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了竹林、荒了耕地、没了收成、苦了村民
创始人
2025-04-21 12:03:49
0

曾经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如今已被无情砍伐,只留下光秃秃的土地,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美好与如今的荒芜。荒了的耕地,本该是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希望之地,却因这肆意的砍伐而变得贫瘠,失去了孕育生机的能力。没有了收成,村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曾辛勤耕耘的汗水化为泡影。看着曾经充满活力的家园变成这般模样,村民们心中满是苦楚,那是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迷茫,他们在这苦难中挣扎,渴望着能找回曾经的安宁与富足。


赤水市是贵州省竹资源第一大县,有“中国竹都”之称。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求,赤水市从2023年开始推进流出耕地恢复整改工作。但前不久,赤水市多位村民反映称,有不少整改地块已撂荒闲置,“整改复耕”流于形式。

近期,记者实地走访赤水市多个乡镇村组发现,一些整改时被伐掉的竹林重新长出了新竹;有的地块种了玉米但因缺乏水源收成甚微;还有的地块整改后根本不具备耕种条件。部分群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整改为何没能实现恢复耕种的初衷?如何破解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遇到的难题?

△葫市镇葫市村一处已整改地块砍掉竹林后目前已撂荒

图片

砍了竹林却荒了耕地

有村里一半已整改地块撂荒

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穿过山间小路,来到赤水市葫市镇葫市村的一处已整改地块,该地块周围是漫山遍野的竹林。村民赵泽健(化名)告诉记者,他们家的耕地就位于这片竹林间,以前自家地里也是竹子,在2023年、2024年按要求全部砍掉,现在地却基本撂荒。“地种上了苞谷,但水源不好,不出粮食。我们生产队都是像这样砍掉了,地现在是荒的”。

葫市村一位张姓村民告诉记者,家中的几亩梯田为整个家族所有,多年前,部分地块改栽了竹子,现在已按政策要求整改复耕,但已整改的耕地上又长出了新竹苗。“以前的竹子栽好刚成林,去年年底就全部砍了,但又都长起来了。”

记者还实地走访了葫市镇天堂村、高竹村,复兴镇凯旋村,两河口镇大坝村等多个乡镇村组,均存类似问题。复兴镇仁友村党支部书记苏方洪介绍,他们村在2024年根据上级下发的疑似耕地流出图斑需整改47处共六、七十亩耕地,目前撂荒的约有一半。“今年群众还种了一部分,全部种的话就只种了一半左右,撂荒的都是没有劳动力了,集体也耕种不了那么多。”苏方洪说。

除了受外出务工人员多,村里缺乏劳动力的影响外,砍掉竹林整改复耕后,缺乏水源、道路不通等耕种条件不完备,耕种成本较高也是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甚至有村民无法理解,根据疑似耕地图斑,有的整改地块位于山林间,按要求只需整改其中一小块,而周围还都是大片竹林。一位谭姓村民告诉记者,当地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开天窗”,这种情况即使耕种也无济于事。“恢复大山里的一亩出耕地,根本没有意义,很多都荒了,竹子又自己长出来了”。

图片

“整改复耕”被指流于形式

“开天窗”地块整改无意义

村民也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目前一吨竹子的市价约为500元,一些家庭每年仅靠砍竹子或卖竹笋,能有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种一年竹子产出几千几万。把这个竹子砍掉但又没人耕种,种了没有收成。种的庄稼全部都死了”。葫市镇高竹村一位吴姓村民表示,主要是耕种条件没跟上。

△葫市镇天堂村一农户耕地上种出的玉米

此外,当地推进“整改复耕”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让群众不解,起码并未进行充分的政策宣讲。“政策下来就是三天左右必须完成。都是下半年才进行,上半年不做,带了一点强制性的意思”,村民谭先生说。两口河镇大坝村三组村民金明英也告诉记者,她前一天才刚接到通知,次日家中房前屋后的竹子就全部被砍掉了,“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复兴镇凯旋村多位村民表示,所谓整改只是把地面上的竹子砍了,但竹根没有用挖机铲掉,后续是否复耕并无监管或配套措施。

2024年6月,赤水市耕地流出整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耕地流出整改相关工作情况的通报》中提到:整改推进缓慢,工作进度严重滞后;部分乡镇包保责任仍流于形式;政策研究不足,拿不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宣传发动不够,导致整改工作推进被动。

贵州省赤水市2023年启动推进整改复耕,主要依据是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严肃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自然地理和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加强政策引导和解释工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稳妥审慎处理、有序组织实施。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公开资料显示,赤水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多变,山多地少。针对当地群众有关整改复耕的疑问,赤水市相关部门如何回应?

