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靖难之役,朱棣一藩之力对抗全国,优势巨大的建文帝为何还被翻盘
创始人
2025-07-02 13:04:05
0

从秦始皇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大一统国家以来,在两千余年来的封建历史中,也没少发生过藩王叛乱的事件。比如西汉时期,当时的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网势力,由此引发了以“清君侧”为由的七国叛乱,不过最后还是被汉将周亚夫用时三个月就给平定。还有晋国那场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被晋怀帝平定。清朝时又发生了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的三藩之乱,不过最后也是以被平定而告终。

而唯一的一次藩王叛乱成功的案例则是发生在明朝的靖难之役

,相较于作为正统的建文帝朱允炆来说,朱棣的绝对实力还真的比不过侄子。但是,建文帝身边的黄子澄和方孝孺等人虽都是当时的名士,但本质来说还是过于迂腐,加上建文帝本人的决策能力也差点,最后还是被朱棣给夺权,并改年号为永乐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

那么手握优势的建文帝具体又是怎么把天下给弄丢了呢?

一、匆忙的削藩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赏群臣,同时自己的几个儿子也被封王,比如大儿子朱标被封为吴王、次子朱樉被封秦王、三子朱棡被封晋王、四子朱棣被封秦王等。因为朱元璋当时发起的起义是由南向北,而蒙古又正好在北方,于是便为了抵御蒙古等游牧民族的骚扰,就又修建了一段明长城,并在长城沿线又设置了九边重镇,至于兵权则由几个皇子负责掌控。

但是,像是朱棡和朱棣的手中都是握有十万重兵,虽然他们是防御北方边塞和拱卫朝廷的一股重要力量,不过对于中央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其中朱元璋早在立太子之时,就已经做出了详尽的考虑。虽然老二、老三和老四等人当年都是立下赫赫战功,可此时的明朝才刚经历过大战不久,正是国困民疲之时,此时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尽快恢复生产。所以此时就要尽量避免用兵,而老大朱标自小就接触儒家经典学说,而且性格仁厚,与兄弟和大臣之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而且又是自己和马皇后生的大儿子,就更加显得朱标将来的继位是名正言顺。

千算万算,万万没想到的是,朱标就在一次视察归来时突感风寒去世,于是朱元璋便将朱标的儿子朱允

立为皇太孙,并在自己驾崩后,点名由朱允炆继位。

朱允炆也完全是继承了父亲温柔的性格,性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朱允炆属于小字辈,又丝毫没有治国的经验,所以面对着自己的几个叔父也是显得非常稚嫩。虽然稚嫩,但是朱允炆同样有着自己的抱负,刚一继位就把自己的三个老师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奉为心腹。

单论学问的话,这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这点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朱允炆和几位老师在一起时,除了被教授儒家经典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外”,更多的也都是在研究新政策,来改变国家的行政和增强皇室权威。

皇帝有理想,三位儒学大家也都是正直之人,目的纯是为了国家而考虑,但是他们并未有过具体的管理经验和领导才能,这也使得他们的分析总是在纸面上进行,根本没有以实际作为基础。

朱允炆继位不久之后,就已经和几位老师在削藩王,加强集权方面做过考虑。既然有了相同的目标作为基础,接下来就是研究削谁和怎么削的问题。

二、削藩位次

齐泰认为应该先拿实力最强、战功最大的燕王朱棣下手,并以此起到对其他藩王震慑的作用;而

黄子澄的意见是先以莫须有的罪名从实力较小的亲王入手,而朱允炆最后采纳的则是黄子澄的观点,而这也正是其犯下的第一大错。

皇帝初下决定之时,各藩王也不清楚皇帝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中央大可以先下手为强,既然实力最强的人都被自己拿下了,其他人就更不在话下了。但是,朱允炆偏偏决定是先可软柿子捏,可此举也等同于提前暴露自己的政治意图,并为其他藩王的谋反提供准备时间。

