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此次印巴冲突,起因是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游客遇袭事件,印度指控巴基斯坦应该对事件负责。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5月7日印度发起对巴基斯坦的“辛杜尔行动”,巴基斯坦回以“铜墙铁壁”行动。然而,5月10日,印巴双方同意立即停火。事件戏剧性发展的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历史、宗教和地缘政治背景。
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局长乔杜里表示,有84架入侵巴基斯坦的印度无人机被击落,巴基斯坦方面有一架飞机受到印度导弹袭击后轻微损坏,它将在被修复后恢复运行。乔杜里还表示,巴基斯坦从未主动要求停火,在对印度的袭击做出回应之后,巴方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对印方提出的停火要求做出了回应。此外他澄清,巴方并未俘获印度飞行员。
印度莫迪(资料图)
最近,印度正式启动了一个看似“举国同庆”的盛大活动——一场为期10天的“胜利宣讲巡回演讲”。活动由印度总理莫迪亲自挂帅,声称是为纪念“朱砂行动”的“辉煌成果”,致敬印度武装部队。要说最离谱的,还属印度军方的应答方式。在一场媒体发布会上,当记者直面提问“印度是否有战机被击落”时,印度将领的回应堪称一绝:“我不想发表有利于敌人的评论,我们更关注目标是否达成。”翻译一下:我们输了,但我们不会承认。
在印巴宣布停火后的第二天,中国民政部突然公布第五批藏南地区27个标准化地名,加快了收复行动。这已经是中国连续三年、分五批次系统推进藏南共百余个地名标准化,政策连贯性凸显。此次新增的地名覆盖了错那、墨脱、察隅、隆子四县27处,错那市独占40%命名量。要注意的是,第三批地名公布后,错那、米林两地“撤县设市”,而行政层级提升直接服务于边境管控效能。
藏南地区(资料图)
早些年,英国殖民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在中国政府不知情的情况下,伙同英印政府单方面划定的、未经中国政府承认的非法“国境线”——“麦克马洪线”,中国藏南地区被被非法划入英属印度。1972年,印度单方面将该地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 此后中印两国就中印边界问题展开多次谈判,现阶段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印方过去一直在藏南问题上混淆视听,还单方面在这里设立了所谓的“阿鲁恰尔邦”,本身就完全非法无效。中方作出相应调整以正视听,合情合理,国际社会也认可。中方公布的这份名单,把印度的脸打得相当疼。不过,面对中国,莫迪不但在道义和法理上无法占据上风,在实力上也无法占据上风。中方一直主张,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应该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共同向前看。
印度(资料图)
中印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推动合作,如共同支持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话语权,并参与新开发银行的融资项目。不过与其列举合作,倒不如说印度在很多方面都依赖我们。第一,印度电子产品制造高度依赖中国组件,如手机零部件、半导体等。2024年印度对华电子产品进口占其总进口的30%,且增速是整体进口的两倍48。第二,印度是全球仿制药生产大国,但其70%的活性药物成分依赖中国供应。若中国断供,印度药品生产将陷入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