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姚广孝:披袈裟,主杀戮,靖难第一功臣,105年后为啥被移出太庙
创始人
2025-07-02 08:33:38
0

由于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所以在明朝就出现了两个第一功臣,朱元璋的第一功臣是李善长,可惜虽然功高盖世,却不得善终,朱棣的第一功臣是姚广孝,比起李善长来,这个人的故事更多,也更让人不明白,不过相对结果而言,他比李善长好得多了,至少,是得到善终的。

但历史人物的故事,往往不是身死就可以结束的,比如姚广孝,他身披袈裟,却大兴杀戮,因为功高,得享皇家太庙,逢年过节都能得到皇室的祭祀,可谓哀荣之极,可惜的是,在105年后,居然被移出了太庙,要说古代是非常讲究孝道的,尤其的皇家,老祖宗决定了的事情,一般是不会改的,但为什么姚广孝就成立例外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例外。

姚广孝是一个奇人,他的奇在成长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他的家庭本来是医生,但他却没有继承衣钵,而是在十四岁就出家为僧,所为僧,就是和尚,是属于佛家的。

在中国,僧佛两家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姚广孝却在出家为僧的时候拜了另一个道家的师傅,这是特别离经叛道的事情,但姚广孝却不以为意,而他一生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和道家师父席应真学习的内容,因为他学习的是阴阳术,所为阴阳术,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水先生,而是兵法之类的杂术。

不过姚广孝的正式身份还是和尚,这也使他得以和朱棣碰面,那是在马皇后过世后,朱元璋请了许多和尚与藩王一起念经为马皇后祈福,这其中藩王会挑选跟随自己的和尚。

当时姚广孝对朱棣说:如果你挑选我,我将会送你一定白帽子,要知道,当时的朱棣已经是燕王,加送白帽子就是皇帝的皇字,明白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朱棣当时可能觉得这个和尚比较与意思,就带上了他,要说那个时候朱棣就想造反,有点不现实,毕竟那个时候朱标还活得好好的。

但该来的还是来了,大明的不测风云应该是从朱标病死开始的,之后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按照兄终弟及的即位规则,大明的江山应该就是朱棣的了,但可惜,因为朱元璋对朱标的感情过于深厚,依然还是想把皇位给朱标的后人。

所以最终建文帝做了皇帝,朱棣对此也无可奈何,但事情到这儿还没有完,建文帝登基后,就开始对藩王下手了,先后五位藩王都死的死,贬的贬,让朱棣心中是警钟长鸣。

朱棣在自己的不甘心和建文帝的逼迫下,终于举起反旗,最初的誓师大会是很寒酸的,就在自家院子里举行,谁知道朱棣刚刚开了一个头,就风雨大作,把屋上的瓦都掀起来了,众人脸色都变了,朱棣也不知所措,这时姚广孝的一句“飞龙在天,从以风雨,这是大吉之兆。”帮朱棣解了围,这之后,姚广孝更是屡出奇谋,让朱棣取得了很多的胜利,而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个奇谋就是跳过济南的守军,直取南京,这个奇谋,不仅让朱棣绕过了硬茬,而且极大的缩短了靖难之役的时间。

朱棣登基之后,不忘姚广孝的功劳,把他封为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不仅给姚广孝封了官,还给他的父亲,爷爷也封了官,而且朱棣在言辞之间,也很尊重姚广孝,可以说,姚广孝此时可谓荣宠至极。中国人取得功名之后都喜欢衣锦还乡,姚广孝也想做一次,但事实太超出他的想象了。

其实姚广孝还是很低调的,没有大张旗鼓,但是就是这样,他也没有受到待见,他最先来到姐姐家,姐姐根本就不开门,后又到好友王宾家,好友也不见他,只让人传话给他,说他错了。姚广孝不甘心,再次来到姐姐家,这次姐姐开了门,却把他臭骂一顿,姚广孝最终郁郁而归。

也许是因为这次回乡受挫,让姚广孝越发的特立独行,他对自己所受的恩宠一点也不知道享受,而是尽数捐赠给百姓,同时,他也更潜心于佛法。

每日处理完朝廷的事情,他就回到寺庙,依旧过着青灯古佛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让他拥有了很多成就,其中比较出名的是他在朝廷负责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同时,他还有许多的佛法著作。

这样的生活姚广孝过了十六年,终于到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朱棣到庆寿寺向这师亦友的长者告别,他们一起回忆了许多过去的时光,最后朱棣问他是否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姚广孝请求朱棣放一个人。

这个人和姚广孝非亲非故,他就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这是一个专门记录皇帝起居行为的一个工作,所以对建文帝的行踪,他应该是最清楚的,但十六年不管如何严刑拷打,他始终未说一字。

姚广孝提出这个要求,如果是日常,是肯定会遭到拒绝的,因为朱棣太想知道建文帝的下落了,但今天不同,朱棣略略犹豫之后,还是答应了,姚广孝不顾朱棣的阻拦,拖着将死的病体向朱棣磕头谢恩。没有谁知道为什么姚广孝会在临终提出这个要求也许是在向建文帝告罪吧!毕竟,是他把人家的皇位给夺了。

朱棣释放了溥洽,姚广孝释然离世,朱棣给了他无上的哀荣,不仅如此,在朱高炽登基后,还下旨让姚广孝配享太庙,这种文臣中是唯一的,姚广孝阴灵有知,当会安慰。

但105年后,嘉靖皇帝因为想通过道家寻求长生不老,害怕在太庙供奉佛家弟子会惹怒神仙,居然把他移出了太庙,实在是一个荒唐的借口,不过想到嘉靖为了成仙连朝都可以不上,这也算是小事了。

姚广孝是一个能力超凡的人,这一点他通过靖难之役的成功展示了出来,但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他从未亲历战场,也就是说,他是佛家之人,身披袈裟,无数人因他而死,他却没有任何的感觉,直到亲友不齿,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许,这才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姚广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等刻石... 近日,由内蒙古大学主办的中蒙联合考察《燕然山铭》等刻石成果报告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刻石纪事是人类历史...
原创 毛... 中国会灭亡吗? 答复:不会灭亡,最终中国会胜利。 中国能够迅速取得胜利吗? 答复:不行,抗日战争注...
原创 北... 金庸的经典电视剧《天龙八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剧中主角乔峰原本是大英雄,然而却因小人陷害,一夜之间从...
朱元璋上联:老子天下第一,大臣... 洪武八年时,大明王朝总算是安稳下来了。北方的鞑靼被赶到老远的地方,国内的情况也挺好,朱元璋这下能松口...
原创 他... 1963年,杜平从沈阳军区副政委的位置调任南京军区政委,并且是七位政委中的排名第七。当时的南京军区设...
有73罗成年的阳寿,为何只活了... 文|小玉 编辑|小玉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误读 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往往在于将历史与想象巧妙融合,创造...
原创 浅... 中国古代大多数时期实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政府通过土地和户籍的管理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从而形成了...
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班... 西安5月23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23日从西北大学获悉,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近日在乌兹别...
原创 日... 写作并不容易,作者每天都在辛勤劳作,目的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朋友们能够理解和支持,文中会插...
你读错了:刘邦不是“汉高祖”? 前言 “汉高祖”刘邦! 这仨字,你是不是脱口而出?喊了几千年,教科书上都可能这么印!等等!打住!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