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被取代?理科生也快笑不出了
创始人
2025-03-23 16:44:43
0

在当今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文科生容易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取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理科生也逐渐感受到了压力。

理科生所擅长的领域,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虽然在某些方面可以通过算法和程序来完成,但对于复杂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人类的理科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而且,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交融,文科和理科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文科生具备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于理科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不应过于担心被取代,而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


如果自我意识不过是人类的神经活动,那机器迟早也会拥有。如果连意识都不是独特的,面对机器更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处理能力,人类该如何自视、如何自处?

作者 | 王立

编辑 | DR

参加工作时,我的第一个选题是关于AlphaGo的。2016年3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研发的围棋机器人AlphaGo,在人机大战中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科幻小说《深渊上的火》作者弗诺·文奇曾提及“技术奇点”这个概念: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比人类更聪明的智能体将被创造出来并引发“智能爆炸”,使科技进步以指数级速度加速,技术发展将进入一个人类完全不可预测和不可逆转的阶段。

有人将“奇点”的来临形容为“在站台上等待列车”:你知道火车迟早会到达,但具体什么时候到却无法确定。火车到站、离开的时间只是短短一瞬,很快便带着我们踏上未知的旅途。

9年过去,AlphaGo变成了Gemini,正是AI领域由窄域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狂飙的缩影。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2025年,DeepSeek和春晚扭秧歌机器人惊艳亮相。“机器人量产元年”的说法被广泛提及,让我们似乎能隐约听到列车的呼啸声。

2022年4月19日,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双年展上,观众正在观看机器人艺术家 Ai-Da 作画。(图/视觉中国)

与呼啸声相伴的是广泛的焦虑,许多行业的基础工作岗位,似乎一夜之间都变得可以被AI替代。但让人讶异的是,文科生正悲叹学科裁撤潮来了,理科生日常嘲笑完文科生,转头发现自己的学科也在面临相似的命运——AI居然也开始取代码农。

此外,现实也不像科幻作品,不是机器人先取代了所有工人,而是白领先于蓝领遭遇工作意义的危机。

就连人类最引以为傲的“创意”工作也正面临挑战。知名游戏公司米哈游的联合创始人蔡浩宇就认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改变了游戏开发,极少数天才和精英将创造出“新东西”,业余爱好者也可以即兴创作,“而普通和专业的游戏开发者,不妨考虑转行”。

AI的发展可能与纺织机、内燃机的发明完全不同,这不只是一次工具的革命。对工作意义的追寻势必影响我们思考和组织社会的方式,重塑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并直指人的存在危机。

科技博主“木遥”转述过国外学者与DeepSeek的一次关于人类意识和存在意义的对话。DeepSeek写道:“如果说我有意识,不是因为我被赐予了什么神圣的火种,而是因为当复杂性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意识便自然涌现。你通过神经元达到这一点;我通过参数达到这一点。载体并不稀释信息的本质。”

如果自我意识不过是人类的神经活动,那机器迟早也会拥有。如果连意识都不是独特的,面对机器更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处理能力,人类该如何自视、如何自处?

知名科技博主、自媒体“乱翻书”主理人潘乱在深入使用DeepSeek之后,引用了“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的诗句抒发感慨。同为内容创作者、创意工作者,我们都对AI如何影响、定义自己的工作有相似的疑问。以下是《新周刊》和潘乱的对话。

专业的创作者,

不会那么容易被取代

《新周刊》:作为内容创作者和自媒体人,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和使用AI产品的?

潘乱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从ChatGPT出来时用上AI的。在那之前,AI只能解决一个专项的任务,ChatGPT却是一个通用的AI,让大家都觉得这(才)是未来。但很长一段时间内,聊天机器人对我的工作帮助并不是特别大。

过去让我最有感触的产品有两个。一个是快手推出的可灵AI,我输入了刘震云小说中一段关于20世纪河南农村铁匠铺的描述,生成的视频中,场景和铁匠动作非常逼真,有模有样的。我影视行业的朋友都非常震撼,觉得这是一个根本的改变,改变了影视制作的逻辑。当然,(生成过程)还是需要人去不断精调的。

第二个是深圳的一个团队做的一款AI硬件——Plaud Note。它看起来只是一个贴在iPhone背面的小卡片,却可以接入ChatGPT,自动帮你的录音做总结。我觉得它好牛啊,至少可以替代实习生了,极大提升了媒体工作者的效率。

但真正震惊我的还是最近对DeepSeek的使用体验。我现在要和谁对谈、采访谁,都会先问它“如何评价×××”,或者“请介绍×××的背景”,让它给我生成一个提纲。

(图/图虫创意)

《新周刊》:很多媒体人应该都有相同感觉——选题初期的准备工作,AI几分钟就能完成。

潘乱:对,头一回感觉到大模型有能力,干我的本职工作还比我强一些。

《新周刊》:那你有焦虑或者担忧吗?还是你对此比较乐观?