△赤水市长沙镇长沙村一农户家几个月前刚被砍掉的竹林

图片

相关部门回应:有些政策还不成熟

乡镇干部:动员发动群众时间仓促

4月10日,赤水市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员对来访群众表示,全市已整改地块撂荒的情况确实存在,主要是后期管护的问题,特别是“开天窗”的情况要尽量避免。“因为才实施两年,可能有些政策还不成熟。我们也在反映这个问题,有些是基层无法解决的。”

赤水市多位乡镇干部对记者表示,栽竹子和种粮食在当地产出效益悬殊,群众恢复耕种的积极性不高。整改复耕的时间紧、任务重,宣传发动群众的难度大,这是基层干部反映最多的问题。“动员确实时间很仓促,我们的时间很短。多增加1~2个月,群众的埋怨声应该也会小。群众更多算的是经济账,我们算的是政策账,我们也在组织老百姓在恢复的耕地上栽种蔬菜、豆类、玉米等作物来确保耕地不撂荒,但是也难免会出现局部的撂荒。‘开天窗’的地块根本无法耕种,我们正在进行异地补划”,一位乡镇干部说。

△已整改地撂荒现状

据介绍,上级有关部门多在当年11月下达耕地疑似流出图斑的整改任务,次年1月就要完成整改,否则可能会面临追责风险。还有乡镇干部介绍,“整改一亩地大概需要1600~2000元的成本才能够做得下来。如果还要完善水利、通机耕道这些,投入的经费会更大。尤其是山区,整改以后怎么办?也不可能让它长时间撂荒。但是没有人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4月20日,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地已开始着手解决“整改复耕”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赤水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葛小彬表示,他们正在和林业部门积极对接,对涉及“开天窗”的整改地块进行异地补划。此外,也在积极争取项目,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我们对‘开天窗’的地块进行规划调整,把耕地换到山下,把林地换到山上。现在也在搞旱改水的项目,给已整改地块建水池、铺管网。今年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来搞旱地改水田”,葛小彬说。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可认为,一些地方在政策执行中陷入“有任务无能力、有政策无配套”的困境,最终只能流于形式应付考核。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孔祥斌建议,地方政府要增强部门协同破解难题。此外,要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赋能农村土地,尤其要多措并举来调动村集体落实复耕政策的主观能动性。

相关内容

原创 ...
各位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一段充满爱恨情仇的历史故事。在隋末唐初那个...
2025-09-25 09:07:25
戈壁徒步众筹话术文案合集|...
徒步众筹文案合集|走进戈壁,让支持成为力量 在江苏微网,我们专注为...
2025-09-25 09:07:09
原创 ...
咱们今天聊聊三国时期的一个大事件,曹髦讨伐司马昭。曹髦呢,是曹魏的...
2025-09-25 09:06:45
北京双飞6日游最佳路线推荐...
北京是一座文化多元的城市,融合了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
2025-09-25 09:06:25
国庆带娃江西婺源5天4晚怎...
国庆长假,对咱们家长来说,可是个带娃出游增长见识、增进亲子感情的好...
2025-09-25 09:06:23
安徽旅游推荐精华4日线路,...
家人们,如果你还没去过黄山,那真的太亏啦!黄山,这座位于安徽黄山市...
2025-09-25 09:06:15
原创 ...
一、汉中之战的迷雾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汉中之战堪称迷局,...
2025-09-25 09:06:05
原创 ...
前言: 南京城的玄奘寺,一座历经千年风雨、承载着无数信徒虔诚祈愿...
2025-09-25 09:06:04
为什么北伐军只有10万人,...
中国历史结合地理然后以唐朝为分界线,可以将唐朝之前的历史看作是东西...
2025-09-25 09:06:03

热门资讯

击剑、马术、攀岩,对青少年的身... 有这三项非竞技项运动,对青少年的身心有着有益的塑造作用,他们分别是击剑、马术、还有攀岩。 非竞技类体...
国防部正告菲方:立即停止一切侵... 9月25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 记者:9月16日,菲律...
桦加沙12级大风持续10小时 ... 原标题:“桦加沙”影响 广东阳江12级大风持续10小时 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
东莞市茶山佰洁仕日用品经营部(...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东莞市茶山佰洁仕日用品经营部(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秀清,注册资本...
双江财涵茶叶店(个体工商户)成...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双江财涵茶叶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才纪,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孔帕尼:凯恩是球队领袖之一;博... 北京时间9月27日凌晨,拜仁慕尼黑将在主场迎战云达不来梅,赛前,拜仁主帅孔帕尼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谈到...
原创 曾... 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曾经在荧幕上的硬汉演员,熟...
实拍梅西1V1过人后完成破门 ... 实拍梅西1V1过人后完成破门 与当年过掉博阿滕颇为相似
福州获评“2025就业友好城市... 福州新闻网9月25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钱嘉宜)9月23日,“2025国聘就业友好城市”项目评价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