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一文带你了解西晋八王之乱的前因后果
创始人
2025-07-02 20:03:30
0

历朝历代为了争夺皇权而手足相争的事件层出不穷,但要说其中最混乱、最严重的事件就不得不提到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其持续时间之久、破坏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屈指可数,那么这场八位亲王前赴后继参与其中的权力游戏是如何将西晋王朝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八王之乱的前因后果。

八王之乱

分封诸王

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后建立了西晋王朝,为维护西晋政权的稳定大封同宗子弟为王,并赋予亲王极大的政治及军事权力,意欲凭借皇族势力对抗士族势力。泰康元年(280年),司马炎灭亡孙吴政权一统天下后恢复了州刺史制度,欲收回地方军政大权,但司马炎对亲族未过多防备,任由同宗亲王掌握重兵。

晋武帝司马炎画像

西汉时期“七国之乱”的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此后历代君王都在极力削弱藩王的权力,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都采取了类似的政策,但与之相反的是司马炎去世之后司马族人仍在朝中参政辅政,为之后的政治浩劫埋下了伏笔。

晋灭吴之战示意图

贾后擅权

晋武帝司马炎在立储的问题上出现重大失误,太子司马衷生性鲁钝,一句“何不食肉糜”被传为千古笑柄,司马炎对立储一事极为忧虑,甚至动过易储的念头,但司马衷之子司马遹聪慧过人,深得司马炎欢心,为让爱孙日后可以继承皇位,司马炎最终放弃了易储的念头,然而他却忽略了太子妃贾南风这个关键角色。

西晋统一图

太熙元年(290年),晋惠帝司马衷正式即位,太傅杨骏辅政,皇后贾南风则利用丈夫的智力弱点来操控朝政,圣旨一度是由贾南风写好后再让司马衷抄录,独揽朝政后贾南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杨太后的父亲太傅杨骏,杨骏此时在司马衷的支持下权势熏天。

元康元年(291年)三月,贾南风与楚王司马玮联手发动政变诛灭杨骏三族,之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司马亮是司马懿之子,司马玮是司马炎之子,从辈分上来说司马亮是司马玮的长辈,司马亮、司马玮曾分别督统过豫州、荆州,目前的局面让政变重要组织者司马玮大为不满,司马亮与卫瓘独揽大权的局势让极富野心的司马玮难以忍受。

八王形势图

六月,皇后贾南风让傀儡皇帝司马忠下旨,命司马玮杀掉司马亮与卫瓘,司马玮立即奉命行事,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贾皇后突然以伪造诏书杀害司马亮、卫瓘的罪名宣布处死司马玮,此后朝政大权被贾皇后独揽,亲戚党羽多被委以重任。同年八月,赵王司马伦、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四人开始参与政治博弈。

废除太子

尝到甜头的贾南风动起了除掉太子司马遹的心思,贾南风一直没能给晋惠帝司马衷生出儿子,太子司马遹的生母是谢才人,可想而知贾南风对太子不会有任何好感,二人素来不和。

司马亮画像

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设法将司马遹引入皇宫,将其灌醉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文章让他抄录,文中写道:“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并与谢妃共要,刻期两发,勿疑犹豫,以致后患。”,有此谋反铁证在手,贾南风立即让司马衷下诏废除司马遹的太子位,囚禁于洛阳郊外金墉城。

次年三月,贾南风为杜绝后患派人送去毒药,司马遹不肯服毒自尽,但依旧被活活打死,此举为赵王司马伦讨伐贾南风创造了绝佳借口,赵王司马伦时任车骑将军、太子太傅,靠讨好贾南风获得重用,此时他早已和梁王司马肜、齐王司马冏等人互通款曲,密谋除掉贾南风取而代之。

八王关系图

同年四月,赵王司马伦在内应的协助下矫诏领兵入宫,掌控了司马衷这个傀儡皇帝,迫使尚书台下诏废除皇后,并大肆搜捕贾南风及其党羽,之后贾南风被囚禁于金墉城,司马伦又伪造诏书让其喝下金屑酒而死,事后司马伦自封相国之位,掌握军政大权,成为傀儡皇帝司马衷的左膀右臂。

诸王角逐

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废掉司马衷自立为帝并将其软禁于金墉城,司马伦的所作所为引起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人的强烈不满,于是三人联手兴兵讨伐司马伦,于四月攻陷洛阳并迎接司马衷复位。六月,齐王司马冏担任大司马主理朝政,司马颙、司马颖二王也被封高爵,拥兵自重。司马冏独揽朝政后不可一世,又为其他藩王创造了兴兵讨伐的借口。

八王之乱图解

长沙王司马乂与司马玮是同母兄弟,司马玮死后司马乂降为常山王,司马冏等人起兵时他也参与其中,立下功劳并恢复了长沙王的封号,司马乂知道自己无权无势,于是怂恿司马颖除掉司马冏,二人约定内外同时起兵攻打司马冏。

太安元年(302年),二人发动政变,司马乂率军入宫,经过三天的激战终于将司马冏斩杀,之后司马乂独揽大权,司马颖原本对司马乂并未报太大信心,目前的局面让他无比尴尬,索性拒绝接受司马乂的地位,转而与司马颙联手对付司马乂。

