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和珅,一个传奇而又悲情的人生。他从一介武将跃起为朝中翘楚,曾司账号、内务,专权经年,富可敌国。他曾被乾隆皇帝宠信,也曾在嘉庆新君手下横遭斩杀。
一生从巅峰到深渊,他经历了太多。那么,究竟是什么驱使他一路狂奔,又是什么终结了他的辉煌?
他从赤子蜕变商战大将
和珅生于一个正红旗的富贵世家,他的先祖侍奉顺治、康熙二位圣主,积累了丰厚的家产。和珅这个后代,从小就衣食无忧,受尽荣宠。
他性子灵活聪慧,又勤奋好学。自幼随家教读书识字,兼习骑射。他潜心研读,渐渐学有大成,不但文思敏捷,论道精深,更在诗词歌赋上有独特造诣。此时的和珅已是个小有名气的才俊。
和珅长到十几岁时,已对家学渊源了如指掌。他博览群书,举世无双,旁人排队求教,焉有不惹人羡艳的时候。再加之他骑射琼花,马上飒爽英姿,热血男儿无不对他羡慕。
一身文武双全是如此,和珅原本指日可待入仕。奈何那科举捉摸不定,细思量起来,和珅不禁扪心自问:我的人生,究竟要去往何方?
他人生抉择的转折点,要从他家族兴衰谈起。和珅父母相继病殁时,他年仅十岁。这让他瞬间失去庇护,沦为族人眼中瓜分家产的尸位素餐。
和珅性子聪慧,看破红尘从小便不同。他眼见族人内讧,却也无力回天。自己尚未长成,难保全家基业。种种无奈下,他下定决心要自强。
当时族亲们正蚕食家业,虎视眈眈盯着幼小的和珅。和珅绝不坐以待毙。他悬壶济世,四处求学十余年。终于,他练就一身过人武艺,还通晓四族语言。于是,他铤而走险,投军入伍,终得脱困。这一转折,开启了和珅传奇的人生。
他从一介武将蜕变商战之王
和珅原本不求仕途,只求自保。他投军入伍,很快便以武艺见长,成为禁卫兵的一员。身在紫禁城近卫军中,和珅渐有施展空间。他侍奉圣驾日久,多有机会接触皇帝。有一日送宫奏折时,他机智献译,解决乾隆皇帝的燃眉之急,这才渐渐展露头角。
他侍奉皇上如初心,乾隆见他机敏能干,深感倚重。渐渐地,他从一介侍卫,晋升至侍读学士。
自此以后,和珅日渐得志。他才高八斗,很快折服文武百官,得到乾隆欣赏。后来,乾隆遇到难题,总要他过目奏折,渐渐地两人均有俊的关系。和珅也在这种关系中,从学士一跃成为内阁首辅。
和珅掌权后,便有了施展空间。他整肃腐败机构,使国库收入增加十倍之多。他处理赋税,力排众议。即便手段极端,他也总能做到条理清晰,国库从未亏空。这就是后来嘉庆想念他的缘故。
和珅主政十多年间,功绩赫赫。可谓一代枭雄,乾隆朝第一奸相。他去世时年仅四十六岁,却已功成名就,身后香火几不绝息。
他云收雨露,建立万贯家产
和珅个性奢靡,又好收藏玩物。他品味考究,收购字画古玩无线没个尽头。这些珍品不但价值连城,更需要巨资维护。很快地,他的私宅里已摆满了无数奇珍异宝。
和珅通过权势谋私利,他靠着辛苦奉公十余年,从皇上乞得土地无数。到他垂暮之年,光靠地产和商铺的租金,每年就有上万两白银的收入。这还不算和珅贪污所得的巨额现金。
和珅权倾朝野,深得权贵器重。为讨他欢心,各地官员频频相送厚礼。光是江南两广的商贾前来朝觐,每年带来金银珠宝就达百余万计。这些厚礼,多数落入和珅的腰包。也难怪他富甲天下,被后世誉为“千古最大奸臣”。
连带手下心腹,也靠和珅坐大。和珅十分看重他们,任由手下大肆敛财,自己则坐享其成。于是朝野上下贪风盛行,贿赂公行化,吏治败坏一时难以收拾。这般腐朽风气,为他日清末埋下祸根。
这些年,和珅靠权势斂财无数。据传其收贿达千万白银之巨,这在当时已堪称“前无古人”。他那些藏匿住宅的珍宝,更是数量惊人,琳琅满目,不计其数。只怪他运筹帷幄时,志在敛财,未料今日这般可悲收场。否则,他这番权倾一时的辉煌事业,又岂会轰然倾覆。
他被斩杀,却成就嘉庆之憾
和珅死于非命,那确是嘉庆一时糊涂。当年乾隆曾留下一手遗诏,嘱咐儿子日后勿杀和珅。奈何新君初立,恃才而骄,根本不将父命放在眼内。
那一年,和珅方四十六岁元气。他从巅峰跌入深渊,临终前一定恨不得重来。嘉庆本想一雪前朝之气,除去这个心腹奸臣以谢天下。奈何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和珅生前种下的隐患很快找上门来。
不过十五年后,嘉庆后知后觉,这才想起父皇留和珅的苦心。原来当年和珅主政期间,靠娴熟手段,从未使国库亏空。他一死后,财政收支立刻失调,亏空现象严重。这才让嘉庆意识到大祸临头,后悔不已。
如今想来,杀了和珅无异于自己断财路。难怪先皇对和珅青眼有加,原来他在经济上确实是个奇才。这样平衡收支,妙计通天的人才,又岂能随意处置。哉,一朝疏忽再难挽回。这就是嘉庆犯下的大错,也成就他日后的万般遗憾。
他那恣意一生,终难逃劫数
说起和珅,他毕竟是个奇才。他从一介武将跃起掌管钱粮大计,这般仕途可说绝无仅有。虽则为政极端,他毕竟一手掌管内政多年,奠定大清鼎盛基业。
更为难得的是,和珅深谙权术,能左右皇上。他和乾隆是否情同手足无从得知,只知皇帝对他器重有加。以至于日后还要留书劝诫儿子,万万不可杀他。
只怪和珅过于贪婪,他收受皇恩和民脂民膏,聚敛钱财堆满了几间大厦。还包养佳丽,铺张奢侈任意妄为。他觉得自己得宠一时,权倾朝野,这般奢靡也无人敢非议。
和珅堂而皇之斂财十余年,从未遭遇批判。他习以为常,丝毫未曾反省。这般恃才傲物的态度,也终是招来自己身败名裂。
乾隆曾想留他于世,奈何儿子不听父命。和珅英年早逝,没能全身而退。当初伴君如伴虎,他大约也未想到,自己难逃一死之劫。
和珅策名朝野,却也落得个悲情收场。他死时年仅四十有六,正值壮年,想必临终时定也后悔不已。若当初能收敛贪欲,存有退意,又岂会沦落至此。
结语
当历史长河里最后落下和珅的名字时,不禁让人唏嘘。和珅作为一代名相,权倾一时,最终却落得身败名裂之下场。这其中固然有咎由自取的成分,更由不得清王朝那般腐朽风气和血雨腥风。
岁月如逝水,中国已换了新社会。如今政府反腐如常,贪官遍地。蝇营狗苟求生者,永远不乏其人。
这就是权力带给人的诱惑。它可以轻易摧毁你我,让最本性善良的人堕入万劫不复。所以权力到底意味着什么,需要每个执掌者谨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