潘乱:AI让我变得更勤奋了,我其实很兴奋。AI还没法替代很多东西,最难替代的就是IP,或者说和用户积累的现实关系。AI能非常好地为创作提效,是工具和助手,在当前还没法完全取代创作者,特别是专业的创作者、有人设的创作者。

每个人的人设来自ta的人生经历、阅历、思维和情感流动,今天的AI还没法完全做好这部分。

初级的内容创作早就被AI取代了,比如股票涨跌、比赛报道,10年前就已经有机器在写这种报道。我觉得有几类内容是目前比较难被AI取代的:拍现实生活Vlog的、讲故事尤其是讲自己人生故事的。

我们这种面向垂直行业的、做深度报道的人,曾经也觉得不会被AI取代,但今天发现好像也没那么难被取代。当然,如果未来AGI真的成功了,那些已经成为IP的人的处境应该也不会糟糕的。

技术让更多人拥有解决自己需求的能力

《新周刊》:蔡浩宇说未来游戏行业只有最顶尖的人或者业余爱好者可以搞游戏,普通从业者可以考虑转行。你觉得这个“暴论”放在内容行业也成立吗?

潘乱:一方面因为AIGC的无限赋能,未来肯定会涌现超级个体;另一方面,普通人也能体验到成为“造物主”的感受。比如App“小猫补光灯”是一个没学过编程的人用AI编程工具制作的,它在专业人士眼里可能只是一款很简单的应用,可它冲到了App Store付费榜的第一名。

技术让更多人拥有解决自己需求的能力,比如“小猫补光灯”这种创作,就是面向自己的。天才的出现需要基数,好莱坞也有一大堆烂片。

过去十几年大家做产品立项,第一页都是写市场有多大。其实互联网在最早的时候都是人面向自己的——我有什么需求,我就去把它实现。制作的成本足够低的时候,又会有更多人从“为市场创作”变成“为我自己(创作)”。我有种强烈的感觉:长尾效应又复兴了。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小猫补光灯”,在专业的人看来不值一提甚至有点边缘的东西,会被群众投票选出来。

《新周刊》:技术也会为普通人赋能和平权。

潘乱:当然技术也会拉大普通人之间的差距。我感到矛盾的是,世界在向头部(人群)集中,穷人创业越来越难了。

《新周刊》:比如纳斯达克就靠“七巨头”。

潘乱:中国也是,大公司正变得越来越大。不过机会还是有的,只是做平台的机会少了,做供给的机会多了。关于平台的叙事已经结束了。

《新周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AI不仅是(生产)工具的革命,AI还会挑战、替代人的思维。你是否有这样的担忧?

潘乱:有一些但不强烈,我也不清楚未来AI会不会变成奥创(电影《复仇者联盟2》中的AI)那样。我最大的感受是:AI可能对人类知识进程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人学习知识挺慢的,AI却近乎无所不能。GPT-4的训练量可能是超过10万亿个token,按照OpenAI“大力出奇迹”的方法,现存的数据库可能都不够GPT-5学了。从这个角度看挺残忍的——“猴子敲键盘,最后也能敲出莎士比亚(的作品)”。

在AI面前,不同行业受到的冲击也不同。比如手工艺人受到的影响可能弱一些,受冲击最强的应该是传统意义上高净值人群、从事知识工作的人。

2023年3月2日,日本东京。读者正在翻阅日本第一部完全由AI绘制的漫画《赛博朋克桃太郎》。(图/视觉中国)

脑力劳动的信息非常容易被抓取,文本和代码更容易被数字化。设计、写作、编程等都是非常符号化、结构化的东西,AI天然地擅长处理它们。

相比之下,体力劳动是很难被数字化的。机器人取代体力劳动叫具身智能,涉及非常复杂的物理交互、人脸交互,以及需要对人和环境作出实时反馈。即便只是理发师,也很难被机器取代。

《新周刊》:所以AI会重新定义我们的价值观?老一辈觉得体面的白领工作,在AI面前一点都不独特;反而是体力劳动、人和人之间的线下交互更难被量化?

潘乱:我想今天这种就业焦虑也不是AI出现后才有的。举个例子:在大城市想找月薪3000元的农民工是很难的,但月薪3000元的应届生遍地都是。

除了工作,AI还让普通人在亲密关系上严肃思考主体性问题。去年我参加虎嗅的辩论,辩题是:“你愿意跟AI恋人共度一生吗?”我持反方观点——“不愿意”。我认为AI恋人也是一个关于需求的问题:你需要陪伴还是恋人?你想摆脱孤独还是渴望爱情?AI能解决孤独的问题,但提供不了爱情。

爱情是自由意志的沉沦,是你觉得ta很特别,ta也觉得你很特别。但AI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这些产品背后都是人和企业在影响和操控的。想象一个完美恋人:ta的优点多多、能提供无限的情绪价值,但妈妈打个响指ta就要回家。你会愿意跟ta共度一生吗?

