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振龙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清朝人口多了三亿,至今被人铭记
创始人
2025-07-01 02:32:26
0

人们常说饥荒距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的祖辈们或许也曾经历过,所以才有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样的人出现。我然而让我们随着时间的长河再往前推演几百年,那里也存在着一位值得尊敬的先生,他是明朝的一位商人,但却心系天下黎民百姓,舍小利成就大义!冒着生命危险将生的希望带给了更多的人,他,就是明朝陈振龙!

科考失利,陈振龙弃文转而从商

古代文人都希望能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衣锦还乡,陈振龙也不例外,年纪轻轻便通过院试,成为了十里八乡都知晓的秀才,可谓风光一时,但科考之路总是坎坷难行的,而秀才也只不过是一个好听一些的名号罢了,没有实质的好处,在经过多次努力之后,仍然没有通过乡试的陈振龙终于明白,自己不应该继续下去了,连乡试都考不下来,何谈会试、殿试!又谈什么金榜题名呢?

于是陈振龙另辟蹊径,打算弃文从商。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周围也鲜少有人赞同,但陈振龙不在乎,依然坚持从商,不仅在故乡福建发展事业,还将生意做到了国外。陈振龙亲力亲为,生意红红火火,倒是一块做生意的好料子,即便商人社会地位卑微,陈振龙的家人也算是理解他的选择了。

菲律宾见闻,升起忧国忧民的情怀

有一次,陈振龙因为生意的缘故,来到了菲律宾,在沿着街巷散步时,他被一种作物吸引了。菲律宾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这种作物,生熟都可食用,藤蔓也可做成佳肴,最主要的是它看起来收成非常的好。经过陈振龙一段时期的观察,这种作物不仅产量大,而且非常好存活,这种作物被称为朱薯,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红薯。

红薯说起来大家都不陌生,也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好吃不说还管饱,当时的陈振龙正是发现了红薯的诸多好处,便动了一些恻隐之心。然而当时的菲律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当地民众被控制了不说,就连种植的作物也不是流通自由的,朱薯被西班牙明令禁止流通到外国,因此即便陈振龙想要带回国家,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每当陈振龙想到自己国土的民众,每年都会面临灾荒的危机。人们为了抵御灾荒,草根、树皮、蝗虫都成为了裹腹之物,甚至还有人吃土填饱肚子,因而也会有不少人生病甚至死亡。饥荒带来的连锁反应还有可能是瘟疫,横尸遍野,民不聊生,别说保卫国家了,就是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历代皇帝遇到这种问题也十分的头大,有什么办法呢!农民靠天吃饭,收成不好只能饿着等死。

陈振龙正是知晓这些,才格外觉得朱薯的存在就是一种救世果,如果能够把它带回国,多少黎民百姓可以凭借它而存活下来!陈振龙想通了这一切之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朱薯带回去,在国土上生根发芽!

拼死带回国藤蔓,挽留数以亿计的性命

可是现实问题还未能解决,如何在检察官的眼皮子底下,把明令禁止的东西带走呢?陈振龙左思右想,整夜睡不着觉。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穿上的麻绳,觉得这绳子与朱薯的藤蔓长得有些相似,心下一动,便偷偷地把朱薯的藤蔓与麻绳编织在一起,这样方才躲过西班牙人的耳目,成功地将朱薯的藤蔓带回国。

回国之后便进行试验,朱薯的生命力果然顽强,竟然真的存活了下来,不枉费陈振龙冒死弄回来。而后陈振龙将朱薯的生存条件、种植方法以及可观的产量上报给了皇帝,朱薯这才在民间更多的出现,效果自然是非常好了,有了收成可观的朱薯做保障,更多的人赖以生存下来,这绝对算得上极大的功绩了。

虽然朱薯真正被官方极力推广的年间是在康熙年间,但这并不影响明朝时候,子民的生活条件因为朱薯而好转。也正是因为如此,自朱薯传入到发展到明代时,国家人口居然增长了3亿之多,陈振龙的那株藤蔓功不可没!