三、怎么削

至于削藩的具体方式,可就是结合于藩王的生存环境等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了。古代历史上,削藩是件常事,而削藩无外乎也就是先把兵权拿掉,而藩王的爵位和年俸这方面一般是不会动的,毕竟兵权才是真正的威胁。最后的结果就是,藩王虽然名义为王,但是也只剩个名誉和地位,并无实权。

黄子澄的策略则是比较极端,就是也别管诸位藩王是朱允炆的叔叔还是大爷,只要查实有不法行为的藩王直接贬为庶人

,而不是改换封地、削权或者要求他们进京进行看管。一时间,众藩王兔死狐悲,生怕自己就是皇帝的下一个目标,而这也导致

众王人人自危,并与朝廷彻底决裂,方式过于极端,这是朱允

的第二次犯错。

比如朱棣发起谋反的靖难之役时,全明朝的所有藩王竟然没有一个是站在朝廷一方的。

待把几个小藩王削掉后,朱允炆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就落到了最令人棘手的燕王朱棣身上。朱棣还有个亲弟弟名叫朱橚,也是当时的周王,而建文帝颇有些杀鸡儆猴的意思,直接就把周王给废掉了,这也令朱棣十分恼火,并渐渐生出谋反之意。

四、再次犯错

建文帝元年的五月正好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各藩王肯定是要回京城祭拜的,而朱棣担心自己这一趟恐怕只能是有去无回,于是便派出自己的三个儿子代为祭奠,而这三个儿子果然也成为了人质。

正是因为几个儿子还在京城,所以纵使朱棣已经做好准备,还招降了大量的蒙古军队,还是始终下不了决心。接着,朱棣又给自己的皇帝侄子演了好几出戏,又是装疯,又是假装重病的,

终于“感动”了皇帝把几个儿子给放回来了,这也等于给了燕王朱棣起兵反抗的决心。

关于此事,朱允炆的行为也是被史学家们认为是“愚不可及”的行为。

朱棣身边的谋士齐泰认为,既然朱棣没有亲自前来,那就把他的三个儿子一直扣押留作人质;黄子澄则认为要把三个儿子放回去,以此来告诉朱棣朝廷并无要对其进行清算的打算,以起到麻痹的作用。

但是,这个黄子澄完全就是读书读傻了,始终也没有给朱允炆出什么好主意。因为当时已经是废掉了不少藩王,尤其是朱棣的亲弟弟都被废掉了,如果还说要麻痹朱棣,也真的是太小看朱棣了。结果就是朱棣的三个儿子刚一回去,朝廷也就等同于彻底没有了朱棣的把柄。

四、大错特错的战略进程

燕王三子复还等于消除朱棣顾虑,而齐泰后来又将燕国的使者抓到监狱了,等于又给了朱棣起兵的理由,于是在建文元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开始了靖难之役。

开战之初,因为燕王朱棣早已在北方深耕多年,所以北方不少城池的文官武将都曾是朱棣的老部下,即使有些城池作出反抗,但也没给朱棣造成什么麻烦。

同年八月,朱允炆拜曾经跟随太祖朱元璋作战的耿炳文为大将军,领大军北伐朱棣。耿炳文曾经屡破张士诚,立下不少战功,如今也是老当益壮,但另一边的朱棣也是领兵多年,而且手下士兵常年驻守边镇,皆是精锐力量。

当耿炳文的先锋部队到达雄县之时,误陷朱棣埋伏圈,这一战中,耿炳文的九千先锋部队全部阵亡。不久后,双方又于真定也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再次展开大战,这一战最后还是以朱棣获胜而告终。

虽然朝廷连吃两场败仗,但是对整体来说并无影响,毕竟朱棣只是在以

一藩之力

对抗着整个朝廷。朝廷和燕王朱棣对比来说,朝廷可以从四面八方的全国范围内调遣士兵和粮草等各项资源,就算燕王手下士兵再怎样精锐,也不好打这场消耗战。

可是,黄子澄和方孝孺又给出了个馊主意,他俩建议将李景隆作为主帅代替下败军之将耿炳文。这个李景隆是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后代,虽平日喜读兵书,不过更多也都是徒有其表,让他去前线当主帅,完全就等同于是送给朱棣的经验宝宝。果不其然,

