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传染性,相当于行走的传染源。共同生活的家人也变得不安全了,该如何团灭幽门螺杆菌?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来看看幽门螺杆菌是如何实现人传人的。
幽门螺杆菌,主要定植在胃黏膜上,以胃窦部多见,这个“小家伙”可以形成“防护衣”,减少胃酸对自身的损伤,从而“猖獗作案”造成胃粘膜炎症,长期局部刺激,便有可能造成增生、糜烂、溃疡、出血,甚至萎缩、化生等。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食物等“口口”途径传播,然后逐渐侵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甚至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在感染者的呕吐物、唾液和粪便中可以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在牙斑和蛀牙中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核酸物;幽门螺杆菌在牛奶、速食食品、蔬菜、果汁,以及不同的肉类中能存活一定时间。
也可通过唾液传播,可附着在手、口、餐具、牙具、水、食物上进行传播。
幽门螺杆菌最终由“口”进入消化道,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播的主要方式还是注意卫生,谨防“病从口入”。感染率极高,有时候已经成为了其中一名“受害者”,很可能你自己却还不知道。
如果普通患者同时有腹胀、腹痛、反酸、消瘦、大便性状改变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全面评估,并可结合胃镜检查,排查是否有其他消化系病变,结合情况,针对性治疗。
这样,你大体了解了吗 ?
注意事项
但如有以下几点,得注意了:
1.出现口臭
导致口臭的原因很多,例如有口腔疾病,吃了重口味食物,抽烟喝酒等。
其中不能忽略的则是肠胃感染幽门螺杆菌,这类病菌在食物残渣中慢慢发酵,生成氨气,从而通过呼吸系统及口腔内传出导致口臭口酸。
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会刺激到胃酸的分泌,造成胃和食管动力方面的一些紊乱,从而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出现口腔异味。
2.上腹部经常疼痛
对胃黏膜的损伤和刺激,胃功能紊乱,会出现相应的表现;
幽门螺杆菌会引发胃炎或是胃溃疡,所以感染者经常会有上腹部隐痛的情况, 伴有腹胀、腹痛。
3.反酸、烧心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经常反酸、烧心,这也是胃部功能下降的表现,再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呕吐的表现。
4.体重下降
在人们饮食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如果体重快速下降,就更要注意了。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在“作祟”,幽门螺杆菌大量寄生在人的胃里,这种情况下,营养物质进入体内后,可能会被幽门螺杆菌消耗掉,而不是被身体吸收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会变得更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