个封建王朝都必须要执行的事情,只有中央高度集权模式才可以保证皇帝的地位。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皇帝就是封建王朝里权力最高的人物,但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官职,它的权力居然比皇帝还要高,同时二百多年以来只有两个人担任过这个职务。
一、摄政王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当中都会出现“摄政王”这个字眼,对于“摄政王”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来有资格来替皇帝处理政务。但“摄政王”最开始设立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辅佐皇帝,而是为了打击贵族势力。清朝建立之后没多久,皇太极就驾崩了,留下了还没有可以独自处理政务能力的顺治帝。
清朝皇室这个时候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顺治帝登基之后谁来处理政务?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必然朝政会被贵族势力所把控。所以多尔衮在一众皇室成员的推荐下成为了摄政王。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摄政王。
第二个摄政王是在慈溪太后去世之后,宣统帝年纪还小,所以摄政王就有他的父亲载沣来担任摄政王。这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个摄政王。虽然同为摄政王,但多尔衮和载沣的结局完全不一样,他们两个人一个在建国之初担任,一个则是在亡国末期担任。
二、多尔衮
多尔衮十六岁的时候就和皇太极一起上战场,在皇太极登基之后,多尔衮就成为了皇太极最信任的人之一。多尔衮不仅仅在皇室成员当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同时还是吏部的管理者,权高位重。所以在皇太极去世之后,考虑顺治皇帝还小的原因,多尔衮就被其他皇室成员选举为摄政王。
多尔衮被推选为摄政王之后,朝廷内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会亲自去审视。久而久之,多尔衮也培养出一大批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在几年的时间里面,多尔衮已经成为了清朝内最大的政治集团,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
多尔衮的势力壮大很快就让不少人感觉到危险,按照约定,多尔衮在皇帝成年之后就要将手上的权力让出去。但现在多尔衮的势力已经比皇帝还要高了,一旦多尔衮想要造反,那么整个清朝都没有人可以拦住多尔衮。
而多尔衮也逐渐有了想要谋反的心思,不仅仅将清朝的军政大权牢牢把控,在衣食住行和礼节方面也逐渐向皇帝靠拢。
为了防止多尔衮谋反,一众皇室成员决定秘密杀害多尔衮。但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死的,历史上一直都没有给出一个正确答案。流传最广的就是多尔衮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摔伤,之后得病而死。在多尔衮死了之后,清朝给他追加了多项罪名。
三、载沣
载沣是溥仪的父亲,慈溪太后去世之后,溥仪被选为皇帝。但溥仪年纪尚小,更本就没有能力去处理政务。朝中大臣决定推选一个摄政王出来辅佐溥仪,但又担心出现类似多尔衮的人,所以才决定让载沣来当摄政王。载沣虽然是皇亲国戚,又是溥仪的父亲,但他的地位并不高,如果不是溥仪登基的话,他最多也就算一个读书比较多的贵族。
载沣在当上摄政王之前,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之所以选举他为摄政王只是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而载沣也没有辜负这个职务,在思想方面他带领新一代的贵族人员积极进取,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想尽可能地守护住清朝。在载沣的努力之下,清军虽然相比较之前提升了很多,但依旧处于腐败当中。同时朝中的守旧派不断和载沣作对,导致载沣的计划一直没有机会全面执行。
无奈,此时的清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即使载沣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没有阻止住清朝的灭亡。在溥仪宣布退位的时候,载沣也解散了皇族内阁和朝中所有权力机构。清朝灭亡之后,载沣知道时代是不可以扭转的,所以他回到老家过自己的生活。唯一一次关心时局,还是溥仪投靠日本人让他破口大骂。
总结:清朝历史上的两个摄政王都是在关键时候被推选上位的,在能力方面很明显多尔衮更厉害,但多尔衮的野心最终害了自己。载沣虽然没有多尔衮的能力,可一直以来都想着要如何拯救这个已经处于危难之中的清朝。一个在繁荣盛世的时候位高权重,一个在危难之中企图救国,他们最终也都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