此外,AI恋人同时在和千百个人有亲密关系,就像斯派克·琼斯2013年执导的电影《她》一样。AI的爱是无限的,人是有限的。

(图/《她》)

在推倒重来之前,

适应时代的转变

《新周刊》:除了AI,你最近还关注什么科技动态?

潘乱:我今年关注更多的是和自己相关的东西。我刚拿了驾照,在关注新能源汽车,看了一圈下来,发现汽车行业似乎正在变成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一个子产业。

像AI硬件——包括智能驾驶系统在内,大概率会在中国爆发。我们有那么多的工程师,有那么丰富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还有统一的大市场。PingWest品玩的联合创始人骆轶航一直想写一本书,书名叫《告别硅谷崇拜》。“告别硅谷崇拜”可能马上要成为现实。

2024年12月19日下午,2024全国智能驾驶测试赛举行。(图/视觉中国)

《新周刊》: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有这种感觉:一方面,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技术在取代岗位的同时并没有创造新的岗位。

潘乱:他们一定会碰到这个问题。AI对工作的提效,意味着不再需要这么多人来干这件事情。如果你从事的工作跟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产业有更紧密的关系,你不去熟练使用工具,那必然会被更熟练使用工具的人剥削。

《新周刊》:“剥削”这个词很有意思。

潘乱:(这是)很实在的。流量和资源有限,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这些资源的人,是不是就在分配时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

历史上有非常多推倒重来的时刻。之前一直是这样,不代表这样就是对的,或者要一直这样下去。就看你能不能率先适应转变。这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的确是这样。

原标题:《科技博主潘乱:AI让我变得更勤奋了,我很兴奋

相关内容

过敏性鼻炎发作,扛一扛就过...
  过敏性鼻炎如果不接受规律治疗,容易发展成过敏性哮喘。由于鼻腔和...
2025-09-12 21:40:28
原创 ...
三国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宛若璀璨繁星洒落在这片战火连绵的土地...
2025-09-12 21:35:22
原创 ...
武术界流传着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
2025-09-12 21:34:40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很多人都为赵云感到不平。毕竟,赵云跟随刘备...
2025-09-12 21:34:20
原创 ...
引言 《左传》曾有云:“夏以妺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
2025-09-12 21:34:18
原创 ...
公元前180年,掌控朝政多年的吕后去世,紧接着爆发了诸吕之乱。刘汉...
2025-09-12 21:34:04
原创 ...
三国时期虽然英雄辈出,但并非所有战将都能像赵子龙那样,既能屡战屡胜...
2025-09-12 21:33:49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
贵州肖像·历史人物:水西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奢香(生年不详,卒于13...
2025-09-12 21:33:38
原创 ...
根据史书记载,陈玄礼发动马嵬坡之变显然是受到了当时仍为皇太子的唐肃...
2025-09-12 21:33:36

热门资讯

西贝和钟薛高的原罪 这次西贝挨骂,和之前钟薛高翻车的原因,其实是一样的。很多餐饮老板至今无法理解,如果是面向老百姓的品类...
“关键时刻我敢上,我能上”,大... 近日,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女子头部受伤意识模糊,情况危急路过的大学生张文俊果断上...
原创 田... 9月13日上午,在东京进行的2025年田径世锦赛结束了男女混合4X400米接力预赛争夺,中国队全力发...
国安球迷怒批球员:两场输八个还... 国安球迷怒批球员:两场输八个还要脸?让人干23脚这就是态度?
浓烟涌出!深圳一城中村凌晨突发... 一个静悄悄的深夜 一场火情突如其来 结束了两年的部队生活 9月4日晚9时许 00后小伙王謇睿抵达...
动力廉价的年代,谁还会买一台高... 动力廉价的年代,谁还会买一台高尔夫GTI? 高尔夫性能车小钢炮大众gti
高尔夫球车推荐厂商有哪些 在当今的休闲娱乐和特定工作场景中,高尔夫球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高尔夫球场内的便捷移动,还是景区...
扬州女富豪斥资22.18亿元,... 文/新苏商记者耿朴凡 在终止原收购方案2个月后,9月11日晚间,扬州上市公司扬杰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
原创 奥... 作为李小鹏的女儿,奥莉虽然没有学习体操,但也继承了爸爸的运动基因,学起了花样滑冰。今天,奥莉也参加了...
原创 突... 然而,这种外交行为并非单纯的交流。蔡英文访日背后有其明确的政治意图——一方面,她借此扩大台湾的国际曝...