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康熙年间,废了活人殉葬的习俗之后,顺治的贞妃董鄂氏,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董鄂妃的堂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殉葬的后妃。
贞妃,董鄂氏,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之女,董鄂妃的堂妹。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以身殉世祖死。死时年仅22岁。
贞妃在顺治年间,通过选秀入宫为妃,虽不知其是否得到过顺治的宠爱,她的堂姐董鄂妃确是专宠后宫,得到顺治几乎全部的宠爱。对董鄂妃和顺治的之间的爱情来讲,如此专宠是理所当然,不容旁人质疑。可是对后宫的其他妃嫔来讲是十分难以忍受的,本来能见到顺治的机会就少,如今却是连见上一面都难上加难。其他妃嫔尚可对董鄂妃横眉冷对,使些小绊子。可是贞妃和董鄂妃同出一族,荣宠与共。贞妃是一个极为重视家族,温婉淑良的女子,她不懂国家大义,但是对自己的亲人,自己长大的家族有着深厚的使命感,也正是因为这种感情,也让她走上一条不归路。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年仅22岁,而顺治在在董鄂妃去世后悲痛异常,在日夜对董鄂妃的追思中,心神俱疲,在同年冬不幸染了天花。次年正月初六,在顺治临终前,令大学士撰写遗诏,当晚,顺治便与世长绝。在他所留的诏书中写道一句,“端敬皇后(董鄂妃)于皇太后恪尽孝道,辅佐朕躬,内政聿修。朕仰奉慈纶,追念贤淑,丧祭典礼,过从优厚,未能以礼止情,诸事窬溃不经,朕之罪一也。”在诏书中顺治的遗诏变成了罪己诏书,对自己对董鄂氏超格的宠爱做了检讨。也许这份诏书经过厌恶董鄂妃至极的孝庄太后的改动,可是无论是顺治亲手所写还是孝庄之意,这无非都将利刃指向已经故去的董鄂妃。
后妃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身后家族的命运,贞妃作为和董鄂妃一族的妃子,已经感知到孝庄出奇的愤怒,这让她感到十分后怕,孝庄心有怒气会不会迁怒于董鄂妃也就是自己的家族呢?贞妃不敢心存侥幸,顺治已死,堂姐董鄂妃所生皇子也早已夭折,她自己又一无所出,贞妃思来想去,还是挺身而出,要为顺治殉葬,借此稍稍浇熄孝庄的怒火,以此保证自己的家族不受影响。孝庄对贞妃殉葬的做法默许了,刚刚22岁的贞妃便义无反顾地殉葬了。
贞妃从来没有得到过顺治的宠爱,也没有享受过后宫的荣宠,她甚至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她用生命保护的家族,就在生命最璀璨的时间,为顺治和董鄂妃不顾一切的爱情付出代价。
贞妃的殉葬,被称为从殉,她的死只在《清圣祖实录》中留下一笔:“谕礼部、皇考大行皇帝御宇时。妃董鄂氏、赋性温良。恪共内职。当皇考上宾之日、感恩遇之素深、克尽哀痛、遂尔薨逝。芳烈难泯。典礼宜崇。特进名封、以昭淑德。追封为贞妃。所有应行礼仪、尔部察例具奏。”
顺治十八年,康熙登基后,将其追封为皇考贞妃。只留下这虚有其表的美名罢了。
康熙十二年,康熙禁明令彻底废除活人殉葬之习,从而贞妃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