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共同发讣告
创始人
2025-07-02 02:33:23
0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7月1日共同发布讣告: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桂生先生,于2024年6月29日中午逝世,享年94岁。

公开资料显示,刘桂生1930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1949年初入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师从陈寅恪教授学习中国史,次年9月转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1952年毕业。1953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研究班。同年回清华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1965年)、副教授(1978年)、教授(1984年),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北京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文化部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1993年,刘桂生调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实际招收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生的第一位导师,同时主持北京大学最早的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调回清华,同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刘桂生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研究。学术思想上,受其业师陈寅恪、雷海宗、邵循正诸先生之影响,承袭“人文日新”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老清华会通之学术范式,以“身、心、家、国、古、今、中、外”八事相通为要领,强调治学与为人合一,注重古今贯通,中西融会,双向互动,交融互释,主张在不断深化对本民族文化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文化;同时在深入认识世界各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

研究方法上,他主张为学须具“预流”思想和“一线”观念,强调跨文化、跨语际、跨学科研究,强调文本分析与语境考察相结合,对文本又须充分重视其产生条件和制作程序的不同。

刘桂生著有《刘桂生学术文化随笔》《史学·史识·文化》,其中《李大钊早期政论试析》《近代学人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误解》等代表性论文,发掘新材料,重释旧材料,引出新结论,突破陈说,受到学术界高度重视。先后主编《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图说近代中国》《时代的错位与理论的选择》《严复思想新论》,主持和参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李大钊全集》《孙中山全集》的编注工作。其成果多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奖项。

鉴于他在李大钊、中共早期历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新文化运动史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刘桂生于2021年获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授予的“李大钊研究终身成就奖”。

刘桂生是“中共党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之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响应教育部有关“中共党史”课程改革的指示,刘桂生提出清华大学须以“世界文化的眼光,全球政治的头脑”为原则,充实、丰富“中国革命史”和“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为教员讲解新课提纲,指导重新编写教材。此举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以来,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

1994-1996年,他在北京大学开设“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吸引北大、清华历史系研究生共同听课,加强了两系之合作。他是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授,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十数名,其中不少成为北大、清华、北师大等校历史学科的学术骨干和领军人物。

刘桂生热爱祖国,坚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认为大学文化的总根茎在于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提出在文化上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创造未来”。主张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必须先给自己的灵魂安个家,即在思想上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民族命运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他视野开阔,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得到国际学术界教育界的肯定。

刘桂生是改革开放后国际学术交流的先行者,早在1980年,他应法国外交部之邀,前往该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巴黎第七大学、第八大学等校讲学。1990——1991年及1995年两度应聘担任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前往该校讲授“中国古代思想史”和“中国近代思想史”两门课程。此后又数次赴德讲学。1997年、2000年又赴美国、俄罗斯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他先后指导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学者和留学生多名,为国外新一代汉学家的成长作出贡献,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澎湃新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编辑:高杉责编高薇 监制:闫继伟

相关内容

原创 ...
孙策,这位东吴基业的奠基者,以其非凡的武勇和智略,在短暂的一生中留...
2025-07-02 00:33:50
原创 ...
在浙江的某个地域,藏着一段跨越世纪的家族秘辛,它随着一位名叫叶先生...
2025-07-02 00:33:48
李将仕分享:中国考古博物馆...
中国考古博物馆掠影9 李将仕分享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
2025-07-02 00:33:45
上海启动2024年度“从石...
在七号桥碉堡迹址追寻75年前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2025-07-02 00:33:36
原创 ...
一、名将单挑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2025-07-02 00:33:34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有人活得很嚣张,比如说张飞,孤身一人雄踞在当阳桥...
2025-07-02 00:33:24
原创 ...
在众多的三国人物里,笔者觉得司马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物。要论智谋,...
2025-07-02 00:33:15
原创 ...
刘备能打败刘璋,并最终迫使成都投降,也不尽是刘备当初入蜀带的部队,...
2025-07-02 00:33:06
原创 ...
新中国的建立和强大离不开众多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开国元帅陈毅就是其...
2025-07-02 00:33:02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15岁的年纪,许多孩子尚且未能独立生活,而刘国梁的大女儿刘宇婕却在RXL拉尔夫劳伦精英赛中成功摘得...
温网:王欣瑜2-0胜前大满贯亚... 北京时间7月2日凌晨,2025赛季网球大满贯温布尔登公开赛继续进行,在女单首轮的比赛中,中国金花王欣...
原创 嘉... 有人曾把古往今来的财富拥有者做了一个排行(帝王除外),无论怎么排,此人都一定不出前三,他就是清乾隆年...
原创 为... 后宫真是许多皇帝的坟墓,不少皇帝沉迷于后宫无法自拔,将自己的江山社稷硬生生葬送了,其中隋炀帝杨广就是...
原创 崇... 崇祯是一个悲壮的皇帝,因为他空有一腔重振国家雄风的热血,却没有办法充分发挥,明朝的官场环境彻底束缚了...
原创 倡...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这场震惊中外的所谓教民起义运动影响了19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走向,对当...
原创 洪...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腐朽观念在我国民间盛行,所有便有自古女子不如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说法。事实上,...
原创 摄... 清朝末代摄政王载沣,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大权在握却为人低调,光绪皇帝驾崩后,他的儿子被慈禧太后选中,...
原创 晚... 清朝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大清从无到有,从昌盛到衰败完整体现了一个朝代的整个生长过程。末期的清朝,成...
原创 清... 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尧被责令自尽,年家被查抄,显赫一时的年氏最终还是成为了历史的匆匆过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