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官场几乎可以用“万马齐暗”来形容,真正能为民请命,清廉公正的为官者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出现石瑛这样的“另类”可以说是十分难得的,因而他被世人称为“民国第一清官”。
石瑛是光绪朝的举人,后被清政府派往比利时,其后又在英国、法国留学。1905年,石瑛参加同盟会,并在英国成了欧洲支部,是辛亥革命无可争议的元老级人物。回国后,他先后担任各大学校长,并于1932年被蒋介石任命为南京市市长。
据说,石瑛就任南京市长的那一天,身着布衣布鞋,手提藤箱,避开欢迎的队伍,直入市府。当时,正值“一·二八”淞沪抗战不久,南京市政局混乱,民生凋敝,人口骤增。石瑛就让的第三天,便宣布了三条准则:紧缩、廉洁、公正。
当时英国驻京总领事白朗德,要求为英国侨民免税,他到市府约见石瑛。见面后握手后,白朗德故意用英语和石瑛讲话。石瑛不动声色地翻译成中国话后,对白朗德说:“请你讲中国话!”白朗德却说:“我听不懂中国话,石市长留学比利时、法国、英国十余年,精通英语,为什么不用英语同我讲话?”
石瑛冷冷一笑:“我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就得讲中国话,先生听不懂中国话,如何来中国任总领事?”白朗德听后双手一摊,叹了口气,依旧用英语说:“我很忙!”石瑛傲然起身,还是用中国话说:“我更忙!”说完转身走出门。这位刚愎自用的洋人本想疏通石瑛,谁知讨了个没趣,只得吩咐其侨民如数交纳税款。
在30年代,南京城市民都知道一个“石市长乔装卖菜”的故事。那是石瑛收到一封菜农的检举信后,决定亲自实地调查,是不是如菜农所说的那样,太平路警察分局巧立名目,敲诈勒索菜农,致使菜农不敢上街卖菜。
一天大清早,石瑛一省农民打扮,挑着一担菜来到太平路高声叫卖。果然有两名警察走向前来,勒令他交5元的罚款。石瑛一再分辨,竟被拿到警察分局,值日官更加蛮横,要将胆敢分辨的石瑛拘押受审。正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神色惊慌的警察局长赶来,一见面,连连向石瑛赔罪,又呵斥那几个警察:“快向石市长道歉。”
石瑛严厉地说:“被罚款的菜农凡是有姓名、地址的,尽快退回罚金;无法退回的,如数交归国库。今后再有这类事件发生,严厉查办!”此后,那些利用职权敲诈勒索的事情便很少发生了。
石瑛一向清高孤傲,嫉恶如仇。1933年国府主席林森提议,扩建中山陵,新建国府礼堂,要求南京市政府辟地。石瑛却认为国难维艰,占用民地,拆迁民房与民生主义相违背,于是拒绝不执行顶头上司的决议。林森为此耿耿于怀。后来,孔祥熙借故取消铁道部协助首都南京的12万元款项。石瑛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上拍案而起,当众将墨水瓶砸在孔祥熙的法国西装上。
1935年3月19日,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部长汪精卫打电话给通知石瑛:“明日下午,市政府科以上的职员,全部到机场迎接日本《朝日新闻》访华贵宾。”石瑛听后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我的职员决不迎接敌人!”接着他向秘书说:“明天下午,市府全体职员放假半天”,随后,石瑛拟写辞呈。
卖国求荣的汪精卫以“违反国策”为由,批准了石瑛的辞呈,任命亲日派马俊超接任南京市长。石瑛离开南京前往昆山避居时,十几万南京市民自发组织为石市长送行,面对民众的厚爱,一向性格刚强的石瑛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