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人生经历又是什么样的
创始人
2025-06-10 04:33:38
0

由于之前唐朝藩镇割据导致国家最后分崩离析的经验,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一直采用的就是重文抑武的方针。在这个方针下,宋朝的科举可以说是历史上地位最高的年代,每次殿试的准备都十分的宏大。由此宋朝这块土壤上爆发出大量的文学大家,每个都是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这还只是宋朝文学大家中的一部分,而人数之多,人才的质量之高都可以说是仅次于盛唐的。当时你有没有发现在上述的人中,有一个人多次出现,而这个人就是人尽所知的苏轼。从小到大我们都会在课本中看到他所写的诗词,而在历史上如此著名的一个文学巨擎的人生经历又是什么呢?又是因为什么才让他有如此多的成就呢?

苏轼的父亲叫做苏洵少年时仗着自己家境殷实又十分聪明,对于读书十分的不上心,反倒是对游历四方十分感兴趣。这种状况到了他的母亲过世才发生改变,这时候已经二十七岁的苏洵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学习的黄金年龄已经过去,但他还是决定要发奋读书。虽然苏洵对于读书十分的认真,也许正是出发时间太晚,他多次考取功名都没有成功。

但是天赋不负有心人,他的学问也受到自己游学访历的影响终于自成一派。而且开始研究古今治乱的得失,他著名的《六国论》就是这个时候写就的,当然这个时候他也在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苏轼和苏辙读书,要将自己想要考取功名的想法寄托在这两个兄弟身上。正是受到父亲的影响,这两个人的性格和文学风格都有与父亲类似的地方。

到了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十九岁时,苏洵带着兄弟两个人一起来到了京城来参加科举考试。主持这场科考的正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北宋著名的诗人梅尧臣。二人正在为一改诗文中的奢靡风气,主张写实而努力,就看到了苏轼的文章。由于苏轼这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写得过于出彩,让欧阳修觉得是自己的徒弟曾巩写的,于是降为第二名以示避嫌。

在知道这是苏轼写的之后,欧阳修就十分的推崇苏轼的文章,这让苏轼的大名很快就在京城中传播开来。当时苏辙也一举考取了进士,听到这这两个孩子一举成功的消息着实让苏洵惊诧了半天,但是父子三人还没有高兴太久,苏洵的夫人,兄弟们的母亲去突然传来了噩耗。而当时要守孝的传统,让他们只得暂时放下功名回家奔丧。

三年之后,守孝期满苏轼返回了朝中,然而此时正赶上了王安石变法,当时的守旧派欧阳修等人都与宰相王安石政见相悖,大多都被迫离京。朝中的局势可以说是十分的紧张,很多人对于变法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就在这个关头,苏轼上书直言在变法过程中由于过于激进与采用极端的手段,带了很多的弊端和隐患。

这直接让王安石记恨上了苏轼,于是找人在宋神宗面前说苏轼的过失,而苏轼也自请离京,去杭州任通判。当然苏轼能够被贬到当时十分富庶的杭州,其实也是王安石也十分欣赏苏轼的才华,不想让这个天才过早的夭折,而是让他到底放上去看看自己的改革是否正确。

在地方上工作的苏轼,一心为民,在徐州期间大力整治黄河泛滥,修筑堤坝,革除弊病政绩十分出众。然而在迁到湖州任知州时,却发生了一件改变苏轼人生走向的大事,这件大事就是“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之前,苏轼少年高中榜眼,而且有多年的地方治理经验,政绩也十分的良好,可以说就是将来的宰相之选。到了“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在仕途上就是一贬再贬。

这件事其实是从苏轼写给宋神宗的正常的一封《湖州谢表》讲起,本来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写这样一个谢表并不是什么异常的事。然而就在苏轼的这封谢表中却表现出他作为文学家多情善感的特点,竟然公然写自己生不逢时,难以跟随新时代的发展。这直接让锐意变革的宋神宗大为恼怒,之后又在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中找到了许多类似的话,再加上很多阿谀奉承的小人撺掇,苏轼直接被下入大牢准备死刑。

这件大事直接催化新旧两派的斗争,但是苏轼的遭遇确实不应该收到死刑,变革派中很多人也反对杀死苏轼这个天才。最终这件事由于当时退养在金陵的王安石的一封信决定,王安石是一支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的,虽然苏轼的政见与自己不和,但是他还是上书劝谏宋神宗放过苏轼。由此苏轼从轻发落,被贬到黄州。

这还只是苏轼一生的缩影,之后司马光重新为相,改革派直接腰斩,而苏轼也赴朝为官。但是看到这些人只为了能够将新党之人压迫,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这让苏轼更加对他们十分反对。由此苏轼再次被贬,而之后他的一生中还有好几次都再次赴朝为官,又多次被贬,但是他被贬的地方也越来越遥远,甚至一度到了海南儋州。

然而苏轼与历史上其他被贬的官员不一样的是,他有一个豁达开朗的心态,这让他不管被贬得有多远,都没有其他文人那种沮丧抑郁的感情,反倒是长时间的迁徙,让苏轼游尽了当时大好河山。也正是因为他历经如此多艰难与景色,才能让他写出如此多能够流传百世的佳作。

当我走近这位“性情之人”,重读这首诗“归来,不会有雨也不会有阳光”。于是我有了一种“忧郁,东篱一雪,人生清清楚楚”的感觉。

在这本书中,苏轼的《词传》选取了他一生创作的词和诗。最难得的是,本书还以苏轼词为题材,从社会观念和时代背景出发,深入分析苏轼的人生经历、诗歌艺术、社会活动等,再现了宋代典型的文官形象,其中苏轼以作家身份传世,以官员身份入世。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兴... 在《兴唐传》中,“七煞闹长安”是一段经典情节,展现了七位侠义之士在长安城的惊险经历。这七位好汉分别是...
原创 日... 导读 日本皇室的继承问题最近成了热议话题,尤其是德仁天皇只有一个女儿的情况下,大家都在揣测日本皇室的...
原创 可... 战场残酷,生离死别。在古代诗仙李白的诗词中,他描绘了一幅地狱般的画面,战后的野地散布着将士的尸体,任...
原创 古... 古代王朝虽然也有法律,可是古代的法律与现代法律不可同日而语,古代法律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制...
原创 她... “你知道你为什么能有现在的尊贵地位吗?”重病中的杜太后问儿子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知道这或许是母亲的...
观澜亭|琅琊台秦代门址挖出来了... 2024年12月21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在青岛市黄岛区召开琅琊台遗址考...
原创 杨... 杨成武冒充蒋军团长,一天夺3座县城,一枪未发,吃饱喝足 1935年3月,红军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
原创 末... 在清末的动荡年代,孙耀庭,一个来自天津小村庄的贫苦少年,因生活所迫走上了成为太监的道路。没有人愿意选...
原创 在... 统兵大将,是个危险的行当。 因为:等到你要解决掉对手的时候,背后的老板就很可能要解决掉你了! 镇压太...
原创 钟... 钟会是曹魏太傅钟繇的小儿子,作为名门之后,钟会没有给他祖上丢脸,自幼聪明好学,思维敏捷,受到太尉蒋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