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仁宗朱高炽为什么在位10个月就死了?这其中有没有阴谋呢
创始人
2025-06-09 15:34:01
0

◆文:刚子聊历史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

引言:明仁宗朱高炽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仁宗皇帝,他虽然在位时间不足一年,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他的死因一直都没有确切的说法,至今都是个未解之谜。

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公元1378年生于凤阳府,1424年8月12至1425年5月29日在位,在位时间还不满十个月。

虽然他在位时间很短,但死后却获得了比较难得的仁宗庙号,可以说评价是相当高了。

大家所熟知的

《明史》

是经过清朝修改的,但经过修改后的《明史》仍然给予了明仁宗非常高的赞誉:

“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后世史学家对于朱高炽的过早病逝尤为惋惜,甚至直言,他若不是突然暴亡,可能还会有更大的政绩,我们先来看看关于朱高炽死亡的记载。

关于朱高炽的死,《明实录》以及《明史.

仁宗本纪》都没有详细记载,但是却记载了他死前的前三天,仁宗仍然在正常署理朝政,可是三天后朱高炽就突然暴亡了。明朝人黄景防更是直言仁宗的死是“

实无疾骤崩”。

正是由于这样,所以关于朱高炽的死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说,而且是一个比一个离奇,但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纵欲过度说

认同这种说法的,主要还是看到了大臣李时勉给仁宗上的劝诫折子:“

臣侧闻内宫远自建宁选取侍女,使百姓为之惊疑,众人为之惶惑。天子之宫,古有常制,则大孝尚未终,恐成风化之原,有阻维新之望,所谓谨嗜欲者此也”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说仁宗朱高炽在永乐大帝的丧期期间,就开始选侍女过百人,大臣李时勉说的很委婉,说这样恐怕有伤风化,其实就是劝仁宗不要沉迷于女色。

而朱高炽在看到这份奏折后非常生气,当即将

李时勉打了个半死;直到仁宗垂危之际,还念念不忘说道;“

时勉廷辱我”。

由此可见,大臣李时勉说的这事应该是真的,要不然朱高炽也不会一直耿耿于怀。

到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本来准备将李时勉下诏处死,幸好后来朱瞻基感叹李时勉的忠心,才放过了他。

既然事情闹得这么大,更是进一步印证了仁宗确实是纵欲过度,要不然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事了。

第二种说法:死于宫人的误毒杀

关于这种说法是出自

《病逸漫记》

这册明朝人编撰的杂记,记载了仁宗死于后宫的争斗。

说是郭贵妃素来与张皇后不合,就想下毒毒死张皇后,但是被仁宗误饮了毒酒,进而毒发身亡。

要说这事也不是没有可能,历史上还真有相同的事发生。

宋太宗的二儿子

赵元僖

正是死于妻妾不合,爱妾张氏嚣张跋扈,一直想扳倒正室苦于没有办法,最后干脆往酒里下毒,不想毒酒被丈夫

赵元僖

喝了,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朱高炽的郭贵妃与张皇后不合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出身高贵又生有子嗣的郭贵妃断然不会为仁宗殉葬,这不合人伦道德更不符合明朝的礼制。反观为仁宗殉葬的其他妃子,都没有子嗣而且出身不好。比如敬妃张氏,她虽然没有为仁宗生有皇子,但因为她是功勋之后,所以免于殉葬。

可是郭贵妃不光是大明功勋之后,而且还为仁宗生了三个儿子。按常理无论如何,殉葬这事轮都轮不上她,可结果偏偏是她成了第一个被迫殉葬的人。

由此可见,郭贵妃与张皇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所以说她想先下手毒死张皇后是很有可能的,只是棋错一招,最后自己落了个被逼殉葬的下场。

第三种说法:死于后继之君宣宗的阴谋

支持这种说法的,主要是因为仁宗死后,朱瞻基的表现反常。

仁宗朱高炽生性敦厚,甚至是对待屡次陷害他的兄弟,都是“以德报怨”。登基之后,主动给二弟朱高煦

三弟朱高燧加官进爵。但是朱瞻基却跟他不一样,反而很像明成祖朱棣。而仁宗朱高炽担心他死后,儿子朱瞻基和叔叔们有一场生死搏斗,所以屡次在他们之间劝解,希望能化解矛盾。但是朱瞻基却不认同仁宗的做法,老爸的仁孝在他看来是软弱,劝诫的次数多了就让朱瞻基心生厌恶,有了提前登基的预谋。

公元1425

年三月,仁宗让朱瞻基去南京祭拜明孝陵,在出发之前,朱瞻基与自己的亲信

仁宗的贴身太监海涛密谋,毒害仁宗朱高炽。

//i1.go2yd.com/image.php?url=0RgFV69JFF

朱瞻基离京后,也没有按照既定行程,而是马不停蹄地直奔南京,仿佛他知道有什么大事要发生,着急忙慌的赶时间一样。仁宗驾崩时,并没有立刻对外公布消息,但远在南京的朱瞻基,却提前知道了“仁宗上宾”,连南京城里都流传开了。此时的北京城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种种不合常理的表现,似乎印证了朱瞻基的提前预谋。

虽然关于仁宗朱高炽的死因有种种猜测,但不管哪种猜测,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各种权威性的史料,关于仁宗的死亡,仿佛是某种禁忌讳莫如深。

所以不管哪种说法,只能是后世结合现存史料的种种分析,至于哪种更靠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实录

《病逸漫记》

明宣宗实录

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诙谐的角度解读历史,关注刚子聊历史,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原创 面... 改写文章: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开始了分封诸侯的行动,大家纷纷返回各自的...
原创 民... 好的,我帮你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丰富一些。 --- 头条...
原创 朱... 朱瞻墡是明朝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在历史上,他三次登上过皇位,却每次都能安然退位...
原创 秘... 王洪文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并不富裕,但从小养成了坚韧的性格。长大后,他响应...
原创 朱...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常常被描绘成长着一张“奇怪”的脸。从许多流传下来的画像来看,他的面容往往呈现出...
原创 清... 清宫剧中的后宫嫔妃,常常是由当代的女明星们扮演,几乎每一颦一笑都令人心动,每一举一动都充满撩人的风情...
原创 浅... 清代八旗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种军政结合的军事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军户的设立、摊军入户以及编...
原创 雍... 好!我会按照你的要求改写文章,同时保留原有的意义,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一、 在康熙帝的...
原创 太... 太平天国的最后一场战斗,便是守卫南京城。 这场战斗的全过程,几乎充斥着一个字:绝望。 这是一次无...
原创 刘... 汉高祖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位出身卑微的帝王之一,能够在秦末的纷乱中脱颖而出,最终笑到最后,实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