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宋这个朝代,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充满耻辱的朝代。在这个朝代有一段非常敏感的历史那就是“靖康之耻”。
而发动这场战争让其受辱的,就是这个朝代最强劲的对手那就是金朝。而南宋其实是宋朝的第二个朝代,靖康之变后,宋朝余留的皇室子孙纷纷举家南迁,定都临安,这个地理位置由于相对于北宋而言位置靠南,因此这个朝代就被世人称为南宋。
可是哪怕是这样一个濒临没落的朝代也依旧存在各式各样的文人雅士,也同样出现了为朝廷当精竭虑的各类人才。
当然当时在这个朝代出现的诗词歌赋也可算是宋朝一绝,但绝大部分的词风都多少带有一点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这个朝代也为世人留下了多少的千古风流人物,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岳飞的“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都是这个朝代的历史人物。
但是,尽管南宋人才辈出,却也无力挽回衰败的局面。当时的朝廷奸臣当道,而统治者也没有韬略雄才,一代不如一代。
然而,也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敢于跟大奸之臣秦桧硬刚,也敢于为忠贞之臣岳飞辩冤,他的气质也一度令陆游折服,这就是被后世之人称为南宋最硬的状元郎张孝祥。
说起张孝祥,可能大家都对这个人物有点陌生,毕竟我们很少会接触到有关他的诗词歌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历史人物。
张孝祥是南宋时代的爱国诗人,也是南宋朝廷的一位官员。他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是如今的安徽和县之人,他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后人。当年的南宋朝廷,被秦桧等奸臣一手掌控,官场之中更是牢牢相扣。
自隋朝以后,历代王朝选拔人才都是通过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被分为四个阶级:院试、乡试、省试和殿试,其中最重要最困难的一环便是殿试,就是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监考,若是得到皇上赏识便能任命于朝廷。因此,这样一个制度也让不少寒门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而我们所说的张孝祥就是通过这样的考试步入仕途。当然,秦桧在考试之中暗自做了手脚那是自然的,他原本早已拟定状元人选,但奈何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并没有按秦桧预计的方向走。
绍兴二十四年,张孝祥在殿试中以才情横溢的万言答卷,博得宋高宗赵构的赏识,擢为新科状元,名列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之上,那时的他才年仅二十三岁。也正是由于赵构的不按套路出牌,使张孝祥得以受到重用。
张孝祥当年的科举考试不仅有陆游还有秦桧的孙子秦埙,本来秦埙可以通过身居宰相之位的爷爷秦桧,从中运作成为当时的状元郎,但却被张孝祥夺了头筹,而秦埙则成为第二的榜眼,这就已经惹得秦桧很是不满。
但即使心有不快,秦桧也不得不与其交谈。由于赵构曾夸赞张孝祥“议论雅正,词翰爽美”本想顺着皇帝面子当众对张孝祥吹嘘一番,却被张孝祥弄得一脸尴尬。
他应承张孝祥诗、文、词三绝,哪知张孝祥对他毫不谦逊,也不给面子,这也使得后来秦桧在官场之中对他百般针对。
说起岳飞大家都能想到四个大字“精忠报国”,这也是岳飞一生所奉行的人生之事。若不是由于受奸臣秦桧诬陷迫害,一代南宋抗金英雄又怎会落得如此令人倍感悲凉的下场。
而张孝祥是一个爱国之人,在身为朝廷官员之后,也颇受赵构青睐。他不与秦桧为伍,也在最初得罪了秦桧。
原本以为会安分度日的他,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却在步入仕途之后以“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为由,要求宋高宗赵构为岳飞平反冤屈。这更使得秦桧对他恨之入骨,处处刁难。
大家对陆游这个人物可谓是耳熟能详。他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更是写出了多少在外的游子与母亲之间的牵挂思念。
陆游剧照
众人皆知他对母亲的爱护,却甚少知道他对他的国家的热爱,“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表达了他对报效祖国,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但那一年的科举,他又再一次落了榜。状元郎张孝祥的文章才气或许比他更能让宋高宗赵构龙颜大悦。
其实张孝祥本人和陆游一样,也是早慧俊逸、才情卓绝的大才子。但他却比陆游小七岁,可是单单就爱国激情来讲,或许是因为陆游当时已年过三十少了少年的冲劲,又或许是因为陆游早已看淡看透朝廷的抗金的气势薄弱,因此他并不见得有年轻气盛的张孝祥更锋芒毕露。
也正是如此,陆游也许是在张孝祥身上看到自己当年年轻气盛时期的样子,加上张孝祥本身,也如同陆游一样,同属爱国之人,而且其才情与他相比也毫不逊色,还练得一手颜真卿的绝美字体,这使得陆游也为他的才情与气质所折服。
“后君赵构也狼狈,逃命临安气数完。”这句打油诗无疑就是当时南宋的真实写照,这也不禁让人联想,即使张孝祥、岳飞、陆游等人再如何爱国、报国,都已局势已定。哪怕没有秦桧,君王的不作为也能使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支撑不了多久。
加上当时的南宋王朝早已不复当年盛况,就连国都都只能在南边偏安一隅,在军事力量上也大不如前,只能调养生气,而当时的朝廷主战派与主和派又相持不下,朝廷之中也人心不齐,王朝破灭也只会是迟早之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古往今来对于少年郎的期许总是比较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无一不是指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更何况在那个朝代,若是没有这些功臣名将的支撑辅佐,王朝也将会快速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