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四胤禵,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但他的职位应该是“抚远大将军”,这是一种清朝常设的将领职位,顺治朝的常宁、康熙朝的胤禵、雍正朝的年羹尧等,抚远大将军的的职能就是平息西边的战乱。为什么胤禵会当上大将军呢?这就跟他逐步走向夺嫡之路有关系。
夺嫡之路第一步:胤禵从小受到康熙的宠爱。康熙有一个特点,每当儿子十二岁了就开始着手培养,当然儿子太多了,自然会产生亲疏有别。但是胤禵不一样,自从他满十二岁之后,基本上每一次康熙出巡都会带着胤禵,并且在出行途中会给与格外的优待。还有康熙经常赏赐宫中的一些贡品给诸位皇子,而胤禵是除太子之外所得是最多的。
夺嫡之路第二步:胤禵力保老八胤禩,陷入党争。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老大胤禔是最早出局的,但是他临走也要牵连老八胤禩。结果老八陷入了连环案件,先是其党羽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人私自推举推举胤禩当太子,康熙厌恶胤禩结党营私;接着老大胤禔私下利用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阴谋魇镇太子胤礽,被老三胤祉告状,康熙厌恶胤禩勾结老大胤禔谋害废太子胤礽;接着又陷入相士张明德狂言一案,康熙厌恶胤禩知情不报。这一下来,康熙说老八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将其锁拿治罪。
结果老十四胤禵为胤禩求情,先暗藏毒药,以此明志,在乾清宫里跟暴怒的康熙顶嘴,康熙骂他为“梁山泊的义气”,气得拔刀打算砍杀了他。之后还和老九胤禟一起,跟着老八胤禩一起扣上锁链,表示好兄弟共同进退。但也因此,让康熙对胤禵另眼相看。
胤禵性格直爽,重情重义,从小就十分欣赏胤禩。后来康熙四十八年,复立胤礽为太子,深深的打击了胤禩,让他明白此生无望继承大位,遂倾尽全力,用半生经营的党派给胤禵做贡献,计划送胤禵登上地位。
夺嫡之路第三步:胤禵从跟班到魁首的转变,自请为大将军。废太子之后十年,准噶尔部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胤禵作为一个立志夺嫡的皇子,当然要好好表现,时常为康熙分忧了,于是他向康熙请为大将军,亲征准噶尔部。在康熙看来,胤禵是他所欣赏的皇子,对待兄弟有情有义,对待自己尽心尽孝,在军事上颇有才干,于是命他为抚远大将军,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并且将他由固山贝子直接越级册封为“大将军王”。
康熙真的很看好胤禵,从这时起,就将他视为接班人或者候选接班人。不但在胤禵出征前,赏赐了10万两,还让诸多宗室和大臣以隆重的方式为其送行,更直接的是在给青海蒙古王公的谕旨中说道,胤禵掌握着生杀大权,事无巨细都要听他的,见胤禵如同亲自见康熙。
而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以后,意识到康熙对他的莫大信任,因而更加垂涎未来的御座。他临走之前,吩咐老九胤禟时常给他通信,理由是康熙老了,他又不在京城,要是万一康熙有个好歹,他能及时赶回来,防止有心人(老四胤禛)夺嫡。可以说为了这个九五之尊的作为,亲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