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顺治亲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为何乾隆敢为多尔衮平反?
创始人
2025-06-16 02:33:05
0

中外古今,都曾经不断发生过冤假错案。问题在于能否平反昭雪,为蒙冤受屈的人讨回公道。为什么顺治亲自定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翻案,为何乾隆敢为多尔衮平反冤案呢?白羽以为,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政治需要,调和满清贵族的内部矛盾。一起了解一下

一、皇权的争夺,多尔衮政治地位转变的原因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建立大清国的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乾隆皇弘历的曾祖父顺治帝福临的叔父。皇太极驾崩之后,围绕皇位的斗争十分激烈。多尔衮虽然大权在握,然而反对的声浪也非常高涨。

多尔衮审时度势,最终与反对派达成协议,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而自己则担任摄政王。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一场内部动乱,维护了满洲统治集团的和谐统一,为日后入主中原奠定了稳定人心的基础。

曾有传言说,努尔哈赤临终前,曾对多尔衮的生母大福晋说过,他死后由多尔衮继承汗位,由大贝勒代善辅政,待多尔衮成年后,代善把政权归还给多尔衮。当时多尔衮才十三岁,还是个孩子,既无功业,也无威望,只凭大福晋口述努尔哈赤的遗诏,并无人可以作证。因此,满洲的贵族一致拥戴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位。

因为皇太极英勇善战,屡建功勋,知书读史,善于谋略,并能团结一大批满族贵族。皇太极死后作为孤儿寡母的福临母子只能任其摆布。生前飞扬跋扈的多尔衮给小皇帝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却享受着跟皇帝一样的待遇,当他入朝参加议事的时候,甚至一度出现了“诸臣跪迎”的场面。

在处理朝政上,多尔衮更是视年轻的皇帝为无物,只要是政策性事件就不让皇帝插手。顺治皇帝在龙椅上坐着基本上就是个傀儡,这种影响对他的羞辱是巨大的。顺治皇帝说:“睿王摄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国家之事,肤既不预,亦未有向肤详陈者。”一句话,道尽了自己的尴尬处境。

多尔衮拉拢了吴三桂这个重要的盟友,共同打败了李自成的部队。为入主中原奠定大清根基,做出了历史贡献。为了表彰多尔衮治国平天下的巨大功勋,顺治尊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顺治十二岁时,传闻其母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这一系列的举动,为日后清算埋下了伏笔。加上多尔衮去世时,顺治下哀诏于中外,称颂多尔衮的至德丰功,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这种空前绝后的礼遇,就成了多尔衮死后被抄家毁墓的导火索。

多尔衮死后,有人揭发顺治帝福临亲政时,当时任摄政王的多尔衮在病中曾对心腹讲过:“如果以我为皇帝,以现今的小皇上为皇储,我哪里会得病呢”?在死无对证的前提下,小皇帝一家独大。加上多年的积怨,终于得到了一次总爆发,顺治帝下令废除其多尔衮义皇帝和成宗的庙号,甚至把他开除出爱新觉罗宗室,连他的坟墓也毁了,财产也全部加以没收。

二、利益纠葛,八旗内部政治集团的相互倾轧

如果说皇父摄政王对皇位咄咄逼人的态度,在顺治的心中留下刻骨铭心的惶恐。那么,一些“趋炎附势之辈屡屡以献媚摄政王为进身之阶,以刁难小皇帝为邀功之径”就成了这一事件推波助澜的主因。

清军入关后,为了使大清的统治得到长治久安,多尔衮采取了一系列缓和满汉矛盾的政策,这就触及了一些满清贵族的利益。此外,多尔衮还惩治了一些清朝贵族和军事将领的不法行为,这就为日后反扑提供了条件。

当年那些拥立顺治继位的两黄旗大臣索尼、遏必隆、鳌拜等人在多尔衮摄政的年代中或遭罢黜,或被籍没,一旦重回权力中心必然要寻找报复的机会。

年轻的顺治对多尔衮的刻骨仇恨,溢于言表。身处权力漩涡的苏克萨哈、詹伏等人以前都是多尔衮的心腹臣子,他们带头率先投靠了顺治皇帝,并带头告发多尔衮的种种劣迹。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墙倒众人推的恶性效应,加上正黄旗、镶黄旗与正白旗、镶白旗集团之间的矛盾激化,使得多尔衮的追夺论罪成了政治斗争的主战场。