李景隆到了前线后就是连战连败,最后又被朱允炆给召了回去。讽刺的是,当朱棣大军兵临南京城下时,还是李景隆亲自打开城门投降的。

再说朱棣破城之前的前线战事,朱棣当时确实一路顺畅,几乎未有败仗,不过全国大范围的土地还是归为朝廷手中的,朱允炆完全可以暂时撤离南京,然后再宣旨昭告天下讨伐朱棣。

可能明朝皇室历来就有君王死社稷的传统,朱允炆就是安然的等着朱棣一路打到了南京皇宫。

而关于朱允炆的下落至今也是个谜团,有说是自焚的,也有说是逃到国外的,还有说是出家的。

五、结语

从历史角度来看,不能说朱棣登基就是历史趋势,不过朱棣的能力确实要强过朱允炆不少,而且其继位后也确实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的积极意义,比如永乐盛世就是最好的证明。

就这件事来看,朱允炆的用人不淑绝对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先不说削藩到底难不难,可最后确实激化了宗室矛盾。还有黄子澄和方孝孺等人看似满腹经纶,说话也是有理有据,实际都只是个读书读傻了,完全不考虑实际的书呆子,也正是这几人,为朱允炆政权的消亡起到了很大的推手的作用。

相关内容

原创 ...
晁盖在林冲的支持下登上了梁山之主的宝座,但后来宋江上山后,他的权力...
2025-07-02 12:34:09
原创 ...
众所周知现如今多彩纷飞的文化大多都起源世界四大文明,即中华文明,古...
2025-07-02 12:34:01
原创 ...
蒙古帝国,这个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帝国,从一代天骄...
2025-07-02 12:33:58
原创 ...
1861年,50岁的曾国藩突然娶了个19岁的小妾,这下捅了大娄子,...
2025-07-02 12:33:58
原创 ...
女皇武则天与儿子之间的恩怨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特别是长子李弘突然死亡...
2025-07-02 12:33:43
原创 ...
狮子、老虎、河马在大自然中,都处于生物链的霸主级别,古代能够打败这...
2025-07-02 12:33:36
原创 ...
说起赵匡胤,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当年在部下的拥护下陈桥兵变黄袍加...
2025-07-02 12:33:13
原创 ...
人们对乾隆皇帝重用和珅这件事非常不能理解。能看乾隆皇帝不能算是昏君...
2025-07-02 12:33:11
原创 ...
众所周知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建王朝的皇帝,而他因为身体原因一...
2025-07-02 12:33:06

热门资讯

原创 F... 2026年新赛季将迎来一支新军——美国通用/凯迪拉克车队,这一车队将成为F1阵容中的第11支车队。佩...
原创 他... 从秦始皇开始,我国一共经历了495位皇帝,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皇帝诸如曹操,李渊,赵匡胤等死后都被追封...
原创 闲... 闲聊三国事,三国有趣事,与君共享之!欢迎大家的观看,本篇文章为大家戏说三国中的:三国中最厉害的3位“...
原创 如... 大清道光晚年,皇位的竞争者就只剩下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皇四子奕詝刚愎自用、身体羸弱,而皇六子奕...
从身份标识到文化记忆 ——姓名... 中国姓名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应该是一种身份标识。《说文解字·女部》:“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
原创 关... 公元219年,42岁的吕蒙,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 因为吕蒙死的时候,正值壮年,又是死在孙权的内殿,然...
原创 弘... 弘晸(zhěng),这位清朝阿哥的命运与明朝建文帝的幼儿朱文圭命运的几乎相似。都是在高墙中度过几十年...
悦读北外滩 | 王荷波与“三曾... 王荷波(1882-1927),原名王灼华,化名满玉纲、彼得洛夫、汪一喜,出生于福建福州。少时家境贫寒...
原创 金... 在神雕侠侣中,有一个情节。就是当时很多高手包括了蒙古军队开始围攻全真教,全真教的那些道士们就感叹自己...
漫画趣读孟子,让经典根植孩子的...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其纳入课本的有《生于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