或许有人不理解陈振龙为什么对朱薯有执念,为什么陈振龙不惜付出生命代价也要将它带回?那是因为古代没有充盈的粮食等着人民去食用,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粮仓米罐,不是谁都可以珠圆玉润、脑满肠肥的,不然也不会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感慨了。

而陈振龙虽然没有考上举人,但从小饱读诗书,知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理,只要他认为为人民、为国家有利的事情,他就会尽全力的去完成。民于危难之时总是会出现英雄,而陈振龙的出现就是为解决饥荒问题的。

在古时候,饥荒的概念几乎存在大部分人的脑海,尤其是当冬季来临的时候,普通人家几乎是没有多少屯粮的,于是便有了腊八粥的由来。这是流传已久的一个习俗,就是在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大冬天的天寒地冻,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是让人温馨满足许多,但是它的由来却不是那么的美好。

一年冬季,当岳家军抗金回归的剧途中,百姓为了感谢岳家军,将家里仅剩的杂七杂八的食物全部放进锅中熬制,用来帮他们抵御寒冬的侵袭。如果不是环境恶劣没有存粮,又怎么会出现多户人家收集不同食材煮一锅粥的事情呢,虽然陈振龙的做法不能够使所有人远离饥荒,但事实证明也是帮助到无数人的。

在民族陷入为粮食发愁的困境中时,像陈振龙这样的践行者,应值得被铭记,也值得被尊重和学习。如果是在现在,在现代广大媒体的宣扬之中,陈振龙的事迹应该是被广为流传的,但实际上我们熟悉的红薯,究竟是谁带来的,又曾经带来过怎样巨大的成绩,也许有许多人并不知晓。

红薯现在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饮食生活,而将它带到我们身边的,就是明朝民族英雄陈振龙。一个民族,有英雄如岳家军一样保家卫国,也有英雄像陈振龙一样为国为民,还有百姓如同"腊八粥"一样团结,在这样的结合之下,才能不断进步,越来越好。

相关内容

股份行最年轻行长!“80后...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6月30日发布公告称,核准白雨石恒丰银行股份有...
2025-07-01 04:28:17
原创 ...
6月22日,极狐汽车首次对外发布声明称,“已经结束合作”,与其合作...
2025-07-01 04:23:27
载誉而来,雷霆前锋杰伦-威...
北京时间6月23日,雷霆队在主场击败了步行者队,总决赛大比分4-3...
2025-07-01 04:22:31
原创 ...
一部《孝庄秘史》曾经揭露了孝庄皇后、多尔衮和皇太极的爱恨情仇,令无...
2025-07-01 04:03:28
原创 ...
“传染病”在古代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瘟疫。 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差,瘟疫...
2025-07-01 04:03:24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难民这个问题那是从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有的,...
2025-07-01 04:03:20
原创 ...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因此耕牛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历朝历代宰...
2025-07-01 04:03:18
原创 ...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但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有太多荒诞离奇...
2025-07-01 04:03:09
原创 ...
中国古代的刑罚可以算的上是花样百出,论刑罚而言,最早有记录的刑罚是...
2025-07-01 04:03:08

热门资讯

中国社会要走出历史悲情意识,对... 6月24日,苏州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两位日本公民遇袭,中国公民胡友平在阻止嫌疑人犯罪过程中受伤严重...
原创 同...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太平御览》记载,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
原创 如... 只能说机率不大,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每个民族的起源及崛起都会经历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如果梳理一下古...
原创 太... 众所周知,近代历史上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那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原创 梁... 梁山好汉的绰号很有意思,一般情况下,每人都有一个绰号。宋江宋大哥,有三个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四大名将,一个杀敌一百余万,一个被一群妇女乱棍打死。 众所周知,每一个国家的兴盛不衰,离不...
原创 他... 1935年之前,四川军阀在不停的内战中搅得四川大地生灵涂炭,但1935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强力整...
原创 我... 韩国历史专家研究范围历来是不拘一格,自己的历史已经研究到了10000年,足足是中国的两倍,而且研究的...
原创 历... 现实的情况是,历史上真正的李元霸,并没有多么的厉害,他的厉害只是存在了小说中,是虚拟的厉害的人物。 ...
原创 东... 东吴有四大都督,他们是孙权的依靠。他们按照执掌东吴军权的时间来说,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