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国才女石评梅:最短命才女,生前拒绝挚爱追求,生后与挚爱同葬
创始人
2025-06-29 19:33:28
0

参与革命被开除

她被称为民国最短命才女,17岁考入大学,26岁落寞离世,这短短九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她的经历又为何被称作传奇?这一切还得从一场考试说起。

这天,石评梅来学校参加升学考试,当看到作文题目“女子无才便是德”时,她不禁紧皱眉头,因为石评梅从不认同这种守旧观念,于是便掷地有声的写出了一篇驳文。

石评梅写出这样的文章本该零分处置,没想到她的老师却格外认同她的观点,给了石评梅一个极高的分数。这也让她迅速在山西女子师范蹿红,石评梅这篇作文也被视作典范。

在她入学不久,五四运动便爆发了,她更不愿同学受封建思想兹扰,偷偷印发先进刊物分发给同学,并组织同学公然示威,将爱国传单贴到了校长办公室,这一举动无异于以卵击石,作为领头人,石评梅很快便被学校开除。

后来,五四运动愈演愈烈,不但有学生罢课游学示威,工人也加入其中停工停产,最终,北洋政府扛不住威压,才将抓捕的学生释放,勒令退学的石评梅也得以继续上学。

石评梅十分关注女性生活,曾目睹同乡被婆婆逼死,她发誓要让女性思想解放。于是她不断的创作,毕业后,更是参加了妇女周刊的编撰,发布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后又到女子师范任教,给这里的学生宣传男女平等思想,在石评梅教书期间,校中孩子无一不受到她的影响,开始抵制“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一路走来,石评梅为革命殚精竭虑,才致使她事业的腾飞,但她的爱情却让她走向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爱上有妇之夫

被有妇之夫欺骗,做情人三年之久,石评梅的人生悲剧,或许正是从这时候开始。那么,欺骗她的这个人到底是谁?

1919年,石评梅考入北京女子师范,父亲便将她托付给了同乡吴天放。吴天放看石评梅少不经事,身上又有一股清冷气质,一下子就将他吸引住了。

在送石评梅去学校的路上,吴天放一路对她嘘寒问暖,从小被父亲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石评梅,自是对吴天放没什么戒心。

一来二去两人便熟络了起来,吴念对她展开了更猛烈的追求,投其所好为石评梅做梅花信笺,送各种精致礼物,一有闲暇时间就陪伴石评梅,和她谈文学谈革命。

石评梅说:“想不到你对梅花有这么深的研究。”吴天放回:“因为我爱梅!”

石评梅很快就被攻陷在甜言蜜语之中。一天,石评梅突发奇想,想要到吴天放家中找他,给他一个惊喜,而这一去竟揭开了一个惊天骗局。听见敲门声,开门的是一个小孩,只见他喊:“爸爸,有人找你!”

石评梅仿若晴天霹雳,一下子难以接受,男友已是有妇之夫的事实,跑出去躲了起来。吴天放几次挽留,石评梅都决然离开。

虽然认清了吴天放的渣男面目,但却没能让石评梅从伤痛中走出来,这时候她拒绝的一个人,却成了一生的遗憾。

为爱殉情

在离开吴天放之后,石评梅便更加专心投身于革命事业,五四运动爆发,她结识了同为领导者的高君宇,偶然发现高君宇的父辈,是自己父亲的学生,便深觉亲切不已。

可惜相见恨晚,那时的高君宇已然成家立业,但与吴天放不同,高君宇是坦荡君子,直接告诉了石评梅这件事,并承诺她会处理好。

可深受情伤的石评梅,拒绝了高君宇的追求,高君宇对她写去情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情思。”她却以“枯萎的花蓝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回应,更是在《妇女周刊》上写道:“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来表达对爱情的失望。

高君宇却没有放弃,在石评梅得惺红热时,为她四处求医问药。就连快要被抓捕时,也不忘冒雨来给石评梅报平安。后来甚至是与结发妻子离婚,来表达对石评梅爱的决心。可她不敢接受,只告诉高君宇把他当做知己。

后来,高君宇身患肺病住进医院,还给石评梅写去书信,石评梅并未放在心上,却不料几月后收到了高君宇的死讯,此时,石评梅才认清自己的心,跑到高君宇墓前抱头痛哭,这张照片现在都还留存于世。

高君宇死后,石评梅整日以泪洗面,活在懊悔与悲伤之中。她想追随高君宇而去,可是革命还尚未成功,于是她将所有精力都投身到写作中,用诗歌和小说来抨击旧社会对女性的不公。短短三年,她便积劳成疾,随高君宇而去了。

这对乱世情侣的爱情真是令人唏嘘啊!若重来一次,相信石评梅定会选择与高君宇携手一生。

相关内容

图解岱美股份中报:第二季度...
证券之星消息,岱美股份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1.75亿...
2025-08-30 04:52:35
罕见飙升!5天涨超130%...
【导读】开普云连续5日累计涨幅达133.74%,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
2025-08-30 04:51:02
实拍姆伯莫失点 曼联联赛杯...
实拍姆伯莫失点 曼联联赛杯遭英乙队淘汰
2025-08-30 04:41:26
原创 ...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出自《三国演义》罗贯中的笔下,在当时被...
2025-08-30 04:34:07
朝鲜VS韩国:同一半岛为何...
在北纬38度线上,就像有一把巨大的刀,把朝鲜半岛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
2025-08-30 04:33:56
原创 ...
光初二年(319年),石勒称大赵天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后向河南...
2025-08-30 04:33:45
原创 ...
话说,在很多人印象中历史是严肃且死板的,看不到人间的烟火气,好在人...
2025-08-30 04:33:39
安哥拉:探寻非洲大陆的宝藏...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的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
2025-08-30 04:33:22
原创 ...
韩国人绝对是疯狂了,他说孙悟空和孔子是他们家的人也就罢了,现在居然...
2025-08-30 04:33:13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家对清朝的灭亡感到既可怜又可恨。不仅仅是灭亡,是当时他们的自以为是和闭...
大清铜币清末货币变革的见证者 在我国的货币收藏领域,大清铜币占据着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曾经广泛流通的货币,更是一部生动的...
原创 1... 革命年代总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甘愿奉献自我。郭汝瑰又是这样一位智者,一直表现优秀的他,很快得到...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王朝,而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他的一生也同样颠沛流离,还不懂事的时候便继承了皇位...
原创 清... 清朝罕见老照片,几位不知道犯了什么罪的犯人戴着沉重的枷锁面无表情的立在那儿,加上照片的颜色有些灰暗,...
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民国三年袁大头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精湛的铸造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占据...
原创 苏... 苏轼的一生就是被贬谪的一生,有人说他,不是在被贬的过程中,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让我们好奇的是,苏轼没...
原创 嗜... 影视剧中朱元璋的形象,大多停留在嗜杀,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顺利登基,将一帮功臣,挨个杀了个干净,成败是...
原创 明...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是人口数量也十分庞大。粮食作为人民的生存之本,在古代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在安徽老家花园里锄草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派来的士兵抓获。 不久后,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