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土木之变:明英宗的“荒诞剧”
创始人
2025-06-14 14:03:22
0

1449年8月,明英宗朱祁镇亲自率领25万大军(号称50万),北征瓦剌部首领也先,最终明军在居庸关外的土木堡被瓦剌包围,伤亡过半,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这场战争不仅导致皇帝被俘,重演了宋朝“靖康之变”的历史,随行的五十多名文官武将也全部战死。同时,明成祖朱棣时期留下的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在大臣们的劝谏之下,明代宗被迫即位。这为后来迎回英宗复位而发生的“夺门之变”埋下隐患,明朝皇权斗争的问题愈演愈烈。

此后,明朝的边防政策也从积极打击转变为被动防御,开始在宣府等整个九边地区大量修筑城堡要塞和明长城,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军事制度上,明朝也开始实行由国家发军饷的募兵制。可以说,土木之变正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那么,这场对于明王朝来说的耻辱之战,最初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呢?

一、在“薄来厚往”的明蒙朝贡体制下,蒙古头目渐起贪念。

明蒙朝贡体制是明廷处理与蒙古关系的重要工具,也是明人在文化制度方面的一项创造。

从朱元璋时期开始,明蒙双方就已经有了朝贡往来,直到明成祖朱棣时,正式建立了明蒙朝贡体制。

这一体制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于蒙古使团始终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

相比蒙古的羊马及土特产贡品,明廷回赐的物品远远超出这些价值,而且是按使团的人数和地位进行封赏的。

这就造成后来蒙古使团的人数成倍扩大,如1439年,蒙古的脱脱不花就将使团人数从以前的几百人,猛增到千余人。

于是,长期的“薄来厚往”政策助长了蒙古部分头目的贪欲,让谎报使团人数成为常态和惯用伎俩。而这正是瓦剌首领也先来犯的直接借口。

二、蒙古瓦剌的崛起,让领袖也先制造了使团谎报、大举来犯的偶然。

元朝灭亡之后,蒙古内部分裂。位于西部的瓦剌逐渐发展为实力最强的那一支。

终于,也先掌权后,开始实施他东征西讨的政治野心。他东面威胁朝鲜,西边经营哈密。到了明英宗时期,瓦剌已经基本统一了蒙古。

至于明朝这块“肥羊”,也先自然不会放过。1449年,他向明朝派遣了两千多人贡马,却谎称有三千人,伺机向明朝勒索邀赏。

此时,得势的宦官王振一怒之下,下令以实际人数给赏,还减去了马价的五分之四。于是,也先终于有了滋事的借口。他亲率各部,大举来犯,最终导致了“土木之变”的发生。

三、在宦官王振鼓动下,年轻皇帝上演了一出“御驾亲征”的戏码。

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之而起的还有受到宠信的宦官王振。为了迎合这位年轻皇帝热爱战争的爱好,王振力主发动了对西南麓川土司的进攻。

于是,高坐京师的朝堂之上,明英宗指挥着数十万将士连年征战,最终仍然没有平息南方叛乱。不但过程打得非常难看,最终仍以盟约的形式,结束了西南征伐。

这次的经历让朱祁镇对自己的军事能力信心大增。终于,在也先来犯之时,22岁的英宗想要效仿先帝,亲自挂帅。

结果,这一想法遭到

于谦

等大臣的反对,可意气用事的皇帝也只是回复了一句:你们忠君爱国,朕知道了。

终于,1449年8月,朱祁镇率领50多名文武大臣及25万大军,从京师起驾出征了。

那么,拥有明显优势兵力的明军对战两三万瓦剌骑兵,最终却又如何惨败了呢?

首先,出师不利,遇难则返,贻误战机。

英宗虽然是御驾亲征,但实际上事事都由独揽大权的宦官王振决定。当时,户部尚书请求皇帝回京,王振就命其跪在草丛里,直到天黑才能起来。

要命的是,这个王振并不懂军事,导致指挥接连失当。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军向大同挺进时,还没有交锋,也先部就主动北撤。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这是在诱敌深入,很可能是个陷阱。

可王振并没有听取来自一线的建议,而是坚持北进。果然,遭到瓦剌军队的突袭,此时王振只是派成国公

朱勇

率领的三万人应战,而自己却指挥大军撤退,从而贻误了战机。

结果可想而知,在瓦剌大队追来时,明军的三万骑兵被杀掠殆尽。而明军的大部队则仓惶逃到了土木堡。

其次,人马饥渴,困守土木堡,全军覆没。

退守土木堡之后,兵部尚书一再进谏明军向居庸关方向撤退,确保安全。因为土木堡这个地方地势高,又没有泉水,只有附近的河流还被瓦剌占据了。可王振固执不准。

结果,困守的将士们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于是,第二天,瓦剌军队就包围了土木堡。

也先派遣使臣假装议和,声称要主动撤离。明廷却信以为真,于是王振下令拔营寻找水源。

饥渴难忍的士兵们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乱成一团。就在此时,也先率兵四面涌入,明军大败。

二十余万人有三分之一战死,过半受伤。随军的五十二名群臣都死于混战中。明英宗的护卫将军

樊忠

愤怒至极,终于抡起铁锤,砸碎了王振的脑袋。而明英宗看到突围无望,索性盘膝而坐,等待被俘。

那么,土木堡惨败之后,明廷命运又当如何呢?

前方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师紫禁城之后,皇后妃嫔哭声一片,朝堂之上也是仓惶研究逃跑路线。

危急时刻,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果断决定另立英宗弟弟代宗为新帝,主张死守北京城。他就是大明一代治国之才于谦。在他的组织下,驻守京师的将士们绝地反击,打退了瓦剌的进攻。这时,蒙古内部

黄金家族

和也先之间却发生了争夺可汗之位的叛乱,这让也先无暇顾及明朝战事。

终于,

京师保卫战

取得了胜利,大明的江山也转危为安。

1449年的土木之变,是明朝中央军队首次遭遇的惨烈败仗。它的发生,除了宦官王振的贻误战机、英宗的儿戏好战,以及土木堡特殊地形的偶然因素之外,更是长期以来以经济妥协换来边境安定,却疏于边防的朝贡体制的必然结果。这也成为明中后期形成九边防御体系的初衷。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原创 彭... 在中国的军事史和政治史上,毛泽东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革...
原创 张... 张郃是三国时期曹魏阵营中曹操手下的良将,以街亭之战大破马谡名扬天下。在公元231年领兵追击蜀军时在木...
原创 这... 自从武王伐纣后,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周武王和他的弟弟周公旦把宗室、功臣和先贤后裔分封到天下各处,封邦...
原创 毛... 1948年3月,毛主席带领中央机关渡过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此时我国解放战场上的局势已经开始变得明朗...
原创 1...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之后中美两国发布《联合公报》,两国最终化解了长达二十年的敌意,外...
原创 走... 经过反复磋商并经“西狩”之慈禧太后最终确认,光绪皇帝向负责议和的庆王奕劻和李鸿章发来了一道上谕: 阅...
原创 英... 引言 作为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英国的马丁·雅克教授,他认为中国拥有一个极为鲜明的特质,那就是历史的延...
原创 李...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近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被称为“洋务运动之父”。他领导过...
原创 此... 标题:此女50败努尔哈赤,55败皇太极,75力保明朝,三百年后被挖坟掘墓 XXXX年XX月XX日X...
原创 金... 说到金派武侠小说和梁派武侠小说,其实在金庸笔下曾有一个小人物,却在梁派小说中成为天下第一高手,成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