乾隆在为多尔衮平反的时候,就多尔衮被诬陷的问题。他说:“摄政有年,威福不无专,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他认为年幼的顺治帝为多尔衮政敌所蛊惑与利用,在所难免。这就为日后进行的平反事宜,定下了调子。

三、乾隆平反多尔衮的主要原因

多尔衮被打落尘埃后,不但多尔衮的子女,连原来支持多尔衮的宗室贵族,和由他亲自统率的正白旗、镶白旗的将领,也受到株连和歧视。这部分满洲贵族和将领,一直为多尔衮鸣不平,顺治、康熙、雍正三个朝代整整一百二十多年,他们有冤不能伸,怨怒不敢言,虽然时隔多年,这部分满洲贵族的子孙后代,和执政的皇帝一直离心离德。这是影响清帝国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乾隆皇帝敢于在一百二十八年之后,为多尔衮平反昭雪,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在上谕中开宗明义地说:“睦亲彰善,王政宜先;继绝昭屈,圣经所重。可见历史选择乾隆皇帝还多尔袭以公道,是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的。

乾隆时期,逢百年盛世,国力昌盛,社会稳定,乾隆皇帝做了几十年的太平天子,坐拥天下,安享尊荣,于是追本溯源,顾念开国功臣,确在情理之中。且此时距清初那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已逾百年,政权稳定,矛盾缓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恰逢其时。曾经的血雨腥风,你死我活,已成过眼烟云,历史的阴霾渐渐散去,也让乾隆皇帝拥有了置身事外的冷静、睿智与开明。

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值修大清开国功臣列传,后人再来评价清初那一段历史唯有档案是依据。乾隆皇帝反复阅读《清世祖实录》并以此为依据,客观地分析评价多尔衮的功与过。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的上谕中明确指出:“王之政绩,载在《实录》者,皆有大功而无叛逆之迹。”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复睿亲王称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补入皇家宗族玉牒。命多尔衮养五世孙淳颖承继睿亲王爵位,随后按照亲王的礼仪重新修缮陵墓,并按照园寝制度,令太常寺在春秋致祭。 并令国史馆,《实录》中的记载,添补《宗室王公功绩传》中“睿亲王多尔衮传”。

至此,终于为多尔衮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同平反的还有多尔衮的弟弟多铎,代善、济尔哈朗等都恢复王爵,配享太庙。

白羽点评:乾隆皇帝之所以下决心,平反多尔衮,并非突然大发善心,其实也只是为了抚平满族内部的矛盾,说到底也只是为了巩固他的皇权统治而已。然而,作为一任皇帝能够有直面历史的勇气,勇于承担历史责任,这就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其胸襟气度,胆识和气魄不愧为一代明君。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72年尼克松的“破冰之旅”传至日本国内,迅速引起了日本政坛的极大震动,在全国上下的强烈要求下,当...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12月26日 国家文物局发布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聚焦夏商周大型都邑遗址的新发现 和最新研...
《寻梦丝路》跟随历史足迹,书写... 《寻梦丝路》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探索精神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一次深情回顾,更是旨在跟随...
原创 东... 东北局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个重要组织,其历史背景与成员构成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东北...
原创 土... 在中国,不论时局如何动荡,总有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毫不考虑个人得失,金钱在他们眼中似乎不存在。 ...
原创 唐... 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传说深入人心,成为历史上的佳话。然而,有一种说法认为,唐玄宗一生最深爱的女人...
士说心语(论语二百十六:读《论... 原文: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
原创 鲁... 鲁智深轻松秒杀洪教头!二者根本不是同一等级的高手! 洪教头是柴进庄上的教头,如果要说洪教头对功夫差到...
原创 孙... 西施原本是越国人,被越王勾践选中送入吴国施展美人计,后来深深迷住吴王夫差,终至吴国国破家亡。 完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