司马伦画像

太安二年(303年),司马颙麾下部将张方领兵七万与司马颖的二十万大军共同起兵讨伐洛阳,司马衷下诏命司马乂为大都督,统兵迎击,两军激战数月,死伤惨重,张方曾一度打算班师长安。

永兴元年(304年),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勾结禁军将领俘获司马乂,将其交给司马颙,结果司马乂被火烤而死,之后司马颙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同年,司马颖从邺城来到洛阳辅佐皇帝,但他在洛阳的根基并不稳固,便又回到邺城建立了小朝廷,司马颖的盟友司马颙上奏要求废黜太子司马覃,立司马颖为皇太弟,而司马越对此心生不满。

司马越画像

永兴元年(304年),司马越任大都督之职,以皇帝司马衷为人质“御驾亲征”,兵锋直指邺城,司马越并不擅长兵法,被司马颖在荡阴击败,晋惠帝也被俘虏,司马越只能逃回封地东海国避难,之后司马颖以同是宗室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想要招他回朝,司马越拒不从命,双方只能通过战争决出胜负,在此期间两国联军和异族军队联合参战,匈奴人和鲜卑人得以染指中原。

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司马衷去世,晋怀帝司马炽继位,司马颖、司马颙先后被诛,永嘉元年(307年),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朝政大权,“八王之乱”终于落下帷幕,东海王司马越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王朝挽歌

元康九年(299年)至光熙元年(306年)长达十几年的战争给西晋社会各个阶层都带来了巨大损失,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凋敝,而就在西晋君臣相争之际,匈奴人刘渊已在并州称帝,大将石勒横扫冀州。

汉灭西晋之战示意图

永嘉五年(311年),刘曜、王弥、石勒攻陷洛阳,晋怀帝司马炽在逃亡途中遇害,此即“永嘉之乱”,永嘉七年(313年),秦王司马邺在晋怀帝遇害后于长安即位延续国祚,是为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刘曜围长安,至十一月晋愍帝出降被俘,西晋王朝正式灭亡。

这场八位藩王前赴后继参与其中的权力游戏将西晋王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后发生的“衣冠南渡”、“五胡乱华”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长达近三个世纪的黑暗分裂时期。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相关内容

原创 ...
2026年新赛季将迎来一支新军——美国通用/凯迪拉克车队,这一车队...
2025-07-03 08:37:21
原创 ...
2025年7月4日,F1英国大奖赛迎来了如火如荼的角逐。在这条历史...
2025-07-03 08:36:52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通...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迎来重大喜讯,如今已顺利通水!这一工程的竣...
2025-07-03 08:36:17
原创 ...
从秦始皇开始,我国一共经历了495位皇帝,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皇帝诸...
2025-07-03 08:34:03
原创 ...
闲聊三国事,三国有趣事,与君共享之!欢迎大家的观看,本篇文章为大家...
2025-07-03 08:33:53
原创 ...
大清道光晚年,皇位的竞争者就只剩下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皇四子...
2025-07-03 08:33:52
从身份标识到文化记忆 ——...
中国姓名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应该是一种身份标识。《说文解字...
2025-07-03 08:33:48
原创 ...
公元219年,42岁的吕蒙,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 因为吕蒙死的时候...
2025-07-03 08:33:26
原创 ...
弘晸(zhěng),这位清朝阿哥的命运与明朝建文帝的幼儿朱文圭命运...
2025-07-03 08:33:25

热门资讯

全球最大室内雪场!深圳前海·华... 近日,位于深圳前海核心区的前海·华发冰雪世界项目对外宣布将于今年11月正式开放并承办国际赛事。目前,...
原创 F... 2025赛季F1的欧洲战场即将打响!七月的赛程异常精彩,首先是备受瞩目的英国大奖赛,将于北京时间7月...
狄仁杰劝武则天不要沉迷男色,她...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女性执政者并不鲜见,但能够君临天下的,只有武则天一人。 武则天当时的...
原创 杨... 《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一直是后世之人议论不休的话题,究竟杨修死的冤不冤,每个人当然都可以有自己的见地...
原创 这... 这个王朝很伟大,是我国史上的第1块垫脚石 这个王朝很伟大,是我国史上的第1块垫脚石。这个王朝就是秦朝...
回顾4年前,在非洲当上酋长的小... 四年前,一个河南小伙远赴非洲,竟然在那里成为了部落的酋长。 要知道在非洲,部落酋长的权利可是非同一般...
原创 李... 深夜时分,唐太宗李世民召唤年仅11岁的才女徐惠侍寝,却不料徐惠迟迟未到,让皇帝不禁失去了耐心。 当徐...
原创 四... 领袖的一生是乐观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他曾写下这样一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两句足...
原创 如... 刘备初次见到赵云,是在公孙瓒的军营里,两人在帮公孙瓒打袁绍的过程中,结下了很深的交情。 后来,赵云兄...
原创 现... 科举考试在我国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统治者将儒学作为统治和教化万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